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所钟爱之人往往英年早逝。”这句话据说是在古希腊剧作家米南德的戏剧作品中出现的台词,它也证明了古希腊人认为早逝是一件好事。梭伦所说的世上第二幸福之人—克列欧毕斯和比顿兄弟就是神所钟爱之人的典范。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梭伦和克洛伊索斯的对话语境中,意思就是说,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痛苦的事,所以尽早死去才是幸福的。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这句话。
孩童的早夭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年迈父母的死亡,也是令人很难接受的。这样看来,“神所钟爱之人往往英年早逝”这句话,也许并非源自“早逝总比将来受苦好”这样的想法。
哲学家三木清说过,他那英年早逝的妻子就是特别为神所钟爱之人,因为她辞世前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最后形象是她年轻时的模样(《为了年幼者》)。但是,这样的说辞只能让人觉得他硬要将妻子的早逝合理化。眼看着人老去是痛苦的,但早逝更令人痛苦。“神所钟爱之人往往英年早逝”这句话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接受家人或亲近之人的过早离世。这样的想法也是自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