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想要的具体信息
在问问题时总是得到含糊不清、敷衍了事的回答,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难题。你得到了一个回答,但你没能获取任何有用的信息。本节介绍的心理学工具将帮助你轻松地具体化一个模糊的回答,得到更直接、更确切的答案。怎样才能将模糊不清的答案提炼为具体、详细、有用的信息呢?请看下面的例子,其中b的问话技巧要比传统的a问答模式有效很多。
例
a:
评论:我觉得这个会开得不太成功。
回应:怎么说?
评论:我就是这么觉得,不行吗?
b:
评论:我觉得这个会开得不太成功。
回应1:你怎么知道,大家不是都对前景挺感兴趣的吗?
回应2:是不是有人说了什么,还是说这只是你的印象?
回应3:是你那天过得不太顺利吗,还是他们水平不够?
如果你的问题要求对方做出具体的澄清,对方就会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出回应。但如果对方本来就是泛泛而谈,而你提的问题提得太过笼统,那么你只会得到和之前差不多的答案。
a:
评论:我不知道我行不行。
回应:你说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不知道?)
评论:我就是不知道,不行吗?
b:
评论:我不知道我行不行。
回应1:具体说说,是什么在妨碍你?
回应2:那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你可以做呢?
回应3:有哪些事情发生改变能让你觉得你可以做呢?
你会注意到,在上面的例子中,有时与你对话的人可能自己也并没有考虑得很仔细。因此,通过询问对方这些问题,你就能帮助他进一步厘清自己的想法,而对方当然也就能给你一个更清晰、更简明的答案了。
没人喜欢被别人步步紧逼,然后不得不为自己辩护的感觉。因此,当你询问对方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回答:“我不知道。”这个回答会让你们的谈话迅速陷入僵局,留下你一个人去苦苦思索对方的答案。有时候,对方回答“我不知道”只不过是因为这么说比较省事,这就是我们往往会先抛出这个回答的原因。当你用传统的“怎么会”来询问对方时,对方往往立刻就会回答“我不知道”。不管怎样,当你听到“我不知道”的时候,不妨试着使用下面这些提问技巧来得到你想要的回答。(请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选择最合适的问题。)
·“好,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我知道你不知道,但如果让你猜,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呢?”
·“可以告诉我,这里面的哪一部分是你同意的吗?”
·“你觉得以前有过和现在相似的情况吗?”
·“哪种心情最符合你刚刚在考虑的事情?”
·“如果只说一个理由,你能想到什么?”
·“用哪个词来形容你刚才的想法最贴切?”
这些回应都能减轻对方的压力。你先是向对方承认了这个问题的确不容易回答,之后,你看起来像是转移了话题、让对方说些别的,但实际上你提出新问题的目的就是让他回答原来的问题,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让你们两人能继续有建设性地交流下去。
有时候,当对方觉得自己办了傻事,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的时候,也会用一句“我不知道”来敷衍过去。在这种情况下,你首先得让对方放下思想包袱。这一心理策略的有效之处在于能够引导对方说出真实的想法,而不必担心你会评判其功过是非。毕竟对方很可能会觉得他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这个办法很容易奏效,因为类似的说法能让对方觉得他并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样做并不是他的“本意”,他的行为并不是受到自己的意识驱动的。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知道你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你能想到任何驱使你那样做的潜在动机吗?”
策略回顾
◆当对方给你的回答含糊其词、语焉不详时,你可以问一个和他的回答相关,但更具体的问题。如果你只是泛泛地做出回应,那么对方只会继续笼统、含糊地回答你。如果对方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试着让对方谈谈对事态的某一方面的看法,而不是让他分析全局。
◆问问对方是否有什么潜在动机在起作用,这样问能减轻对方的内疚感。因为这等于在暗示对方,你知道他并不是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