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相识之前就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7个小窍门

要想强化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眼神接触,你可以尝试描述对方眼睛的颜色、形状,留意他们睫毛的长度,观察他们戴隐形眼镜还是框架眼镜,注意他们两眼之间的距离,计算他们眨眼的次数……经过反复练习,良好的目光接触会逐渐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10步教你学会建立良好的目光接触

还记得小时候吗?跟陌生人说话时,妈妈总会把躲在身后的你拉到对方面前,告诉你应该看着人家的眼睛说话,从那时起你就意识到了目光接触在人际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西方社会,这样做意味着诚实、尊重、关切、坦率和自信。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至今仍有很多人在交流中很难做到这一点。为什么这个简单的动作对某些相当自信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呢?这是因为,如同两只在丛林中相遇、对彼此都紧盯不放的老虎一样,过度的目光接触会激发人性中原始的本能反应,即对战斗还是逃跑的判断。如果其中任何一只老虎调转目光就意味着放弃战斗,这时另一只就有可能猛扑上去。在人类丛林中,这一法则也同样生效,不够强势的目光接触也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下面我们就试试采用10步锻炼法来强化你的眼神沟通能力。

当你注视某人时,试着在内心描述一下对方眼睛的颜色。不过不要停留在蓝或棕,浅或深这样的简单描述上。眼睛的色彩是有很多方式来形容的,比如蓝色眼睛可以分为蓝宝石色、冰蓝色,棕色眼睛可以细分为淡褐色、浅黄褐色和土褐色,灰色眼睛又包括浅蓝灰色和暗灰色,等等。有时候,即便是十分熟悉的人,我们也无法准确描述他们眼睛的颜色。想想你身边的密友,你能准确说出他们眼睛的颜色吗?

当你第二次和对方相遇时,可以试着描述一下她的眼睛是什么形状——圆形、椭圆形还是杏仁形?她的眼睛里眼白多还是眼白少?她的眼白里有没有血丝?

对于目光接触障碍者,这里还有另一个小窍门。你可以研究一下对方两眼之间的眼距,想象一下“如果她把自己的望远镜借给我用,我是该把它拉宽些还是调窄些呢?”

还有,她的眼睛是否对称?她是不是大小眼或高低眼?

再次见面,你可以留意对方的睫毛长度,它们是笔直的还是弯曲的?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是和一群人在一起,你可以观察一下每个人的眼睛,看看对方最喜欢看谁。

当需要进行目光接触时,比如有人在讲话,那么你可以数数对方眨眼的次数。《性格研究期刊》(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中有项研究名为“互相凝视对产生恋爱感觉的影响”。该研究证明,如果有意引导交流者在谈话中统计对方的眨眼次数,那么他们更易于产生恋爱感。

要想在人际交流中使自己的目光接触收放自如,还有几种方式可以加以训练。你可以猜猜看对方有没有戴隐形眼镜,他们的眼镜是彩色的还是无色的?

如果对方戴的是框架眼镜,那么他的眼睛在镜框的什么位置?是正中、偏上还是偏下?他的眼镜是双焦还是单焦?

最后一条仅适用于女性读者,你可以思考一下对方化了多少眼妆。她用的是睫毛膏、眼影还是眼线笔?先生们,别笑!我们女士天生就爱这么捯饬自己。

好啦,如果你能把上面的技巧勤加练习,那么在交流中直视对方的眼神不过是小菜一碟。

小窍门1

发现对方的眼部特征

要想强化自己在人际交流中的眼神接触,你可以试着描述对方眼睛的颜色、形状和眼白特征;留意对方睫毛的长度和颜色;观察他们戴隐形眼镜还是框架眼镜;注意他们两眼之间的距离;计算他们眨眼的次数;看看他们最喜欢看谁。还有,女士们,别忘了留心其他女性的眼妆。比如,她有没有戴假睫毛?不是吧,连这都让你发现啦!

