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你为何不约会时,你该怎么办?
有一天,我那7岁的弟弟布雷特,一五一十地告诉我说,跟他一起上主日学的苏西很喜欢他。
我问他:“真的吗?”
“嗯,”他语带平静地回答,“她把她的泰迪熊取名叫布雷特,而且还在教会里面亲它。”
“什么?”
“然后,她也亲了我一下,还要我当她的男朋友。”
“你说她什么?”
不用说也知道,这件事在我们家掀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暴。我的爸妈要布雷特不用担心交不交女朋友的事,而且还告诫他,不该让女生亲他。
这次事件虽然有趣,但却触及了一项十分严肃的议题:被别人配对的压力。可能你也有不同形式的类似经验。我们都要面对从朋友、家人,甚至是来自陌生人的压力,迫使我们认同一般人谈恋爱的文化。身边的人都期望我们进行约会;如果我们不约会,他们便一直挑战我们的标准,有时甚至嘲笑我们,而且总是提出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回应?
在这一章里面,我想提供一些方法,让你自信地向他人说明目前不谈恋爱的抉择。以下提出一些例子,是你们可能遇到的状况;并提供一些原则,引导你脱离窘境。
状况一:在学校餐厅
尚恩坐在学校餐厅里吃午餐,要把冷掉的薯条跟饮料吃完。其他的学生慢慢离座,蓝迪走了进来,用他充满自信的招牌笑容跟尚恩打招呼。
“在做啥啊,老弟?”蓝迪侧身溜到尚恩桌边。
“没什么。要吃薯条吗?”
蓝迪瞄了一下冷掉的薯条,回答道:“嗯,不用了。”“唉,我想知道你要带谁去参加宴会。我要带贞妮去。我在想,结束之后你和你的舞伴可以来我家。我妈说我们可以泡热水池。喔,天哪,你有看过贞妮穿泳衣的样子吗?呦!你要不要来啊?”
“嗯,蓝迪,我不知道耶,我觉得这样不好……”
“别这样嘛!你可以邀请美玲嘛,她现在没有男朋友。”
“不了,我真的不想……”
“你在讲什么啊?你当然想啊。”蓝迪开玩笑地一拳打在尚恩手臂上。
“听我说,蓝迪,我真的不想去参加宴会,好吗?”
“不去?”
“嗯。对啦,我跟班恩还有安筑,要带我妹还有几个教会的女孩去吃晚餐,然后去我家玩益智游戏。”
“益智游戏?”
“对啊,拼字游戏那种。”
“拼字游戏?我本来可以撮合你跟美玲的,可是你竟然要跟你妹还有一群没人要的女孩去吃饭?还要玩拼字游戏?老弟,你难道疯了不成?”
“她们又不是没人要!我们只是像朋友一样出去玩而已。你要去就跟贞妮一起去,不要因为我不去就刁难我。”
“嘿,我又没有说你的朋友不好。但是,你想想看,上次你跟别人出门是什么时候?——我指的是跟女孩去约会喔。老弟,现在行动正是时候。”
“谢谢你的好意。”尚恩讽刺地回答道,蓝迪同时起身离去。
蓝迪走到餐厅门口时,突然转过头来,对着尚恩说:“嘿,尚恩,我想到一个可以玩拼字游戏的词了:怪胎。”
“呵呵呵,一点都不好笑。”尚恩自言自语着,蓝迪的笑声在走廊回荡。
谦虚回应,不要动怒
如果你遇到过类似的状况,就知道你很难不发脾气。虽然不动怒不容易,我们仍需学习如何坚持信念,并且不对不认同我们或取笑我们的人产生怨恨。当我们告诉他人我们的看法时,必须要谨言慎行,如此,才不会落于愤世嫉俗,讥讽挖苦,或是处处提防他人。
《疯狂》杂志(MadMagazine),以其不按牌理出牌的幽默以及疯狂闻名。里面曾经刊登一系列连载漫画,叫做“笨问题蠢答案”。顾名思义,这些漫画的内容隐含的前提就是:如果有人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他就该得到同样愚蠢的答案。例如,里面有一集画了一个人,他问一个正拿着话筒讲话的女生:“你在讲电话吗?”于是那女生充满讽刺地回了他一句:“不,我在挖耳屎。”
我之所以讲到这则漫画,是因为当别人质问我们拒绝约会的决心时,我们回答的态度绝对不能像这样。即使别人的问题听起来很蠢,也不要玩“笨问题蠢答案”的游戏;而要以谦卑、荣耀基督的态度回答所有的问题。当我们表明信仰时,不要让别人感到受到排斥,只要恪守自己的信念,并且凭爱心表明,如此一来,别人就会愿意听我们的话。所以第一个沟通的原则是:
我们要以谦卑及讨神喜悦的态度,来传达我们对约会的看法,而非矮化他人。
当我们与别人做法不同时,很容易落入防备、批评的心态。我知道有些人(恐怕我自己也是),常常自以为义、沾沾自喜地谈论自己的约会标准。这样的态度非常不对。我们依循这样的信念,并传达这样的信念,为的是荣耀神、服事身边的人;不是为了让自己高人一等,或因而看不起别人。神恨恶骄傲与自以为义,所以跟别人讨论时要避免这样的态度。
状况二:邰希阿姨
“橘色,鳄梨绿,金色,”萨拉沉思着,“阿姨家的每样东西都是橘色,鳄梨色或金色。”她站在邰希阿姨的客厅里,边啜饮着冰红茶边想着,这茶杯还是老式的爱心熊系列珍藏杯呢。
正当萨拉想得出神时,邰希阿姨跟妈妈从厨房走过来。阿姨抱了抱萨拉,说:“嗯,萨拉宝贝,你好香喔。你哪来这么香的香水啊?”然后,阿姨的眉头往上扬,问她说:“是不是男生送的?”
