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爱情时刻表

别让急躁剥夺了单身的恩赐

在《美德书》(TheBookofVirtues)一书中,威廉·巴奈特(WilliamJ.Bennett)讲了一个“神奇丝线”的故事。1在这个法国的传说中,主角彼得是一个强壮能干的男孩,他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缺点,那就是没有耐心。而由于彼得总是对现状感到不满,所以他把一生都耗费在做白日梦这件事上。

有一天,当彼得在森林里闲逛时,他遇见了一个奇特的老妇人,提供给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选择省略一生中所有单调乏味的时刻。她交给彼得一颗银制的球,球上面延伸出一条细小的金线。她对彼得解释道:“这是你的生命线,如果你不碰它,人生就会照常过下去,但是当你希望时间可以快点前进时,你只需稍微抽一下线,一个小时便会像一秒钟般地前进。但是我得警告你,一旦线被抽开,就不能再绕回去了。”

这一条神奇的金线似乎解答了彼得所有的问题,是他梦寐以求的。于是,他收下银球,马上跑回家去了。

隔一天,在学校里,彼得首度使用银球的机会来了。他觉得上课好像没完没了,老师还骂彼得不专心。彼得用手指绕住金线,然后稍微抽了一下,没想到,老师突然叫大家下课,这下彼得可以放学了,他高兴得不得了。现在他的生活是多么好过呀!从这一刻起,彼得每天都会抽这条金线。

过了不久,彼得便开始用这条神奇的金线来省略他大半的人生。如果他可以奋力一抽就完成学业,又何必浪费时间,每天只抽一点点呢?很快地他便毕了业,开始做学徒。彼得也使用同样的伎俩,省略了追女友的时间,跟他的甜心订了婚。订婚后要再过几个月,他才能娶她,但他等不及,于是使用了金线,加速婚期的到来。

在彼得的一生中,他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过活。艰苦的日子到来时,他便用神奇的金线躲避难熬的日子。比方说,当小孩子半夜哭泣时、当他面对财务上的窘境时、当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始创业时,彼得都仰赖金线,回避那些不愉快的时刻。

但是,令人难过的是,到了他人生的终点时,他突然觉得这种人生很空虚。由于彼得允许自己的心受到急躁和不满的掌控,他无法经验生命中最多彩多姿的时光,并且失去了那些时刻的回忆。如今,只剩下坟墓在他眼前,彼得为自己滥用金线而懊悔不已。

在介绍这个故事时,巴奈特先生卓具洞见地评论道:“人们常过于想马上得到他们想要的(或者该说是他们自以为想要的,而这通常指的是不同形式的“快乐”),所以他们才这么地急躁。然而,讽刺的是,只有当人愿意学习等候,并且愿意接受苦乐参半的人生时,通常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不耐是否主导了我们的约会?

当接下来要检视约会所提倡的态度时,我想我们可以从巴奈特先生的话语中获得宝贵的智慧。当我们将他的话应用到本书的主题时,我们的讨论主题便要从较缥缈的爱情转移到较为具体的“时机选择”了。何时追求浪漫之爱,是决定约会适不适合我们的主要因素;而只有当我们了解神对单身的旨意,并信靠神对交往关系所安排的时机时,我们才能决定追求浪漫之爱的适当时间。

就如我们已经知道的,约会通常充满了急躁,而我们也可以直接把许多约会的问题归咎于错误的时机。我们想要,而且是现在就要。虽然我们没有神奇的金线让我们可以匆促地过完一生,却可能发展出错误的态度,造成类似的结果。而神要我们去欣赏人生中每一刻独有的恩赐;他要我们学习有耐心和信任他,凡事等候他完美的时机,包括我们的爱情生活。

接下来我们要检视三个简单的真理,可以帮助我们调整错误观念,在正确的时机展开交往关系。

1.在错误的时机做一件正确的事,那件事就变成错误的事

身为美国人,我们不太能接受这种“延迟满足感”的概念。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如果一件东西是很好的,我们就应该马上享受。所以我们用微波炉来烹煮食物,用电子邮件来传送信件,并且用快递来交寄包裹。我们尽全力脱离时间的限制,加速行程、加快步调,用尽一切方法来追赶时间。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上一回你必须排队等候时,你有什么反应?你是否很有耐心地等候,直到轮到你为止?或者你不断用脚轻敲地面,巴望着赶快轮到你?

我们这种“现在把它全做好”的心态,大大地影响了今日人们开始约会的时间,现在的孩子初次进入约会关系或甚至拥有性关系的年纪都越来越小。当年轻人还不到时候就急忙参与成年人的活动时,长辈却多半不加以纠正。毕竟,如果连成年人都是用这种“一次全都要”的心态度日时,他们又能说些什么?

