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发掘你的潜力

有的时候,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汲取知识,储蓄能量,更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想想那拥有亿万财富的比尔·盖茨,那有着上千种发明的爱迪生,那双耳失聪、却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那双目失明、却依然乐观坚强的海伦·凯勒,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

古时候有个小男孩叫方仲永。一天,他突然向家里人要笔墨纸砚,说他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诗起了个题目。这件事很快被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他们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并一致认为方仲永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无不个个称奇,说方仲永是个天才,以后一定能成大器,说不定能考取个状元。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他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这四岁的孩子作诗。不论什么题目,方仲永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不久,天生奇才的事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方仲永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他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他轮流拜访县里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孩子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对潜力的挖掘,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方仲永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方仲永的悲剧在于他放弃发掘自己的潜力,虽年少出众,却每天都在拜访县里的名流、富人,而非上学读书以挖掘自身潜力,最终与普通人无异了。想让生活一直充满着希望,就必须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否则希望将像闪烁的流星,稍纵即逝。不懂得充分发掘潜力的人,将会有同方仲永那样的悲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给自己作着“鉴定”:这是我能做得最好的作品了,这是我的极限了,我再也不能突破了,我没有能力,潜能被我挖掘完了……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普通人在生前仅开发了自身基因中潜在能力的百分之零点几,即使是爱因斯坦,也只不过是开发了30%,那么何来潜能被挖掘完了,再也不能突破自我了呢?

有一位戏剧家在排练一场话剧时突然听到一个坏消息:女主角突然病倒被送进了医院,不能参加当晚的演出。但是演出迫在眉睫,无奈之下,戏剧家只能让他的姐姐担任女主角。虽然多次看弟弟排练演出,自己在戏剧世家也受过熏陶,但排练的时候,姐姐由于从未演过戏,对于挑战女主角很没信心,所以演得十分糟糕,连词都记不住。戏剧家情急之下生气地说:“你虽然没有演出经验,但是有戏剧基础,这段戏是全戏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发挥出点水平来。”全场一片沉默,感到委屈的姐姐强忍住自己的眼泪,脑海中回荡着戏剧家的话,突然她咬了咬牙坚定地站起来:“排练!”接着她变得非常胸有成竹。之后的排练可想而知,过程非常成功,她表现得十分自信、真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赞叹不已。戏剧家也对她刮目相看:“从今天起,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大艺术家。”让一个没有演出经验的人登台演出还能大获成功,这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困境激发出了她的潜力。

潜力是人们潜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和能力。不管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正在奋斗的职场人士,都要知道人人都有潜力可挖,这是大脑赋予我们的本能。别再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自满,那样你得不到最终的胜利,只会让当初智慧不如你的人超过你,因为别人都在激发自己无限潜能的时候你却停滞不前了。一个人的成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外因是成材的重要条件,但内因却是成材的最根本因素。而发掘潜力就属于内因。发掘你的潜力,你就有了自信和希望,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有一位钢琴教师,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顶尖高手,很多人都很好奇:同样是教钢琴,为什么这位教师总是那么厉害呢,难道他有什么秘诀不成?一位音乐系的同学慕名而来向这位教师学艺。刚开始,这位教师也是用平常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基本要素。三个月过去后,有一天,钢琴上摆放了一份全新的乐谱。学生看了以后喃喃自语:“超高难度。”他瞬间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消磨殆尽。“试试看吧。”教师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硬而且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学生回去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没想到教师给他换了份乐谱,而且难度更高。“弹下试试。”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就这样连续三个月,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挑战新的乐谱。但是每次挑战都没有成功,他对钢琴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天他又来上课,当教师走进练习室时,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教师问个明白,这连续三个月的高难度练习除了折磨他外对他的弹琴有什么帮助。教师没有回答,只是抽出了第一份难度高的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份难弹的乐谱,学生仍然有较高水平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教师,说不出话来。现在学生明白了教师的用心:在困境中发掘自己的潜在才能。

科学证明,潜能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需要后天的开发和训练,才能成为可为自己所用的能力。即使你天赋异禀,如果后天放弃了对潜力的挖掘,那么成功对你来说可能只是暂时的。有些人碌碌无为,只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把失败归罪于外因,忽视了内因的作用。殊不知,离开了自己的主观努力,不懂得发掘自己的潜力才是失败的根源。发掘你的无限潜力,不仅仅是在让你适应社会,更是在提升你的竞争力,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竞争力,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现状,才能有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