“嗯,是啊。”萨拉扑通地坐在咖啡桌旁地板上,淘气地逗着阿姨。
萨拉的妈妈舒服地坐在沙发上,满脸微笑。
“到底是谁啊?”阿姨几乎快叫出来了:“谁送你的?你是不是有秘密不告诉我?快说是谁?”
萨拉得意地说:“是我爸!”“喔,真会捉弄人。”阿姨边说边坐到妈妈身旁。“别闹了,快点告诉我你的爱情生活吧。”
萨拉的手抚着金色的绒布地毯,心想:“又来了。”每次跟邰希阿姨见面,都是相同的一堆问题。邰希阿姨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想约会。
“喔,邰希,不要再问了。”萨拉的妈妈赶紧解救她,“萨拉才16岁,而且我早就告诉过你,我跟罗柏都不喜欢她跟男孩约会。小孩子谈恋爱只会惹出一堆麻烦来。而且,萨拉在教会很热心,她也想要念大学,没有必要为这种事分心。”“可是她需要一个男朋友啊!”邰希阿姨好像没听到妈妈说的话,继续说着,“她长得这么漂亮,不应该阻止她谈恋爱。我告诉过你安琦交了男朋友吗?他是克拉克学院里最棒的男孩喔。他们是在姊妹联谊会一次派对上认识的,他以后要当……”邰希阿姨只要一开讲,就没有人能阻止她。要讲起表姐的新任男友,可得花上半小时才可能停。
萨拉看着她妈妈,妈妈叹了口气,对着她微笑。
萨拉的妈妈很习惯邰希阿姨这种个性了。现在她的眼中充满着了解与支持:“孩子,别担心,你是对的,别因为这样而沮丧。”
别急于澄清
一旦决定不约会,必然会碰到像邰希阿姨这样的人(如果你不是已经有这种亲戚的话)。他们不会理会逻辑、价值观或是《圣经》原则。当然,你可以跟这样的人辩论,争到脸红脖子粗;最后,他们还是会坚持,你应该赶上约会的风潮。
当你与这样的人互动时,切记以下的原则:
做你认为对的事,不需要证明别人是错的。
别一味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也别偷偷希望他们的生活会变糟,好让你能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反之,要专注于遵从神的旨意;如果可以的话,也帮助其他人顺服神。所以,不需要证明别人错了,也可以继续在神向你显明的道路上前进。
有时候,在我与人分享我的信念时,他们还是会强烈地表达反对意见。他们与我的观念不同,那一点都没关系。如果他们继续沉溺于不智的交往关系,我会祷告求神怜悯他们,就像神曾怜悯我一样。但是我不会再纠缠下去,因为当他们准备好时,神就会在他们身上动工。
通常最容易让人信服的论点就是你的亲身示范。我们要尊重别人有不认同我们的权利,同时盼望我们的例子可以在某些方面影响他们,让他们顺服神。
状况三:礼拜天下午的抉择
泰勒一家人在礼拜后总是最晚离开教会,这点使他们感到自豪。大儿子保罗也已不再催爸妈回家了。所以,只要爸妈在与其他的夫妻谈天,他就会跑到教会的停车场溜达,这次他看到一群朋友站在车子旁。
“嗨!保罗。”他听到有女孩在叫他,是爱琳。
爱琳才刚加入普勒斯顿山谷圣经教会,但已经跟青少契的孩子混熟了。她很外向,充满着活力,而且……套句不止一个男孩子说过的话,她真的是“美呆了”。
“爱琳,你好吗?”保罗往他们的方向走去:“你们下午要干嘛?”
有个男孩叫他说:“保罗!我们要去华尔街比萨吃中餐,然后去河边玩。要去吗?”
