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伊索斯又问梭伦,除了特勒斯,还有谁是最幸福的人?他以为至少这回能听到自己的名字。但梭伦却说是克列欧毕斯和比顿两兄弟。
有一次,兄弟俩带着母亲去参加赫拉女神的祭典。本来打算让母亲坐着牛车去神庙,但他们的牛还在田里,时间却来不及了,于是两人就亲自拉着牛车,把母亲送到了神庙。
他们的母亲为孝顺的儿子们向神祈祷,愿神赐予他们作为人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于是,献祭和宴饮结束后,兄弟二人就在神庙中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这个答案又令克洛伊索斯失望了。确实,就算不是克洛伊索斯,也没有人会觉得对于孝顺父母的孩子来说,最高的幸福就是英年早逝。
话虽如此,当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也必须承认,梭伦对克洛伊索斯所说的“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一定会看到许多不想看到的东西,遇到许多不想遇到的事情”这句话是对的。
柏拉图说:
“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出生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伊庇诺米篇》)
似乎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不出生就是至高的幸福,除此之外最幸福的事就是出生后尽早光荣而平静地死去。我们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等古希腊文献中都可以见到这样的观点。
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刚才那位失去了儿子的母亲,难道真的认为孩子们的死亡就是神的恩赐吗?尽管她的儿子们并非死于天灾或突发事故,我们却也很难说服自己相信这一点。
但是,我们也不是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死亡会是神赐予孝子的“人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总是害怕失去已经得到了的幸福,那么他就会永无安宁。既然如此,只要把幸福冻结起来,永久保存就好了。如果能这样想,那么英年早逝就确实是神的恩赐了。
如果像那两兄弟一样,在幸福的时刻死去,那么这份幸福就不会被今后可能遇到的不幸抵消。即使觉得死亡本身很可怕,但是比起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还不如就在幸福绝顶的这一刻死掉。人会有这样想法也并不奇怪。
认为英年早逝是神之恩赐的人,其实就是想冻结幸福,并将其永久保存。
正身处于幸福之中的人,如果此刻死了,就能避免经受今后可能遭遇的痛苦,就这样保持着幸福的状态化作永恒。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死亡其实可以被看成是对幸福的完成。
但是,神未必会令死亡在最好的时机降临。在古希腊悲剧中,当故事情节停滞不前的时候,作家就会搬出“解围之神”(Deusexmachina),通过令主人公死亡等方式解决问题。但在现实中就不可能这么简单了。人生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