我敢保证,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凝视别人的眼睛对你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良好的目光接触会逐渐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掌握了窍门1.你就能随时随地加以运用,成为当之无愧的电眼达人!

如何用眼神表达赞同?

在某些情况下,下列面部表情能有效地帮助你实现个人目标,无论这种目标是出于职业、社交还是发展恋情的需要。

下面我就以亲身经历来说明窍门2在社会交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那是在一艘名为“荷马”号的游轮上,一天晚上船长邀请我和几位乘客到他的房间小聚。高谈阔论之间,我突然发现船长乔治正盯着我看。他歪着头,皱着眉,眼睛半眯缝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那表情可是相当专注,就好像是在研究什么。似乎他正在对我进行评估和判断,这种表情蕴含着一种超然的风度,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古罗马斗兽场里的角斗士,期盼着能得到国王的赞扬。

虽然有些尴尬,但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挺喜欢这种感觉。当对方眉头松动露出微笑时,我感到自己就像获得了解放一样轻松。

好景不长,交往几个月后,我发现乔治不再使用这种仔细观察的表情来吸引我了。但毫无疑问的是,他这一招确实达到了目的。我想,作为一个船长,他要经常站在桥楼上观察,注意浓雾中有无其他船只靠近。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具备善于观察的表情,因此我把这个小窍门称为“关注的眼神”。

首先我来说说怎样做出这样的表情,然后再告诉各位该在什么情况下加以运用。

怎样传达“关注的眼神”?

想象一下自己正在一条人迹罕至、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开车,车外漆黑一片,既没有月色也没有路灯。这时,一片浓雾袭来,汽车抛锚了。你只有暗自祈祷前面能有人家提供帮助。你走下车,眯起眼睛注视前方,希望能透过迷雾发现灯光。

很好,你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这一步会告诉对方你在评估他们,当然,你的表情并不表示不友好,这只是一种沉思的表现。接着,当对方看到你第二步的表现时,就会把你的表情理解为经过深思熟虑的接受和认同。因此,他们会更加欣赏你的这种做法。

如何在工作中应用?

关注的眼神在工作环境中也非常有效。它表明在对某人或某观点做出最终表态之前,你曾进行过认真的思虑。这样你就能站在一个超然的位置来对事物进行评价。视情况需要,你可以尽可能地延长或缩短“关注眼神”的表现时间。

对女性而言,由于人们往往认为我们好说话,因此这个小窍门能在职场中帮上我们的大忙。它能一改女性的柔弱形象,让你看起来更有权威。你可以试着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在和那些牛气哄哄、满脑子大男子主义的家伙们打交道时实验一下,让他们对你刮目相看。

如何在社交中应用?

在和刚认识的朋友交往时,一定要记住缓和自己眼神的力度,只要能表现那么一下就好。要知道,在和对方熟识之前,展露一下自己关注的眼神会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相识之后也别忘了在交流中保持良好的友情式目光接触。

如何在恋爱中应用?

先生们,我要建议的是,关注的眼神对女性无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前面我和船长的故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加以合理运用,你一定能让她迫不及待地想赢得你的赞同。

同样地,对于女士来说,如果你想对意中人使用这种方式,别忘了目光一定要温柔!大多数男人都害怕被拒绝,处理不好的话他们就会误解为你是在拒绝。因此,你的第一步只需昙花一现即可;重点是第二步,向他展示你的微笑和认可。

小窍门2

用关注的眼神“评估”对方

只要时机恰当,无论是评估别人的意见、公司计划或是判断一个人,你都可以快速地做出仔细观察的表情。当你能做出决定时,用一个微笑来表示自己的认可。这时,对方就会感到他们“赢得”了你的认同。

当然,要想让对方感到你的认同是他们努力追求的奖励,你必须表现得非常自信,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真正自信。

掌握了这个窍门,你就能在人际交往中无往不利!

如何穿出自信?

