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冒着不被爱的风险

很多人都想对自己暗恋的人表白。但是,一旦表露了自己的情愫,那么就不得不直面可能被拒绝的事实。对有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们绝对不会表白。因为害怕受伤。如果什么也不说,对方就不会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是,他们也因此无法与自己喜欢的人建立关系。当然,他们也确实不会受伤。

打消告白勇气的理由很简单: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怎么会喜欢自己呢。

自我厌恶的理由也很简单:小时候受到父母教育的影响。但其实孩提时代从父母那儿接受的教育和长大后对人际关系的回避根本没有关系。

有的人之所以不想和别人建立恋爱关系,并不是因为恋爱对自己没有价值,而是因为他们对另一半有所要求。有的人总抱怨遇不到命中注定之人,但其实很可能真正足以改变一生的相遇已经降临,他们只是没有发觉罢了。经常听到憧憬婚姻的年轻人这么抱怨,然而他们这样说也只是为了把已经遇见的人从结婚的候选对象中排除出去。

如果一个人会把现实中遇到的人和童话故事里描写的理想男性或女性相比较,那恰恰说明,这个人并没有把遇到的人当做结婚对象。明明是合适的恋爱和结婚的对象,却把对方从选择中剔除,而且为了使这种行为合理化,他们还创造出所谓的“罗曼蒂克的、理想的,得不到的爱”(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这样的爱情过度抬高了对方的价值,从而贬低了自己的价值。

除了等待理想之人出现,还有别的方法创造“得不到的爱”,那就是喜欢上一个经常恋爱失败的人。当然,他们一定会声称对一个人的爱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认真的,并非调查过对方的条件后才去喜欢这个人,而是不知不觉间喜欢上的。但是,有的人会为了把阻碍恋爱成功的原因推到另一半身上而特地选择原本就在情感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困难的人作为恋爱对象,这也是事实。于是,一旦恋情无法顺利继续,他们似乎就可以说,如果对方是普通人,那这段感情就不会走到这个地步。

同样,同时爱上两个人的人也会把爱上两个人这一点当成恋爱难以成功的理由。阿德勒说过:“爱上两个人事实上意味着一个也不爱。”(《人类意义的心理学》)爱上两个人的目的在于享受二选一的“烦恼”。因为难以选择,一旦停止这“烦恼”,那就意味着必须从中做出决断。相反,如果想要把做选择的时机延后,那么就不得不继续拿这“烦恼”做幌子。

就像这样,这些人要么无法下定决心开始恋爱,要么为恋爱失败烦恼,或者难以选择另一半,在别人眼中他们是不幸的。但这不幸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