为什么我们坚持用这样的方式度日?就我的观点而言,我们之所以采取马上得到满足的心态,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圣经》中关乎人生四季的教导(请参看传道书3章1—8节,中文和合本译为“有时”——译者注)。春季与秋季的角色是不同的,同样,我们人生的四季也都有不同的重点,具有不同的焦点及美好之处。某一季并不会比另一季要好,每一季都出产其独特的珍宝。我们不能偷跑,去体验另一段生命季节的丰盛,正如农夫不能催促春天到来一样。而每一季都是建立在前一季的基础之上。

神想要赐给我们很多美好的经验,但他将这些经验分散在不同的、特定的人生季节。由于人性的软弱,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属于某个季节的好东西拿到别的季节去享用,只因为我们想要这么做;婚前性行为就是这个错误的最佳例证。性爱本身是个美好的经验(这是我那些已婚朋友讲的),但是我们如果不按照神的计划,反倒选择沉溺其中,就犯了罪。这就像摘取未熟的水果或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我们想要催促神的举动,却会破坏他对我们人生美好的计划。

一件事物很美好,并不表示我们应该马上去追求它。我们必须记得,在错误的时机做正确的事,那件事便成了错误的事。

2.你无须购买负担不起的东西

讲到选择约会的时机,就跟你没有钱却想买一件衣服,是同样的道理。就算你找到一件“非常合身”的衣服,你又能怎么样?

在第三章中,第三种“全新的态度”讲到了等候“神的时机”的重要性。它如此说道:“亲密感是委身后所得到的奖赏,在我尚未准备好结婚之前,我不需要追求一段恋爱关系。”

我们可以换一个方式,用比喻来重述这句话:“亲密感需要委身来‘付款’。”如果我还不能付出又冷又硬的“委身现金”,就没有“物色”未来伴侣的权利。

在两个人准备好担负委身的责任之前,他们应该以友谊为满足,并耐心等候浪漫之爱和亲密感的到来。操练这种耐心不会妨碍他们的关系;在友谊之中,他们可以操练与人和睦相处、关怀他人,以及与他人分享生命的技巧,同时可以观察他人的品格,渐渐明了自己希望未来配偶所具有的品格。尽管我们可以从约会的关系中习得有价值的功课,但我们需要谨慎,确保这样的关系不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浪费太多时间测试你的男女朋友,事实上可能使两人分心,使他们不能参与更重要的工作,也就是预备自己成为更好的配偶。

神对你的人生有一个完美的计划,很可能包括婚姻在内,而如果是这样,在世界上某个角落,神已为你预备了一个绝佳人选。现在你可能认识他(她),也可能不认识。如果你耗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对某个人穷追不舍,或者试图牵制他(她),直到你可以结婚为止(若是你已经找到了这个绝佳人选),无论如何,你都可能害了那个人。因为你将来可能会嫁娶的那个女孩或男孩,并不需要一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虽然他或她现在可能很希望有);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够成熟的人,可以在婚前预备自己成为敬虔的妻子或丈夫。

我们就帮未来的伴侣一个忙吧!在时机未成熟前赶快停止“物色未来的伴侣”。

3.任何一段单身时期都是神的恩赐

我们多数人都不会一辈子单身,因此我认为应该视单身时光为一个生命的季节,视之为神的恩赐。在哥林多前书7章32节中,神列出一项大纲,讲到看待单身的合宜态度。“信息”版《圣经》是这么翻译的:

我希望你们的生活越不复杂越好。在未婚的时候,是自由的,你可以单单专注在取悦主的事情上。婚姻会把你卷入家居生活的琐事里去,此外,你还得取悦配偶,这么一来,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分散。已婚人士需花费时间和精力,照顾和培育配偶,未婚者则可以将它用来帮助自己,成为神手中完全和圣洁的工具。

保罗说这番话没有贬低婚姻的意思,而是要鼓励我们视单身为一种恩赐。神无意用单身来惩罚我们;他创造了这个季节,是无与伦比的机会,让我们得以成长和服事他人。我们不该视之为理所当然,也不该让这段时光轻易溜走。

有一个人说得很正确:“不要为单身想办法,要好好利用单身时光!”请你暂停一分钟,评估一下,你是否正按照神的心愿,使用神所赐予的单身恩赐?反问自己以下的问题:“我是否专注在‘单单取悦主’这件事上?我是否使用这个生命的季节,以便成为神手中‘完全和圣洁的’工具?或者我仍然透过约会,四处寻觅一段恋爱关系?我是否可能丢弃了单身的恩赐?我是否使自己饱受约会带来的忧虑,因为投入约会的复杂事务,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忙乱?”

单身时,约会不只让我们无法为婚姻作准备,也很可能会使我们无法善用单身的恩赐,因为它把我们绑在一连串虚幻的交往关系中,使我们动弹不得。然而,神希望我们以最大程度的自由和弹性来事奉他,无论你今年是16岁或者26岁,任何一段单身的季节都是一种恩赐。可惜,当你习惯于投入短暂约会关系时,很有可能浪费了单身的潜力,帮了神一个倒忙。

你真的信靠他吗?