接下来的两个小窍门应当成为各位男士与女士的必修课,因为它们会告诉你如何在重要的活动和日子里表现得更自信。

有一年夏天,我受邀参加一个大型法律公司名为“企业形象”的研讨会。参会者主要是助理律师和行政人员。由于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一向保守,因此我很有必要给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时尚榜样。但作为一个女性,我也有与天下女人一样的烦心事,那就是“真不知道今天该穿什么好!”看来,为了展示酷酷的形象,我得给自己添一件像样的夏日套装——哈,对于买衣服,女人总是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那天我连着逛了十几家店都悻悻然无所收获,后来我走进了一家超贵的精品屋。本来我只打算看看就走,没想到模特身上的一件比尔·布拉斯[1]套装完全吸引了我。它好像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一样,绝对是参加律师会议的最佳选择。这件套装包括设计精美的丝绸褶裙和漂亮的长外套,虽然价格高得吓人,但我一眼就看中了,要是转身离去的话绝对会后悔一辈子。

一回到家,我马上小心翼翼地把它挂到衣柜里,不让任何人碰它一下。我美滋滋地想,出席会议时自己一定会惊艳全场。

考验的日子

转眼就到了参加研讨会那一天,我穿戴一新,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形象。在会议开始前,我还不忘在盥洗室补补妆,进入会场前再好好欣赏自己一番。

会议开始的确和我预想得一样美妙而顺利。10分钟后,我转过身去写字,突然听到人群中传来低低的惊呼声,还有女士们努力压抑的笑声。不明所以的我回头,看到律师们一个个都乐不可支,还有人则尴尬地转过脸去。终于,大伙再也抑制不住,整个会场笑成一片。

会议组织者马上跑过来,贴着耳朵告诉我:“莉儿,你的裙子缠到裤袜里了。”这下可把我给弄懵了。我伸手往背后摸去,果然在丝袜下面摸到了缠在里面的裙子。惊愕之下,我才明白刚才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秀了一把自己的“美臀”!

我只好故作幽默来打圆场:“嗯……这个说明我很前卫,从不保守。”不过这一招似乎没什么效果,我只好再接再厉,告诉大家我突然理解了C.Y.A的重要意义(按照律师红宝书,C.Y.A的意思就是“遮住你的屁股”)。这下大家终于被逗乐了,尴尬的情绪也一扫而空,不过我可是出尽了洋相。

接下来要想回到演讲题目可真不容易,我想转换一下话题可能比较有帮助:“看来,穿外套对女人来说确实很有必要。”我边说边看笔记,心里想着该怎样进行话题过渡。不经意间,我发现腋下渗出的汗渍正透过衣服一点点地扩散出来。

我暗暗对自己说:“唉,下次再也不选丝绸料子了!”

随着这个想法的出现,我的第3个小窍门诞生了。

小窍门3

参加重要活动前做个“服装彩排”

参加面试、会议或赴重要约会时,一定不要光顾着衣着时尚。除非你对别人的嘲笑或奚落毫不在意,否则在赴约之前一定要检视一番自己的穿着。

如果那天我在演讲之前在别的地方穿过那套衣服,肯定会发现那些令人尴尬的问题,也不至于把自己搞得那么丢人。唉,谁叫女人都这么爱美呢!

同样适用于男性的窍门

男士们,出于对时尚因素和安全性的考虑,建议你们也能在穿衣出门之前彩排一下。鉴于女孩子总喜欢评判衣着,这一点对单身男性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哪怕是一不小心露出袜子下面毛茸茸的小腿也会让你的形象大打折扣。

很多男士都向我讲述过这种恐怖经历,比如在很重要的场合发现裤边开线、纽扣松掉或是拉链失效。还有一次,有人对我说起卫生间里的悲惨故事。他的拉链意外地夹住了自己的“小伙伴”,疼得当场大叫起来。更糟的是,遇上这么尴尬的事,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向等在外面的新女友解释。

也许你可能不知道,在传统的大公司里,男士的衣着是十分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西服的款式和皮鞋的光亮程度能直接决定你在公司的发展前途。

话虽如此,不过如果我不用衣着光鲜地参加社交活动呢?我可不想穿着西装革履或脚踩摩登高跟鞋去商场购物,那可太不入流了!

