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会改变的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后来我们重新审视整个经过时,会发现很多事发当时我们没有留意到的东西。这就像重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第一次阅读时遗漏的内容。

比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当然有人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俄狄浦斯这个人物一无所知。但如果是事先读过一遍的读者,再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俄狄浦斯的命运,甚至知道俄狄浦斯所不知道的事情,这样他们就会在看待俄狄浦斯的一生时,带上一种神的视角。

人所经历的并不是客观的过去。在我们经历那一刻的时候,就已经置身于被赋予主观意义的世界中了。并且当我们在以后想起过去的时候,会意识到过去并不是静止的。令我们想起过去的“现在”必定会以某种方式赋予过去意义。

我们能够改变过去的意义,甚至我们可以说过去已经不存在了。

那些现在觉得生活不幸的人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寻找原因,然后随便给它们安上心理创伤的名头。比如失恋的人就常以这样的理由惧怕恋爱。

但是,其实心理创伤与像失恋这样的日常经验毫无关系。心理创伤是一个只能在关乎生死的,被强迫着违反自身意志的情况下使用的术语。我们在第3章中提到过,阿德勒本人虽然在战场上亲眼目睹了悲惨的现实,他却否定心理创伤。这是有理由的。

因为即便经历了某件事,也未必所有人都会产生相同的反应。经验必然造成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能够自己控制从当时所受的打击中振作起来的速度。

心理创伤也是一样的。即便经历了某个可能导致创伤的事件,也未必每个人都会患上所谓的心理疾病。但如果不明确这一点,人就会不断地把过去的经验当成现在问题的原因。

能够从巨大的打击中迅速振作起来的人与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所受打击的程度大小。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在经历某件事情之前,本来就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自己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他肯定会把自己所经历的这件事当作逃避问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