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约会的负面倾向
小时候,我妈教了我逛超级市场的两大守则。首先,绝不要在肚子饿的时候逛超市,因为这个时候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很好吃,因此会花太多钱。其次就是,一定要找到一辆好推的购物车。
关于第一条守则我倒是挺有心得的,但是第二条,我却经常失败。我似乎总有本领挑到锵啷作响的生锈购物车,不然就是轮子会吱吱响的推车,那就像是有人用指甲刮黑板一样让你神经紧张。
但最糟糕的推车就是“不听使唤”的那一种,你是否曾经挑到过?这种推车好像有它自己的想法一样。你一心想叫它乖乖往前直走,可是它却偏偏弯到左边去撞猫食的促销陈列。(而且,令人既意外又尴尬的是,它经常成功!)挑到一台“不听使唤”的购物车,真是不得安宁,每一个动作,不论是转弯到早餐谷片区,或者是顺着肉食区慢慢走,所有动作都像是在打仗一样——因为车子的想法总是跟你过不去。
在这本谈论约会的书中,为什么要讲购物车的事?我之所以回想到以前在超市购物时推车跟我过不去的经验,是因为一讲到约会,我也有过许多次类似的“意志之战”。我要说的不是我跟约会对象之间的冲突,而是我在“约会”整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挣扎。根据我的经验和对神话语的研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约会对基督徒而言,是一辆“不听使唤”的推车;约会的价值观和态度,与神为我们所订立的计划蓝图,两者的方向是南辕北辙。容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自制是不够的
有一次我听到一位青年牧师讲专题,主题是爱与性。他提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名叫艾力克和珍妮,他们是信仰很坚定的基督徒,几年前曾经很主动地参与这位牧师所带领的青年团契。艾力克和珍妮的约会关系一开始很单纯,只是周五一起去看看电影,一起玩玩迷你高尔夫。但随着时间过去,他俩在肉体上的关系开始加速进行,最后两人竟然上了床。在此不久后,他们决定分手,两个人感到既沮丧又受伤。
这位牧师在几年后的某校高中同学会上遇见了这两个人。珍妮已经结婚生子,艾力克还是单身,但两人都分别来找牧师,诉说他们为着过去那些回忆而感情受创,有深深的罪恶感。
珍妮哭着说:“当我一见到他,过去的一切又活生生地回到眼前。”
而艾力克也有类似的感受,“当我一看到她,那个伤害就又回来了,”他对这位过去的青年团契牧师这么说,“我的伤害还没有被医治。”
当这位青年牧师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现场鸦雀无声,几乎可以听得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大家都呆坐在那里,希望牧师提出解决之道。我们很清楚他所讲的那种情况,因为当中有一些人曾经犯过同样的错,或者看见周遭的朋友发生这样的事。因此,我们都想要更理想的恋爱方式,希望那位牧师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我们的恋爱方式。
但是那天下午,那位牧师并没有提供另一种方法。很显然,那位牧师认为,那一对情侣唯一的错误就是向试探低头。他似乎认为艾力克和珍妮应该再多一点自制力,对对方应该有更多的尊重。即便这位牧师鼓励我们去发展出不同的结局——拒绝婚前性行为,但是,他并没有提供另一种实践之道。
难道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吗?你与那些堕落的人朝着同样的跑道前进,却希望在关键的时刻可以把持住自己?给予年轻人这类的劝告,无疑是等于给他一台“不听使唤”的购物车,然后把他送进一家瓷器店去,店里面装满了世上最名贵的瓷器。姑且不论店里狭窄的走道和两旁摆满精致餐盘的玻璃橱柜,这个人得推着一辆不受控制的推车,逛遍整个卖场。我不认为他办得到!