没问题,接着往下看。

居家衣着

穿上牛仔裤和T恤衫,无论是看电视还是读书都会让你感到很舒服。这些衣服能让人感到很放松,它们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自然真实。你永远不会担心汗衫是否太紧,牛仔裤是否太短,因为只要舒适就足够了。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居家服饰的穿着大法。尽管看起来仍是派头十足,但如果你的衣着穿起来并不舒服,恐怕很多人都不愿意束缚自己。要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无论怎么穿你都要感到放松才行。下面就是一个小技巧。

小窍门4

在居家生活中穿出聚会风采

暂时把牛仔裤和运动衫扔到一边,穿上自己闪亮的新装面对家居生活。你可以穿着它看电视或整理CD.如果是棉制衣物,你甚至可以穿着它小睡一觉,顺便还能检测一下衣服的抗皱性能。清洗过后,这些衣物又能像以前一样光鲜亮丽。这时再去穿就会显得更自然,不会产生“我在穿新装”的拘束和僵硬感。

如何让人欣赏你的介绍?

假如某人在同一时间说了同样的话,不同的人听到之后产生的理解恐怕不一样。人们所说的每句话都有可能引发聆听者深藏的回忆、联想,甚至是终生的快乐或痛苦。

有时候,一句话的表达顺序也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比如,我常常听到男士这样介绍自己的妻子:“这是我的妻子威尔玛。”女士则会说:“这是我的丈夫哈罗德。”

很多人会想,难道这样说有什么不对吗?听我说完下面的故事,你可能就会改变想法了。

我的前任老板是个很自大的家伙,每次向别人介绍我时都会说:“这是我的助理莉儿。”但有时常常会变成:“这是我的助理,嗯……那个……对了……莉儿。”

事实的确如此,我是他的助理。但让我如鲠在喉的是他的表达顺序。他的话似乎表明“我的助理”这4个字就是一切,其他部分,比如我的名字,都是可有可无的。我禁不住想,难道提起我的名字会伤害他的形象吗?难道我就这么无足轻重,只要是个两条腿没翅膀的家伙都能替代吗?我真希望他能放下架子,想想自己的说话方式对我造成的贬低和疏远,哪怕就一次也成!我想,如果他能转换一下语序这样说:“这是莉儿,我的助理。”那么,大家对我们两个人的印象肯定都会大为改观。

嘿!省省吧,莉儿,你也太敏感了吧!

可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当事情关系到他们自身时更是如此。

我相信我的顽固老板并不是有意要贬低我,他只是不具备预测他人情绪的能力而已。

这是一种微妙而关乎潜意识的能力,需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对他人情绪的预测可以让对方自我感觉良好,同时也能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名字是在职务前面还是后面,但只要你做到了情绪预测,就能让他们感到和你在一起很放松。

先说人名,后说身份

介绍他人时,不要说:“这是我的丈夫哈罗德。”而要说:“这是哈罗德,我的丈夫。”不要说:“这是我的妻子威尔玛。”让人听起来更舒服的方式是:“这是威尔玛,我的妻子。”

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像“夫妻”那么简单,注意在介绍完姓名之后停顿一下,然后另外说明你们的关系。我希望我的老板能这样介绍我:“这是莉儿,她是我的助理,刚来公司3个月。”

如果他再补充一句:“我很喜欢和莉儿一起工作。”我当然更开心。这种方式也会让大家更加喜欢他。莎士比亚曾说过:“人人都爱爱人者。”我还要补充一句:“人人都赞赞人者。”