虽然我只是轻描淡写,但当我们将以上三项真理应用在生活上时,却可以带来生活方式上根本的改变。这样的作法要求我们要等待。是的,神只要求我们等待。虽然你可能觉得这个主意不怎么创新,也不怎么令人刮目相看,但它表现出顺服的态度,而顺服会令神对我们刮目相看。

等候“神的时机”需要信靠神的良善。当我们相信神不让我们现在得到某些好东西,是因为他将来预备了更好的东西时,便培养了耐心。

我要公开地承认,我很难信靠神。一讲到爱情生活,我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感,深怕神要我单身一辈子;也担心即使他让我结了婚,会故意让我跟一个我不喜欢的女孩结婚。

我知道这些恐惧都很傻。在我一帆风顺的时候,我承认这样的恐惧跟我所认识的天父属性没有因果关系,他是个慈爱的天父,非常关心我。虽然我知道他是个良善的神,却经常容许自己的小信影响约会的方式。

我很怕神会忘记我,所以没有信靠他所安排的最佳时机,相反,我经常想要照自己的意思做。我把人生的日历从神的手中抢回来,然后疯狂地用铅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的计划和日程。我对神说:“神啊,我知道你是全能的,可是我觉得你真的搞不大清楚状况喔,竟然不知道这个女孩是我的理想伴侣。如果我现在不去追她,未来就要与我失之交臂了!”但最后我还是难为情地把安排时间、精力和注意力的工作交还给神,并对他说:“主,我当然信靠你啰,但我只是想帮你一点忙啊。”

约会跟绵绵糖

《时代》杂志刊载了一篇文章,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无法抹灭的印象:有一个小孩独自坐在房间里,瞪着一颗绵绵糖看。这奇特的图片捕捉了有时候我会浮现的感觉,就是当我天人交战,不知是否该信靠神处理未来的婚姻时。

那篇文章的主题跟约会一点也扯不上关系,它是针对小孩作的一个研究。前几段是这样写的:

科学家从一个4岁小孩跟绵绵糖互动的情况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未来。研究人员邀请小孩子一个个地进到一间很普通的房间,开始这场温和的折磨。他对孩子说:“你可以马上吃这颗绵绵糖,可是如果你等到我办好事情回来再吃,你就可以吃两颗。”然后他就离开了。

有一些孩子,在他一离开房间时,就一口把糖果吞了下去。另一些孩子会撑一下子,然后才把糖吃掉。其余的孩子则会下定决心等待,他们把眼睛遮起来,把头低下来,唱歌给自己听,试着玩一些游戏,不然就是睡得不省人事。而当研究员回来的时候,他就会给这些孩子得来不易的绵绵糖。接着,科学家就等着看他们长大后的样子。

在他们中学的时候,发生了令人相当吃惊的事。根据科学家调查孩子家长和老师的结果显示,那些4岁时能够坚忍不拔地等候两颗绵绵糖的孩子,一般说来,青少年时期的适应力较好、较受欢迎、较具冒险心、较有自信,也是比较值得信赖的。而那些很早就屈服于试探的孩子,则比较独来独往、容易受到挫折,而且比较顽固;他们会在压力之下屈服,遇到挑战时则会退缩。2

当然,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在小事上发展延迟满足感的品格,能让一个人在其他的事上获致重大的成功。但是那群被拿来研究的4岁孩子并不知道这件事。他们拒绝绵绵糖,不是为了让高中成绩更加优异;他们之所以克服心中想吃糖的渴望,是因为他们有信心,可以想象得到当那个穿着白色外套的叔叔回来时,拿着两颗绵绵糖的画面;他们坚忍不拔是因为信任他人。

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鼓励。有时候当我等候神告诉我何时谈恋

爱时,我的心也有类似那群孩子般的挣扎。正如绵绵糖声声呼唤孩子:“来吃松软香甜的我”,约会也呼唤着我的名字;而且我要跟你说,它看起来真的很棒。

我为什么不抓住约会的机会?为什么你不应该这么做?因为神已经应许要给我们更好的东西。他现在就给了我们更好的东西,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单身时期这绝无仅有的机会,过不多久,在我们进入婚姻之后,他会赐给我们更美好的东西,但是我们必须有信心就像那群孩子,独自一人面对着可以马上满足自己的东西,我们也尚未看到延迟满足感所能得到的奖赏。

重要的问题是:你信靠神吗?不要只是给我一个不经思考、主日学教你的答案。你是否真的信靠他?你会以信靠他的心态去度过你的人生吗?你是否真的相信,因为时机不对而先不享受当下可以享受的一些好东西时,等到时机对了,神会给你更好的东西?