但是,我们许多人在交往时,用的就是这个方法。我们看到周遭的人一再失败,但是仍然不愿换掉这辆叫做“约会”的购物车;我们想要走在一条又直又窄的路上,好好事奉神,可是却一直采用常常会让我们走错方向的策略。
约会是有缺陷的
约会有其先天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今天人们所采用的方法去约会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走上歪路,遇见麻烦。艾力克和珍妮当时很可能都没有坏意,但他们关系的基础却是建立在这个文化所形成的恋爱观之上,而这种态度和模式有着许多缺陷。很不幸,即便现在他们都已成年,却仍旧自食苦果。
下列“约会的七大致命习惯”是约会关系中最容易偏离正轨的情况。或许你会对其中一两项感到心有戚戚焉。(我知道我一定会!)
1.约会让人感到亲密,但不一定让人愿意委身
洁咪当时还只是个高一的学生,她的男友佐伊当时高三。佐伊合乎洁咪心目中最佳男友的一切条件,有八个月的时间他俩几乎形影不离,但在佐伊要离家上大学的前两个月,他突然声称不想再跟洁咪交往了。
洁咪后来告诉我:“和他分手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事。”虽然就肉体关系而言,他们只是亲吻过,但洁咪已经把她的心和感情完全交给了佐伊。而佐伊享受了两人之间的亲密感,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却在面对人生的下一阶段时,选择离她而去。
洁咪的故事是不是挺耳熟的呢?或许你的朋友告诉过你类似的事,或者你曾有亲身经历。洁咪和佐伊在交往时跟很多人一样,建立亲密感之际,几乎很少或根本没有想到委身的问题;他们也可能压根没想到,当这段关系结束时,两人会受到什么影响。我们当然可以责怪佐伊,说他是个混蛋,但我们可否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多数的约会究竟是为了什么?通常,约会鼓励我们为了得到亲密感而建立亲密感,也就是说,两个人想要越来越亲密,但并不是真的想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委身关系。
不断地加深两人之间的亲密感,却不理清两人委身的程度,这么做简直就是一种危险。这就像是去登山,而你的伙伴不确定是否要承担责任,抓住你的绳索。当你已经爬到2000英尺高的山壁上时,你一定不希望还需要跟她讨论,她是否觉得你们之间的关系“绑住”了她。同样,有很多人感觉到自己被深深地伤害,因为他们在情感上和肉体上向对方敞开,后果却是遭人遗弃,只因为对方宣称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进入“认真的委身”。
亲密关系是神要我们享受的一种美好经验。但在他原来的设计中,亲密感的满足是爱的副产品,而这种爱是建立于委身的基础上。你可以说男女之间的亲密感就像是蛋糕上的糖霜,蛋糕则代表一段朝向婚姻而发展的关系。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来看亲密感的话,那么多数的约会关系通常缺乏目的或者清楚的目的地,充其量都只是那层糖霜罢了。在多数的案例中,约会关系通常都很短暂,只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需要,高中生尤其如此。大家之所以约会是因为他们想要享受感情上甚至肉体上的亲密感,却不要负起真正的委身所带来的责任。
事实上,原来的约会革命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兴起的。约会并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我来看,约会是美国文化——以娱乐为目的、“样样皆弃式”的产物。很久以前,在专门教导青少年约会秘诀的《十七岁》杂志尚未发行前,男女交往的方式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
在19及20世纪之交,只有打算结婚的男女才会谈恋爱。如果一个男孩子到女孩子家作客,亲友便认定这个男孩子想要跟女方求婚。但是由于文化对交友观念的转变和汽车的问世,男女交往的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规则”允许人们沉溺在恋爱的兴奋中,却可以不考虑婚姻的可能性。作家裴丝·贝利(BethBailey)把这样的变化过程汇集成册,出了一本书,名叫《从前院到后座》。在书中她清楚地提及我们的社会如何改变态度,接纳约会成为一种标准的交友方式。而因为这种态度上的转变,人们便开始单纯享受恋爱的娱乐价值。
