相反,一些作者将目光投在了大五人格特质的进化意义上。对于5个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他们都阐释了差异出现的原因,以及人们如何从进化的角度去解释它。例如,外向个性具有更容易找到伴侣的优势。但是,外向个性也有劣势:有研究证明,由于外向者会寻求更多外界刺激,因此,他们出现意外、犯罪或做出反社会行为的风险要比内向者高。作为外向个性的对立面,内向个性还具有哪些优势?对此我将会在后文进行阐述。
另外,人们会认为,大五人格特质中的情绪不稳定性(即神经质)必然是一种负面的、非常不受欢迎的特质,因为它伴随着谨小慎微、更高的社会孤立倾向,甚至会引发抑郁。另一方面,具有高神经质特质的人普遍更为谨慎,会避免参与较具冒险性的体育项目,因此,他们意外受伤的可能性会小一些。那些学会了积极应对自身神经质特质的大学生,甚至常常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为,对失败更进一步的恐惧会让学生在为考试和专题报告做准备时更加仔细。
针对大五人格的所有特质,英国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丹尼尔·内特尔(DanielNettle)解释了每种特质明显程度的高低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并试图借此进一步解释,在人类进化的千万年时间里,为什么始终保持了一种显著的个性变异。根据进化的原则,最终,自然选择似乎只青睐于特定的个性“理想变体”。根据内特尔的观点,数千年来个性变异总体变化不大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那些在社会上不太受欢迎的个性特质——不怎么有责任心、缺乏开放性、不好相处或内向、情绪不稳定——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生存而言是有优势的。2
具有批判眼光的读者或许会注意到,发达社会中的人一般不会真正面临生存的问题。但之后我们会看到,对于成功的“职场生存”而言,不是具备了理想的个性特质才能受欢迎。在特定的领域中,一个神经质、个性内向或有一些不太随和的人可能尤其成功。从这方面来说,认识自身个性对于找工作而言是重要的。
尽管大五人格模型面临许多批评(且其中的一些是合理的),但是许多心理学研究还是会遵循这个普遍的模型。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已经习惯了标准化(汽车的马力信息、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洗衣机或洗碗机的挡位等)。这样一来,心理学学者在进行有关个性特质的研究中也要依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型,这样似乎才是合乎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