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为止,我们反复地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为了幸福,人必须负起必要的责任,不能逃避问题,必须将自己置身于人际关系中。
话虽如此,当我们被斥责“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至今仍有很多人相信,这样的斥责能够激励人发奋图强。被斥责的年轻人如果因此对上司怀恨在心,下定决心自己成为上司后绝不会这样对待下属,那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反过来说,如果他们认为正是多亏了上司的斥责才令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也必然会继承这样的态度。
夸奖的言语似乎比斥责更为理所当然,许多企业都建议身为领导者的人多多夸奖下属,以促进他们成长。囿于篇幅所限,本书不会详细讨论夸奖带来的问题,但有一点很重要:夸奖是有能者对无能者的评价。比如,陪同父母一起去做心理咨询的孩子,当父母在接受咨询时他便乖乖在一旁等候,结束时父母会夸他“真了不起呢”。但同样的场景如果换成陪同丈夫的妻子,丈夫必然不会用这种方式夸奖妻子。如果丈夫真这么夸了妻子,妻子也可能会把这当成一种冒犯。因为被夸奖的人在人际关系的尊卑关系中处于下位。也正因为如此,被夸奖的人反而更容易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有的人从小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长大后继续接受这样的指导,最终变得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他们认为这就是令自己无法融入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
但是正如我们所反复强调的,人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和幸福。恋爱关系也不像许多年轻人梦想的那样甜蜜美好。即便有时关系会恶化,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出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幸福的结局。所以,为了幸福我们必须认同自身的价值,不回避人际关系,并且必须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