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经有许多的变化。但在约会关系中,人们不断追求亲密感却无须付出承诺的倾向仍然没有改变。
对基督徒而言,这种负面的“偏离”是约会产生问题的根源。没有委身的亲密感会唤醒我们的欲望——不论是感情上或者是肉体上,但这却是当事双方都不可能正当地满足的。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6节中,《圣经》称这样的行为是“欺骗(1)”,也就是提高某人的期望,却无法履行承诺,因而形成欺骗的事实。史蒂芬·欧福德牧师(StephenOlford)形容“欺骗”是“引起一种我们不能合乎公义地去满足的渴望1”——给予我们某种不能或者不愿意履行的承诺。
没有委身的亲密感,就像蛋糕上的糖霜,虽然很甜,但只吃这个却会让人感到恶心。
2.约会倾向于让人省略交往关系中“友谊”的阶段
杰克是在教会出资举办的大学生退修会中认识莉碧的。莉碧人很友善,大家都知道她很认真地看待自己与神的关系。在这次退修会中,两人在玩排球时刚好凑在一起聊天,并且似乎相当投机。当时杰克没有意思要发展太深入的关系,但他想要多了解一下莉碧。在退修会结束后两天,他打电话给莉碧,问她想不想周六一起出去看场电影。她答应了。
杰克的举动是对的吗?就约到女孩子、成功得分而言,他是对的。但如果他真想建立友谊,却很可能失败了。因为一对一的约会多半会让男孩和女孩间的关系倾向于超乎友谊的层次,而太快进入恋爱关系。
你曾否遇见过一些人,他们很担心跟认识很久的朋友出去约会?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你很可能听过他们说:“他约我出去玩,可是我怕一旦我们开始约会,友谊就会开始变质。”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说这番话的人,不论他们是否认知到这个事实,都认同约会有鼓励人产生期待浪漫之爱的倾向。而至于真正的友谊,你并不会因为知道自己“喜欢”对方或是对方“也喜欢”你而备感压力。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与对方一起从事某个活动,而不需花三个小时揽镜自照,以确保自己看起来完美无瑕。
路易斯(C.S.Lewis)形容友谊是两个人肩并肩,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有共同的喜好把他们凑在一起2。而杰克在邀请莉碧进行典型的约会(不用大脑、吃晚餐、看电影的约会形态)时,他跳过了这个“以共同兴趣为焦点”的阶段;在这样的约会中,两人凑成“一对”才是约会的焦点。
在约会中,浪漫之爱的吸引往往是两人关系的基础。约会的前提是“我被你吸引,所以,我想要多认识你。”而另一方面,友谊的前提是“我俩都对同一件事有兴趣,让我们一起享受这共同的兴趣吧!”而假
如在发展友谊之际,两人也逐渐受到彼此吸引,那就算是额外的收获吧!
缺乏委身的亲密感是一种欺骗,而缺乏友谊的亲密感是很肤浅的。一段关系若只建立在肉体的吸引及浪漫的感觉上,那么,这段关系不会持久,必会随着感觉的消失而消失。
3.约会通常让人误以为肉体的亲密就是爱。
戴维和海蒂无意在第一次约会就发生关系,这是真的。戴维不是那种“用下半身思考”的男孩,海蒂也不是“很随便”的女孩,那件事只是很自然地发生了。当晚他们一起去听音乐会,后来就到海蒂家看录影带。在看录影带的时候,海蒂因为戴维在音乐会上手舞足蹈而糗了他一顿,于是他开始在海蒂身上搔痒,两人打打闹闹的,忽然间,一切动作静止了下来,他们发现当戴维把海蒂压倒在客厅的地板上时,彼此正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他们亲吻了彼此,一切就像是电影的情节。这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
这样的举动或许真的感觉起来很顺理成章,但这么早就有了肌肤之亲使他们陷入了迷惘。戴维和海蒂根本还不够了解对方,但是突然间,他们却觉得彼此很亲近。当两人的关系继续发展时,他们发现很难对这段关系保持客观,每当要评估这段关系的优缺点时,马上会想到两人肢体上的亲密互动和对彼此的热情。“很明显,我们彼此相爱。”海蒂这么想。但事实上究竟是否如此?两人的嘴唇相碰并不一定代表两颗心已经相连;而两人的身体虽然彼此吸引,却不表示两个人就适合对方。由此可见,肉体上的亲密关系并不等于爱。
