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严厉批评别人却不会冒犯对方

当你想坦率严厉地批评某人,但又担心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让他感到尴尬或者难堪时,使用下面介绍的心理策略,你就能直言不讳地说出你想说的话,而对方也不会觉得接受不了。如果你能以这样的方式批评别人,那么你一定不会冒犯对方。

是否伤及对方的“自我”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为“自我”是我们身上唯一会真正受伤的“部分”。你可以把“自我”想象成一个外在的形象或投影,即我们希望其他人怎样看待我们。一旦这一形象受到威胁,我们就会感到不自在。如果我们的“自我”受到了伤害,我们就会深感痛苦(然后奋起反击)。人的“自我”是很脆弱的(因为它只是一个形象而已)。因此,当你和别人交往时,你必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因为你并不想伤害他们的感情。而且,对方越把你的话当真,他对这件事越敏感,你就越是要小心处理。

批评的方式很有讲究,你的做法是否恰当会带来天壤之别。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你能敞开心胸接受批评,但有时即便别人只是稍微说你几句,你也会觉得难堪得想要钻到地缝里,或者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忍不住想要争辩一番。你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是在何时、何地说的——你的批评能否被对方接受与所有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在这一整体策略中,最重要的是你选择的时机。提出批评的最佳时机,是在远离事件发生的现场之后。比如,如果你想和你的爱人聊聊房事技巧,那么不要在你们房事后的5分钟就把这件事提出来,试试在你们离开当时的环境,比如在几天后你们开车外出时再提出来。

除了远离当时的现场环境,你还应适当推迟批评的时间,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如果你已经在事情发生后在口头上安抚对方“这没什么大不了”,那么在此之后立即批评对方就会削弱你的说服力。你应该等上几天,给他时间,让他的“自我”不再牢牢依附于当时的情境,也不会再对批评过于敏感。越是在接近事发情境(包括时间和距离上的接近)的条件下提出批评,对方就越坚持自己的行为没有问题,也就越容易生出防御心。

此外,当你批评对方时,以下8条心理策略也会助你一臂之力,让你能畅所欲言地提出反对意见,而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冒犯对方:

(1)让他知道,你提出批评是因为你在乎他、在乎你们二人的关系,但注意不要说得太夸张。

(2)在私下里批评对方,永远不要公开批评。即便你认为那不是什么大事,你最好还是关上门再批评。

(3)在批评前先赞美一下对方,比如,“比尔,你是我遇到的最棒的情人,但我在想……”

(4)批评时应该对事不对人。换句话说,不要这么说:“在你……的时候,你真是令人讨厌”,最好这样说:“你很棒,但偶尔……”

(5)不要向对方暗示或假定这件事是他明知故犯、有意为之的。最好把对方犯下的错视为其在糊里糊涂甚至无意识的状况下做的。

(6)如果可以,你也承担一点点责任。注意,我说的并不是与对方共同承担“过错”。这背后的心理策略是:表明一种态度——是你和他在共同应对这件事,而不是你在针对他。换句话说,你也许可以这样说:“我当时应该说得更加具体一些”,这种说辞的效果显然比“我讨厌你如何如何”好得多。

(7)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没有答案,那么你一开始就不应该提出批评,因为提了也没有用。如果你认为,无论你说什么,对方都不会采纳你的建议,那么你也不应该再提了。即便你提,你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对解决问题根本于事无补。

(8)告诉对方并不是只有他才会犯错,这样的批评往往最有成效。因为你向对方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他犯的错是人人都会犯的。这就化解了你的批评对他的“自我”的冲击力,这样一来,他就不会认为你的批评是在针对他了。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方的批评针对的是我们个人。

策略回顾

◆批评的最佳时机,是远离当时情境的时候。

◆适当推迟一下批评的时间。

◆告诉对方,你说这些是因为你在乎他。

◆永远不要公开批评。

◆批评前先赞扬一下对方。

◆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

◆如果可以的话,主动承担一些责任。

◆提出解决方案。

◆让他知道,会犯错的不止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