小窍门5

介绍他人时先说姓名后说身份

不必急着炫耀某人的身份,先让大家感觉到他的真实存在。你只要先介绍他的姓名就足够了,然后适当停顿一下再告诉大家他的具体身份。

观点之争

如果戴尔·卡耐基仍然在世,我们俩之间可能要就下面的人际交往之道争得面红耳赤。卡耐基先生著名的“好兄弟不分你我”式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曾盛行一时,并成功延续了很久。然而,如今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受够了这种粗犷型的交往方式。在公司和社交活动中,我们往往更尊重那些深思熟虑型的交往者。

那么,如果你行事一向低调,又该怎样让别人认识到你的重要性呢?

如何让别人渴望接近你?

当你准备去参加一个聚会,那里会出现很多新面孔。你很认真地刷牙,喷香水,把皮鞋擦得油光锃亮。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你感觉挺满意,不过别人是否也这么认为呢?

如果你不是那种身材超级惹火的绝代佳人,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啥信心的话该怎么办?要想吸引别人,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呢?如果你不告诉大家你的卓越、你的成就,以及你的谦恭,人家又怎么会知道这些特质呢?但是,如果一见面你就告诉大家你的优点,人们肯定会认为你在吹牛。如果你打算说些俏皮话来吸引注意,大家又会觉得你喜欢炫耀自己。唉,这还真麻烦,就像第22条军规[2]一样,怎么做都左右为难。

那么,对于那些身具特质、成就斐然的人来说,到底该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表现自己呢?我们来看看第6个小窍门。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那些所谓“腕儿们”的宣传会,组织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些明星的成就和天赋。经过这么一吹捧,观众的胃口就给吊了起来,恨不得马上能亲眼见到这些传奇人物。

这对我有什么用?我又不是做公开演讲

谁说没用?当然有用!实际上,每一次你开口说话都是在演讲,结识新朋友时就更是如此。跟那些明星大腕们一样,如果有人能好好把你推销一番,在和别人交往之前你就已经先声夺人了。

对此我的亲身体会可是相当深刻的。一位芝加哥的朋友曾邀请我参加商会活动,做完演讲后我和一位名叫福斯特的先生聊了起来,他是惠普公司的销售员。在等待组织者供应点心时,我们很自然地聊起了吃的东西。

这个话题引发了他的兴趣,他对我说:“莉儿,我想介绍一位朋友给你认识,他是个厨师,叫罗伯特,你肯定会喜欢他的。他不但经常参与社区活动,去年还参加了为抵抗乳癌组织的马拉松长跑。”

哇,这么厉害!我可真想见见这位支持乳癌研究的运动型厨师。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罗伯特老兄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夸夸其谈自己的背景会怎么样?恐怕大家对他的印象就不那么光辉了。即使有朋友福斯特在一旁帮着唱高调,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所以,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然后再找机会和那个人相处,这才是最佳的交往之道。

你夸我,我夸你

说来好笑,如果不是后来有机会见到罗伯特,我还真不知道这哥俩竟然如此精于此道。那次是和几位男士一起聊起了体育活动,罗伯特来了兴致,对我们说:“嘿,你们知道吗,我有个老兄刚去迈阿密观看超级杯[3]比赛了,他就坐在场外50码的最佳观赏位置,真是不简单!”

很明显,没人相信他编的故事,有个家伙插了一句:“得了吧,只有上帝才能搞到位置那么好的票。”

另一个接着问:“他是不是认识什么大人物才这么牛啊?”

罗伯特反驳道:“他没靠任何人,得到这张票是因为他被评为惠普十佳销售员……”

哦……敢情这两位的开场白还真仗义啊!

后来经过证实,我发现福斯特总会很随意地聊到餐饮的话题,然后自然就引出了罗伯特和他的闪光点。我才不相信他是偶然提起,把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餐厅大厨扯进我们的话题。这完全是一招高明的策略,让对方自然地对罗伯特产生好感。

这哥俩配合得还真是默契。罗伯特每次都会在人前提起福斯特的销售能力,而福斯特也总是津津乐道罗伯特的长处。是啊,有哪个女性不会对身材矫健、热心乳癌奋斗事业的厨师刮目相看呢?

