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我的韩国之旅:带着母亲去面试

一直以来,我就很想去韩国工作,这个想法从我在美国念书的最后一年就开始萌芽,倒不是因为我交过韩国女朋友,发现韩国女孩的美丽,而是因为我希望能把韩文学好,在日后担任国际主持人时,不管远道而来的外宾是欧美人、日本人或是韩国人,都可以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交谈,达到宾主尽欢、活动成功的效果。当时自负的我已经能讲流利的英文和日文,就差韩语了。

于是,我灵机一动,试着在Google搜寻,找找是否有去韩国教中文的机会。结果运气很不错,映入眼帘的资料虽然少得可怜,但让我看到弘益大学正好在征求汉语老师,而且还有一个星期才截止报名。我二话不说,立即把甄选所需要的基本资料整理完毕后寄给他们。三个星期之后,我收到他们的面试通知,当时心想: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我怎么能不去试试呢!

这个教汉语的工作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好了。弘益大学虽然只能以专任讲师的名义雇用教汉语的外籍老师,但他们提供的薪水,却是台湾助理教授几乎两倍的薪水。又因为它有两个校区,其中一个校区离首尔市有点距离,为了补偿教师交通的不便,校方允许老师们可以把一个星期规定教十二个小时的时数,平均分配在三天。也就是说,若有幸录取,只需上班三天,其他全是自己的时间。说它是个“钱多、事少、只是离家远”的工作,一点也不为过。

台北到首尔的距离,坐飞机也不过两个半小时,比起当年台北和高雄之间高铁还没有开通,得靠客运或火车运输花费的那五个小时的时间,要整整少了一半。接到面试通知后,我跃跃欲试,非常想争取这个工作,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我环游世界、体验各国文化的理想,更能让我的韩语能力突飞猛进。但是,我其实也和大部分的人一样,在看到一个机会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想法。

首先,这封通知我前去面试的来函,内容写得非常诡异。它里面开宗明义地就说,因为这次报名参加甄选的老师人数并不多,大约十五位而已,于是他们决定广开方便之门让所有人都有面试的机会,这样大家可以各凭本事争取这个教职。

这句话看起来很漂亮,但是背后的意思就是:你们大家来啊!不过我们不能给你们什么保证。这和其他某些机构在收取报名文件之后,先进行资料的审核再通知来面试的人,就表示已经有很高录取机会的情形,是完全不一样的。

于是,很多习惯于负面思考的人,一定会开始反复思索:不对啊!要是我花了大笔的银子买了机票去面试,但最后没有录取我,这机票钱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另外一种负面思考是:韩国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国家,而且非常重视长幼尊卑与门阀关系。说不定这个工作的背后,早已经有人通过私人关系得到内定的保证,我这一去不是去送死当炮灰吗?

另外一个想法是,全球虽然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但是各国都以学习简体字为首选,我们在台湾学的却都是繁体字,面试委员会不会在表面上敷衍台湾的老师,但是在心里早已经决定要雇用大陆的老师呢?

最糟糕的是,也许他们比较偏好的是已经住在韩国的中国人,这样在发给所谓的工作签证时能够省掉不必要的麻烦;说不定他们就是想要已经加入韩国籍或嫁到韩国的华侨,这样连申请签证的手续都可以省了。像我们这种远道而来的中国人,要被录取的机会不是更低了吗?我看还是省省力气,不要浪费时间了吧?

前述这些顾虑,虽然是负面思考,但哪一项不是合情合理?号称激励达人的我,也会有这类负面思考。但是,正因为先有负面思考,才能再进行脑力激荡,转化负面的能量为正面的能量啊!

上面那些顾虑都曾经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我也一直在想如何让风险降到最低。无论如何,还没有尝试就先判定自己出局,连做一点垂死挣扎的努力都没有,实在不是我的作风。不过要如何才能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得可能,并且让自己有更强的动机去实现、完成它呢?

于是我转念一想,不如借由这次去韩国面试的机会,也顺便带母亲去韩国旅游,就当成是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也慰劳她老人家这么多年的辛劳吧!就这样,赋予这趟面试之旅更多的意义后,就会觉得即使面试没过,至少陪母亲旅游也是美事一桩。这就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连结,借由赋予正在做的事情更远、更大、更正面的意义,来加强你完成该项任务的决心。于是,我带着母亲抵达韩国。结束第一天的面试之后,我与母亲进行为期三天的首尔深度之旅,还见了几位以前在美国认识的韩国朋友,大家都觉得非常开心。回到台湾才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收到弘益大学的通知:我被录取了!在台湾被那么多学校拒绝之后,我得到了这样一份人人称羡的工作。我想,如果韩国的大学继续提供我这份工作,维持原本的福利,也许未来十年就一直待在韩国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