“喔,去嘛。”爱琳抓着他的手臂。
她哀求的语气让保罗的心跳加速。她靠得更近,而且还帮他整理领带。
“泰勒先生,”她用半戏谑半严肃的口气说道,“请您务必到河边来一趟。”
“是吗?”保罗答道,试图让自己看起来不慌张。
“好嘛!我告诉你,这是我的车。你可以跟我回家,等我换一下衣服,然后我们就可以跟大家一起去吃比萨。结束之后,我可以从河边载你回家。”
他很想说好——只要是男生都会说好——可是保罗知道这样做不对。爱琳的语气跟动作很明显地在暗示:她喜欢他,而且这种喜欢超过弟兄姊妹之间的情谊。爱琳知道他不约会,而她也没有真的提出约会的邀约。但是,答应她的提议等于是踏出了错误的一步。保罗暂时还不想谈恋爱。
保罗可以想象得到,他们俩单独在她家的画面。爱琳的母亲是单亲妈妈,假日也要工作,这样实在不好,而且他们两个会一起抵达餐厅,这样一来,其他人就会把他们当成一对。然后,爱琳还会载他回家。她很风趣,也很漂亮,但是保罗知道目前不该为这事分心。跟她一起出去会把事情弄得很复杂,而他不想玩弄她的感情。
他无奈地笑了笑:“其实我很想去,可是我爸妈喜欢我礼拜天待在家里,而且下午会有一些朋友要来我家,恐怕这次我没办法去了。”
“嗯,好吧,”爱琳稍微噘着嘴说道,然后便转身回到那一群人中间。“那就礼拜三见了。”
“好,”保罗回答道,接着大声喊着:“大伙好好玩啊!”一边朝着教堂方向走去。
当时他的父母正好结束了谈话。
借口用尽时
保罗面对着进退两难的窘境。忍受亲友的轻视与嘲弄倒还好,但是要拒绝别人的邀约就太不上道了。要怎么做才不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隐士呢?有个女孩给了我一封电子邮件说:“救命啊!上个礼拜又推掉两个约会。我的借口快用光了!”对这个女孩以及保罗来说,借口总有不够用的一天。他们迟早要解释,为什么现在不想追求爱情。
这个问题正好让我们可以提出沟通信念的第三个原则:
沟通信念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别人,并使其成长。
这个原则意指,有些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跟别人解释,让人了解我们的信念以及不约会的原因;但有些时候却不需这么做。我们的解释有时确实有所帮助,能保护对方的感情,还有可能向他们提出挑战。但有些时候我们讲的道理只会让人更困惑,还可能破坏友谊的自然发展,甚至传递出自己比对方清高的讯息。
那么,我们如何决定何时与人分享我们的观点?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却可以学着分辨什么时候适合讨论。首先要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只是点头之交,另一种却是有深厚情谊的朋友。当我跟某人不熟时,通常不会深入探讨我对约会的看法,因为不了解我的人可能会误解我,或觉得我太武断。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刚到教会的朋友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我会微笑着对他说目前没有。这时要是展开一场讨论,探讨约会的七大致命习惯,那就有点过火了。
但另一方面,我会跟亲近的朋友解释我的信念。他们都知道我不喜欢被“配对”,而且在我还没准备好进入婚姻前,我只想交朋友。我已经跟一些朋友讨论过,也把那些影响我想法的书和文章拿给他们看。不论他们是否认同我的想法,我也已经花过时间解释我的立场。这么做让我过得比较自在,而且也顾虑到他们的感受。就像有一次,我决定跟一群朋友去看电影。就在最后一分钟,除了一位女孩说要看,其他人都决定不去了。而她因为本来就知道,我尽量避免跟女孩一对一约会,所以就打电话告诉我得改时间。她并没有因此受伤,而且我也不必多作解释。她相当尊重且愿意配合我的信念。
当分享的时机来到,你应该怎么说?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词句,记住你的目的,不是要赢得这场辩论,也不是要说服你的听众。如果你的朋友认同你的信念,那真是太棒了!但你主要的目标,是谦卑地表达神向你显明的真理,鼓励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成长。
当你解释对约会的立场时,要详述你的生活,别针对他人作普遍性的陈述。记住,你不用替别人生活,你只负责过自己的生活。集中说明神对你说过的话,谦卑且诚实地说明你是如何顺服的。只要你保持这种谦卑的态度,就会发现你的听众愿意分享他们的挣扎与问题。这样你就有机会给予劝告及支持。
以祝福代替反击
表明我们对约会的信念,主要动机乃是服事他人。我们希望这样的举动能有助于促进和平、仁爱与正义,进一步荣耀神。当我们过于重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当我们只专注于证明自己是“对的”,就会变得处处防备且专横跋扈。但当我们优先的考量,是向人显明神的爱且顾虑他人的感受时,就比较容易作出明智的决定,知道该说什么或不说什么。
如果人们用那种“不约会?你疯了吗?”的眼神看你,学习用使徒保罗的心态来回应,正如他曾描述跟随基督所受的苦楚一样:“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林前4:12—13)
《圣经》告诉我们,要忍受嘲弄之苦,丝毫不退缩。你曾因为人不了解你对约会的信念而遭人鄙视吗?别急着反击,反而要以恩慈相待,并且求神怜悯他们,如同他怜悯你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