引发对话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他们的小技巧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能提供无尽的话题,比如餐厅、厨师、社区工作、乳癌、马拉松、奖励旅行、球赛,等等。如果有什么最佳餐厅招聘厨师之类的活动,那就更不用提罗伯特的优势了,话题简直多了去了!

有“舍”才有“得”

我很不认同“睚眦必报”的人生哲学。我发现,如果人们的付出大于索取,通常这种心态最终会造福他们自己。即便无法得到物质上的回报,但他们仍然可以体会到付出的快乐心情。这就是第6个小窍门要告诉我们的真谛。

你可以停下来思考几分钟,想想你身边的朋友。他们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他是否参加过乐队?他是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孩子?她是否刚在公司里得到晋升?她是否赢得过烹饪比赛?你可以在下次介绍朋友时,试着描述一下他们的事迹。

介绍朋友的拿手好戏

这个方法能让你的朋友迅速赢得关注。想想他们最喜欢哪些话题:音乐、占星术、尼斯湖怪兽、交际舞、蜥蜴,抑或是飞碟?只要你能成功地引出话题,他们的真知灼见就肯定会博得满堂喝彩。不用说,你们之间的友情也会因此得到强化。

如果你有完全值得信任,甚至能一起密谋计划的死党,请接着往下读。

你们完全可以建立“战略同盟”,向彼此周围的人介绍对方的长处;当你们两人同时和大伙交流时,可以分别引出对方喜欢的话题来探讨。

小窍门6

让你的朋友备受关注(同时也能让你受益)

介绍朋友时,记住不要光顾着介绍姓名,还要讲一些对方的闪光点。如果你的朋友已经和大伙认识,试着引出他喜欢的话题,这样能帮助他充分展现自己。

当你这样做时,不必考虑自己的回报,这样你们的友谊反而会得到深化。当然,如果你们是无所不谈的死党,完全可以建立同盟,在人际交往中为彼此美化一下形象。

世界最佳搭讪开场白是什么?

先生们,读完本章你就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了。男人总是在夜里辗转反侧,挖空心思想给心仪的女士留下好印象。为此他们不惜狂背开场白,阅读约会大法,反复练习各种调情小把戏,甚至还有人参加专门的研讨会和学习网上教程。

好吧,我得说你们确实精神可嘉。至于效果嘛,那可就不好说了。最近有很多研究(包括《性格研究期刊》中的一项重量级研究)都表明,女性最关注的男性特质是得到男性的尊重,尤其是来自追求者之外的其他男性的尊重。因此,对男士来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别的男人告诉她你的爱慕之情。

那么,最佳开场白应该是怎样的呢?其实,其他男性朋友对你的任何积极评价都可以。换句话说,让另一个男人帮你说出的开场白才是最佳开场白!

虽然大多数人并不像单身男性那样为如何与女性搭讪而苦恼,但一群人聊天时大家总是对女性的开场白比较留意。因为不管她怎样说,其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即便连她自己都并不清楚,但潜意识里她还是会说:“快来关注我啊!我性格宜人,富有参与精神,对这个话题也感兴趣。你们肯定喜欢和我交谈的。”

很不幸,人们往往会过分强调这一点。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如何让大家乐于倾听你的意见?