当我们思考时,就会发现身处的文化环境都将“爱”与“性”这两个字当做可以互换使用的字眼。所以我们看到许多约会关系错把肉体的吸引和性关系的亲密当做真爱,就一点都不应该感到讶异。但令人难过的是,连许多基督徒的约会关系也反映出这种错误的想法。
当我们检视多数情侣关系的发展时,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约会活动鼓励这一类的错误替换。首先,正如上述所指出的,约会不见得会产生维持一生之久的委身。正因为如此,许多的约会关系都开始于肉体上的吸引,这样做的潜在态度就是认为,一个人主要的价值来自于他或她在约会时外在的长相和表现。因此,即使在双方还没有亲吻对方之前,这段关系的优先考量已经是肉体和感官方面的互动了。
其次,这类的交往关系也很容易往亲密的方向发展。由于约会并不强制要求两人给予承诺,约会的两人没有将对方视为可能的终身伴侣,也没有考虑到婚姻的责任;相反,他们的焦点是在当下的需求,等于允许彼此以当时的需要和情欲作为两人互动的交集。因此,肉体关系很容易成为两人交往的焦点。
也就是说,如果一男一女在交往时省略了友谊的阶段,情欲通常会成为两人的共同兴趣。这么一来,他们便会以肉体上的亲密程度来判断这段关系的认真程度。约会的双方希望感受到,对对方而言自己是特别的,而且希望透过肉体上的亲密接触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他们会开始借着牵手、亲吻以及其他接踵而至的亲密举动,强调两人的“特殊关系”。而由于如此,多数人相信,跟谁一起约会便代表该有亲密的身体接触。
把焦点摆在肉体关系上很明显是罪。神为了我们好而要求我们在性关系上保持贞洁。因为肉体上的接触会扭曲两人对彼此的观点,并且让他们作出不明智的抉择。此外,神还知道,我们会把过去肉体关系的记忆带到婚姻中,但他不希望我们带着罪恶感和悔恨而生活。
肉体上的亲密关系会让两个人感到亲密。但如果在这么多约会的人当中,有人肯真诚地审视其交往关系的焦点,他们很可能就会发现,两人拥有的共同点都是出于情欲。
4.约会通常会让一对男女与其他重要的关系隔绝
在葛瑞斯和珍妮一起约会的那段时间里,他们似乎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为了多花点时间跟珍妮相处,葛瑞斯二话不说,便停止了每周三晚上的弟兄查经会。而珍妮则完全没顾虑到,在跟葛瑞斯约会后,自己跟妹妹和母亲聊天的时间简直是少得可怜。她也没有发现,只要自己一开口跟她们说话,总是葛瑞斯东、葛瑞斯西,重复着“葛瑞斯说……”。他们都是无心的,可是却愚蠢自私地把自己和其他的人际关系隔绝开了。
就定义上而言,约会就是两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的意思。很不幸,这么一来,世界上其他的人多半都会遭到冷落。如果你曾经跟两个正在约会的朋友一起出游、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话,你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
在跟约会相关的问题中,这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最容易解决的。但是,身为基督徒,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我们因为某一种关系而排挤掉其他的人际关系时,便会失去客观的观点。箴言15章22节说:“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如果我们在下人生重大决定时,单单凭借某一人际关系的建言,那很可能作出不明智的判断。
当然,这种错误也会发生在任何与感情无关的人际关系中,但是在约会关系中,这种问题较常浮现,因为这种关系牵涉到人的心和感情。此外,由于约会关系的焦点集中于一对男女的生涯规划,因此,跟婚姻相关的重大议题、家庭和信仰便很容易受到危害。
当双方没有定义好彼此委身的程度时,则是更加危险。如果你把自己跟那些爱你、支持你的人分隔开来,便是把自己摆在一个不稳定的位置上,因为你完全沉浸在不以委身为根基的一段恋爱关系中。在《邮递真爱》一书中,伊莉沙白·艾略特(ElisabethElliot)这么说:“男人除非向女人求了婚,否则他怎么有权利要求自己成为对方唯一注视的目标呢?女人除非听到有人向她求婚,否则她怎么会答应任何男人,要视他为唯一的对象呢?”3有多少人在终止约会关系时,才猛然惊觉,自己与其他朋友的关系已遭受严重的损害?