吉姆和伊莉沙白·艾略特在他们恋爱时也面临了这个难题。他们深爱对方,但是却始终把神的旨意摆在自己的欲望之前。在《邮递真爱》一书中,伊莉沙白这么说:

神要我们信靠他,把计划交托给他。神的最终计划是远远超乎我们所能想象的,就像橡树是远远超乎橡实所能想象的一样。橡实照造物主的计划行事,它没有一直向造物主问东问西。而我们这些蒙神赐智慧、才智、意志及一切渴望的人,神也要求我们信靠他,当他对我们说:“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时,就是给我们信靠他的机会了。

我们会问:“何时才找着它呢?”答案是:“信靠我。”

“我们如何找着它呢?”答案还是:“信靠我。”

我们一再地问:“为什么我非得丧掉生命呢?”

答案是:“看一看橡实,信靠我吧!”3

神最清楚

许多人明白得太迟,最后才知道满足不是一个境界,而比较像是一种心境。保罗在提摩太前书6章6节告诉我们说:“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在腓立比书4章1节中他写道:“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到底保罗有什么秘诀?

保罗跟我们这样分享:“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保罗信靠神可以给他力量,忍受各种环境。同样,当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信靠神的力量和恩典来支持我们时,我们就能得到满足。不论你是单身或是已婚,不论是否有人爱你或者孤单一人,要得到满足的关键就是信靠。信不信由你,如果我们对单身感到不满足,在我们结了婚之后,也很可能会有不满足的问题。当我们以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来定义我们的快乐时,那个时刻就永远不会到来,因为我们会一直等待明天。如果我们容许自己急躁,就会失去当下所拥有的恩赐。等到我们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个时刻,我们才发现自己还是不满足。

有一个女士写了一封信给我。一般人经常以为单身女子只是在消磨时间,直到遇见理想伴侣为止,为此她深感挫折。“可怜的单身女子!这世界要她去苟合行淫,而教会却逼她结婚!保罗所说的身为单身者的祝福,到底跑哪去了呢?基督教救世军的创始人威廉·柏斯(WillamBooth)曾经写道:‘千万不要容许自己或任何人,向你的女儿们灌输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婚姻是人生主要的终极目的。如果你容许这种事发生的话,当她们跟所遇见的第一个脑袋空空、毫无用处的傻瓜订婚时,你就不应该感到惊讶。’女人(与男人)都应该在很清楚明白结婚是神的旨意时才结婚,而不是因为他们单身就不能‘牧养’他人,或者是屈服于社会压力。”对于她信中的评论,我只能加上一句“阿们!”

作家约翰·费许(JohnFischer)在还是个年轻单身汉时曾说过:“神呼召我为这个时刻而活,不是为了四年之后。他想要我发挥目前身为一个男子所拥有的潜力,能为此感恩,并且尽情享受它。我觉得一个总是想要结婚的单身者,当他真的结婚之后,很可能会在明白了婚姻的一切之后,希望自己可以重回单身。他会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趁自己还不需要尽那么多额外的义务时,好好利用那一段时间服事主呢?当时我为什么不把自己完全献给他呢?’4”

不要任由急躁愚蠢地闯入婚姻,免得将来有一天悔恨地回顾单身这个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委身于将单身时期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单身是一个恩赐,我们能以单身为乐,今天就享受它赋予的机会。我们一起来操练信靠神,透过全心寻求他的国和他的义,把人生的计划交给他。

我们在今生无法完全了解他的作为;但直到到了最后,他纯全的时间安排将得以显现。在《那时》这首诗中,梅·雷利·史密斯(MayRileySmith)美妙地表达了天堂的观点,是有一天我们会拥有的:

那时当一生的功课都学完了

太阳与星辰永远不再升起

我们软弱的判断力所轻蔑的事物

那些让我们感到哀伤湿润了双眼的事物

在人生的暗夜中会闪现在我们眼前

那时星辰闪耀着深蓝

我们将得见神计划之无误

那些谴责之语原是真爱的表达

可怜的心你要满足

神的计划就像洁白的百合绽放

我们不需将紧闭的叶片扳开

时间会让金黄的花枝向外伸展

经过耐心与辛勤的跋涉我们终于抵达那地

那疲惫的双脚终于卸下履鞋得以安息

那时我们将清楚地看见并明白

我想我们将说道:“神最清楚这一切!”5

你相信神最清楚这一切吗?那么你就把人生的计划摆在他脚前,容许他来掌管你爱情的时刻表。信靠他,甚至不约会,即使当其他人都认为你该约会时。当神知道你已经准备好承担委身的重责大任时,他会在正确的时间向你显明那个正确的人。

事实上,神曾这么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29:11—13)让我们今天就为他的国而活,把明天交托在他的眷佑中;我们的未来没有比这更好的安排了。我们只需要信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