你有没有在开会时遇到过这种人?别人刚讲几句他们就举手提问,过了没两分钟又开始提问,整个会场好像就他最积极,搞得发言者和听众都兴味索然。

有时候,由于他们太过频繁地打断别人的讲话,会议组织者不得不要求他们停止提问。实际上,我觉得他们的策略很愚蠢。如果他们能学会在表达意见之前保持缄默,反而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我记得几年前参加过一个小型聚会,我们五六个人围坐在朋友家的游泳池旁闲聊。这几个人中,除了简我没见过,其他的几位都挺熟悉。

就在大家山南海北地瞎侃时,我突然注意到简似乎有些不一样。大家聊得那么兴奋,她却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我很好奇,想知道她对我们的聊天话题有何感受,可是又怕这样做有些唐突,于是只好作罢,也许她只是比较害羞吧。

大约半个小时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简一下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当时聊的话题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看法。她的观点新颖有趣,我们都听得很入迷。后来基本上是她在主导整个聊天过程,而且我们都挺喜欢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前后反差这么大呢?

开始的时候,简一言不发,这就让我们逐渐产生了好奇心。我们都觉得她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吸引我们的一个原因。和那些性格外向总是迫不及待表达自己的人完全不同,她全然不靠这一套来证明什么。因此,简的做法无意中却透露出了她的风格和自信。

你是害羞的人吗?

如果你是,那我们可真投缘。我在20出头时也非常害羞和缺乏自信,因此,我非常理解那种感受。那时让我跟人交往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就连跟人对话都成问题,更别说和异性约会了,那简直能要了我的命。我总是愚蠢地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敢于开口。结果,我常常会蹦出一些没用的废话,这不但让交流双方都很尴尬,还让我感觉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就好像白痴一样。

然而,直到如今,许多人也并没有意识到害羞和内向(或称之为高度敏感)之间的巨大差别。其实,后者(内向人群)之所以不怎么爱表达是因为他们在花时间处理自己听到的信息。他们总喜欢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而轮到自己发言时却不慌不忙。这种做法并不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当代儿童研究》(TheJournalofChildreninContemporarySociety)杂志中就专门做过这样的分析,结论是60%的天才儿童都是内向型的,他们在常春藤盟校[4]的成绩也高于其他学生。在很多情况下,相对于快速反应能力,人们往往对深思熟虑和三思后行的做法更为欣赏。

回忆当年,如果我明白这样的道理,肯定不会急于表达自己,而是会先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声音。然后,当我需要表达的时候,先前的观察会让我的话语更有力度,大家对我的意见也就更有兴趣,这样反过来也能帮助我树立表达的信心。

我的第7个小窍门可不光是用来闲聊的,它在工作中也一样实用。在商务会议或重要谈判中,你要学会先让别人表达意见。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然后再说出你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会使你的观点更有价值。

小窍门7

不要急于表达自己,三思而后“言”

不要急着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先保持安静,这样会创造出一种神秘感。别人说话时你只要认真听就行了,别忘了再来点儿目光接触。最后轮到你表达时,你的深藏不露会让自己的话语更有份量。换句话说,你前面所做的努力最后会转化为成功的吸引力。

三种场合学会从容不迫

1.当你知道如何回答时。如果有人在正式谈话中向你提问,即使你很清楚如何作答也不必着急回答,先给自己几秒钟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你要正视提问者,这样能对对方产生重要影响。按照麦克·阿盖尔在《人际行为心理学》(ThePsychologyofInterpersonalBehaviour)中所证明的观点,聪明而自信的人认为无声的眼神接触不是负面作用,这种力量不会扰乱他们的注意力。

2.当你不知道如何回答时。要是你不知道该怎么答复,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记住不要乱扯,也不要即兴发挥。你可以看着提问者,微笑着告诉对方:“我得花点时间想想怎么回答。”然后换一个话题。

3.当你不想做出回答时。如果有人故意挑衅,提的问题很无礼。你可以盯着对方的眼睛直呼其名:“某某先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的问题。”记住要保持不卑不亢的表情,而且一定不要转移目光。

【注释】

[1]比尔·布拉斯(BillBlass),美国著名时装品牌之一。

[2]第22条军规(Catch-22),源自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的同名小说,指不合逻辑、自相矛盾的情况。——译者注

[3]超级杯(SuperBowl),也被叫做“超级碗”,指美式足球联盟年度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