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未来,不去担心幸福是否能继续—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时光,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的哲学家森有正曾经引用过里克尔的话。他说:“不要慌张。就像里克尔说的那样,未来我们拥有无限的时间,要冷静,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日记》)
森有正指的是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催促艺术的诞生,艺术必须是成熟的,在那以前需要细心孕育,决不能着急。
人生也是一样,就像“高质量作品”的诞生,我们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也要告诉自己,未来还有无限的时间,我们应该不紧不慢地生活。即便明日是未知的。
搭桥手术前的那晚,我说,如果我现在已经七八十岁了,可能就不会做这个手术了。一位主刀医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当时我说这句话,是因为突然想到,手术后如果剩下的人生同样非常短暂,那就没有做手术的必要了。但那时候的我其实是把手术后的人生看成了一条直线的轨迹,而并非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和完成的现实运动(Energeia)。
有人问法国哲学家桑·吉顿(JeanGuitton),人是否能够永远年轻,他回答道:“只要你相信自己拥有永远。”
(《我的哲学遗言》)
“拥有永远”和里克尔的“拥有无限的时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够以这种心态生活的人,不仅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而且其本身往往衰老得很慢。
当然,年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不能只关注年龄本身,这就好比与疾病斗争的人反而更应该把注意力从疾病上转移到其他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上,换句话说,就是活在超越时间的层面上,如果能这样做,那么我们就能永远活得生气勃勃。
桑·吉顿的问答还有后续。
“那么认为自己已经老了的人呢?”
“他们大概不相信永远吧。”(《我的哲学遗言》)
当然,人无法避免年老和疾病,年轻人也可能身体衰弱或行动不便。但是如果我们能放下对年龄的关注,不再拘泥于剩下的寿命,而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当下必须做的和能够做到的事情上来,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将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