当葛瑞斯与珍妮一致决定停止约会时,两人才极其惊讶地发现,他们其他的友谊都已年久失修了。这并不是说其他的朋友都不喜欢他们了,而是葛瑞斯与珍妮已经和别人非常生疏了,因为在他们俩专心约会的这段期间,都没有投资任何时间或心血来维系这些友谊。
或许你也做过类似的事,或者你了解被人冷落的痛苦和挫折,只因为你的好友交了男友(女友)。约会关系要求双方给予完全的注意力,而这往往很容易导致一个人失去服事教会的热心;约会关系也把两人跟最爱他们的朋友、最了解他们的亲人隔绝开来,最严重的就是,连神都被隔绝在外,这是很令人难过的事。然而,神的旨意比我们对恋爱的一切渴望都要重要。
5.在许多个案中,约会使青年男女分心,以至于无法履行主要的责任,那就是专心为未来作准备
我们不能活在未来,但是忽视我们眼前的义务,却会使我们失去承担明日责任的资格。若不是神对你另有安排,不然为了爱而分心也不是那么不好的一件事。
约会关系最令人感到难过的一个倾向就是让青年男女分心,以至于无法发展神所赐的能力和生活技巧。他们没有利用时间在品格、教育和经验上装备自己,而这些却是成功人生的必要训练;相反,许多人允许自己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满足当前的需要,因为这是约会所强调的。
克理斯多夫和史黛芬妮15岁就开始约会了。就很多方面来看,他俩的约会关系都足堪表率,他们从未产生肉体上的关系,此外,虽然在交往两年后两人决定分手,整个过程却是相当平和。这段约会关系又何曾造成什么伤害呢?如果从他们没有惹出麻烦来看,答案当然是“没有”。但是克理斯多夫和史黛芬妮本来可以做的事还很多,那么,当我们这么一想,就会开始看到问题了。要维持一段关系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克理斯多夫和史黛芬妮花了无数个小时谈话、写信及相思,并且还常花时间烦恼两人的关系。他们把本该使用在追求其他目标上的精力偷过来,用在约会上。对克理斯多夫而言,这段关系夺去了他对电脑程式设计的热情,也使他无法参与教会的敬拜。史黛芬妮则因为不想离开他出外远行,而有好几次拒绝了参加短宣的机会——虽然史黛芬妮并无意责怪克理斯多夫。你可以看到,他们两人的交往关系吞噬了两人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其实是该用来发展生活技巧和开拓新机会的。
约会或许可以帮助你练习当一个很好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但这类技巧到底有何价值?即使有一天你会跟这个对象结婚,目前你心无旁骛、只为了成为一个完美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举动,实际上却会阻碍你成为对方未来所需要的丈夫或者妻子。
6.约会可能使一个人对神所赐的单身状态有所不满
在我弟弟3岁生日时,有人送了他一辆漂亮的蓝色脚踏车。那一辆迷你脚踏车是全新的,还附上练习用的小轮子、护膝、护腕和幡旗。我觉得没有比那一辆脚踏车更好的礼物了,我等不及要看他的反应。
但是,让我深感懊恼的是,我弟弟似乎对这样礼物没有什么反应。当我爸爸把脚踏车从瓦楞纸制的大纸箱里拿出来时,我弟弟看了一眼,微笑了一下,马上就玩起了箱子。我和家人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说服他,真正的礼物是那辆脚踏车。
我忍不住想,神会怎么看待我们沉迷于短暂约会?我想多半就像我看到自己的弟弟那么喜爱一个没有价值的纸箱是一样的吧。一连串缺乏委身的约会关系并不是神所预备的真正礼物!神赐给我们单身时期,是生命可能拥有的无限成长、学习及服事机会的时光,这种机会是空前绝后的;但是我们却视之为一段用来寻找并维持男女关系的时间,把自己绑住。要得见单身真正的美妙,不能靠拼命变换恋爱对象而达成;单身真正的美妙,在于能够尽情使用你的自由来服事神。
约会则会导致人对单身不满足,因为约会鼓励我们误用这样的自由。神在多数的男女心中放入了对婚姻的渴望,虽然期待婚姻并不是罪,我们却可能因为没有做好单身的好管家而犯罪,因为我们容许自己沉溺、渴望一个神很明显还没有赐给我们的东西,同时让这样的欲望夺取了我们享受和赞赏神所赐现状的能力。约会助长了这种不满足的心态,因为约会给单身者一定程度的亲密感,让他们希望可以更进一步。约会不但使人们无法享受单身时期的独特生活品质,还会让人把焦点放在他们缺乏的东西上。
7.约会创造了一个虚伪的环境,使双方无法评估对方的性格
虽然多数的约会关系不是朝着婚姻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但是有一些约会关系的背后动机的确是为了婚姻,特别是对那些年纪较大的大学生而言。诚心想要了解某个人是不是有可能成为婚姻伴侣的人必须了解到,典型的约会实际上会阻碍了解对方性格的过程。因为约会为两人的互动创造了一个虚伪的环境,参与约会的人因而很容易传达出同样虚伪的个人形象。
我家外面的车道上方装了一个可以调整高度的篮球筐。如果我把架子降得比正常高度低三英尺,我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一流的灌篮高手,可以轻轻地滑过路面,把篮球使劲地灌进去,而且毫无失误。但只有在我降低了标准后,我才会拥有这般高超的“技巧”,因为我不是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打球。当我遇到一个10英尺高的正常篮筐时,我就又变回那个连跳都不会跳的男孩了。
同样,约会制造了一个虚伪的环境,这个环境不要求一个人准确地表现他(她)所有正面和负面的性格。在约会的时候,一个人可以在对方面前尽情施展魅力。他开着一辆名车而且负责付钱,她则打扮得美若天仙。约会令人感到愉快,基本上无法让你知道,对方是否拥有好丈夫或好妻子的品格或能力啊!但是谁真的在乎?
约会最好玩的部分原因在于,它让人可以稍微脱离现实。因此,如果我以后结婚,我计划要固定跟太太约会。在婚姻当中,你需要找个机会,脱离孩子和工作带来的压力,有时候你真的需要逃脱一下现实。但是两个正在衡量结婚可能性的男女,一定要确保两人互动的环境不只局限于有趣、浪漫的约会。他们的第一优先不该是要脱离现实,反倒需要加强在客观现实中的互动!他们需要在有亲友的真实环境中去观察彼此,并需要看到彼此如何服事及工作。他跟最熟的友人如何互动?当事情不是很顺利时,她有什么反应?在我们考虑可能的配偶时,需要得到这类问题的解答,而这些问题却是约会所不能回答的。
积习难改
以上约会的七大致命伤显示出,光靠“正确地约会”无法真正处理约会导致的诸多问题。我相信约会拥有许多危险的倾向,而这些倾向并不会因为主角是否是基督徒便瞬间消失。即使有些基督徒还不至于落入约会的大圈套,如婚前性行为或使感情受创的分手等,他们还是得耗费许多精力,避免自己被试探所胜。
如果你曾约会过,这些话可能听起来很熟悉。我认为我们一直使用世界的思维和价值观来面对男女交往关系,这么做已经太久了。如果你已试过,可能会同意这样的方法真的行不通。别再浪费时间跟不听使唤的约会购物车搏斗,该是换个态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