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想批评或骂人者的一堂课
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在其不朽的传世经典名作《卡耐基沟通与人际关系》(HowtoWinFriends&InfluencePeople)里,早就向世人揭示了人际关系圆融、顺利赢得友谊的诀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批评别人,更不要恣意谩骂,甚至连指正他人错误,或者用辩论方式想说服对方,都应该尽可能地避免。
批评谩骂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卡耐基认为每个人几乎都以自我为中心,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即使真的犯错,也很少愿意当场承认悔改。于是,被批评的人倾向立刻说明回击;被骂的人想马上“干谯”回去;而在辩论会场上就算滔滔雄辩赢了别人,对方在心中未必真的服气,极可能暗自怀恨在心,寻求报复……这是再明白不过、能经由反复验证的人之常情。
因此,在给所有想要批评别人或骂人者的这堂课里,我也开宗明义希望大家不要批评别人,更不要谩骂别人,因为那根本就很难达到你原本希冀的目的,发展出你希望看到的结果的,一切通常只是白做工,徒然浪费自身精力,也破坏与对方的人际和谐。依我之见,批评与谩骂是最得不偿失的一项举动。
就算真的要向对方提出所谓的批评和谩骂,最好也先审度衡量一下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到底是否有着上下从属的位阶或拥有彼此亲近的连结,这样对方才能真心乐意接受你的批评而加以改进,或勉为其难地将你的谩骂用理性的方式进行意义上的转化,当成是你“爱之深,责之切”的善良美意。
如果你认为对方的错误绝对有修正的必要,或者你的批评是真的打从心底希望对方越来越好,那么也请注意自己的口气和用词,尽可能地和颜悦色、就事论事,只针对有错的部分,进行具有建设性的提议,千万不要话锋一转,跳脱原本讨论的主题,改成对被批评者人格或外形上的攻击,那样只会导致对方关闭沟通的大门,再也不想理会自你口中说出的任何一句话,甚至发展出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例如父母师长在教训孩子考试不该作弊时,除了训诫他不该用不诚实的手段获得分数外,还可以要他将心比心,试想如果自己是别的同学,付出许多辛苦的努力,却有人因作弊轻易得到高分而被比了下去,心里会有多么不舒服?更可以要作弊的同学想一想,难道以后自己当了父母或长辈,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或后辈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踩着别人的头顶往上爬吗?
在这种情况底下,用理性的思辨协助孩子找到正确答案,不要以尖酸刻薄的口气,继续说出类似“我看你继续这样作弊下去,以后应该会作奸犯科!”“丢脸死了,我们家没有你这种小孩!”……这种完全否定对方内心善良因子、诋毁对方人格又践踏人家未来美好前程的不理性话语,很多原本不坏的孩子被这样一说都会想变坏,已经误入歧途的孩子会更加自暴自弃、走上极端,以更邪恶的行为来报复父母师长对他的不信任,这绝对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情形。
另外要是在国际研讨会上或某位作者的著述中发现错误,觉得有不同意见或应该修改的必要时,可以找出自己的立论依据,直接委婉地表达出来,或用信件e-mail寄给对方,让对方凭借更多、更完整的资讯,来重新思考原本的论点,在下次的言论或著作里做出改进。这时,绝对要避免出现什么“我看你也不过就是个尸位素餐的草包学者!”或是“这种程度的论文,拿出来简直贻笑大方”这种伤人自尊的话。那些纯粹是所谓的人身攻击,对找出科学事实与正确结论毫无帮助,反而有害。
在进行议题讨论和观点论述时,最好不要使用像“你错了,这件事应该是……”或“不对,你刚才说的部分有问题……”这样的基本句型,尽量把它们改成类似“您刚才说得很对,不过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这件事也许我们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说不定会更好……”的说法,将更容易让被挑战的人能仔细聆听你的观点与建议,进而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论点。
如果在讨论后,对方仍然坚持自己的论点,也不必强求对方一定得接受你的说法,毕竟我们谁也不比别人高出多少,又怎能强制人家一定要听我们的建言?更何况谁能确定自己一定是对的?我们想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人家也有捍卫自身立场与说法的权利啊!既然没有强迫你一定要接受其观点,你又何必一定要他把你的话当成是金科玉律呢?
至于跟对方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我则强烈建议根本不要对其他人进行自以为是的批评,那不过是阁下强行展现自我意志的精神暴力,对方根本不会想加以理睬,所有的努力终将徒劳无功,还容易惹得对方心生怨怼;恣意谩骂更是所有人都要极力避免的恶劣行经,因为那更加容易让对方筑起高墙,觉得自尊受损后永远不想改变。批评的言语不仅激化了彼此的对立,还会在对方心中刻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这种源自于一时口舌之快而终身结下的梁子,真是毫无必要,应该尽最大努力来“避之惟恐不及”啊!
缺乏自信才总会老是进行攻击
但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看对方“不爽”,对他的所作所为极度地不认同,那该怎么办?不说几句来批评谩骂一下,我实在开心不起来啊!
首先我必须说,容易看别人不爽的人,通常都是缺乏自信或自身生活乏善可陈的人,才会对别人的表现耿耿于怀、心生不悦。否则,一个有自信的人对自己信心满满,从来不觉得他人的表现或成就会影响自身的地位,所以多半倾向于看见别人的努力、肯定别人的优点,完全没有向其他人进行攻击的必要。
另一方面,有自信的人还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砥砺自己追求更大的成功,这样的人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在意他人又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呢?
如果你发现自己拥有喜欢批评他人或想靠谩骂来宣泄情绪的阴暗人格时,可以试着重新建立自信,并且让自己忙碌起来,不断设定新的目标,强迫自己往一个更好的目标迈进;最好还能勉强自己从今天开始,不论看到任何的人事物,先别依照往例马上寻找缺点,而要刻意放大优点,进一步对他人的长项进行赞美。
你甚至可以时常幻想自己脑中同时存着一位小天使和一位小恶魔,小恶魔专门负责提供恶劣下流的批评和谩骂,小天使则会适时出现,卯足全力与小恶魔单挑作对,一棒一棒地将那些负面的观点和想法打回地狱,并且提供你正面积极的想法与做法。因为这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物,所以可以每次都让小天使取得胜利,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地反复为你注入正面积极的泉源。
当对自己进行这种思想和行动上的训练后,不出3个月,它将成为一种习惯,你从此会不自觉地开始倾向于用正面积极的态度来思考,也让这种健康乐观的态度透过行为传播给周遭的人。我一直相信,当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什么样的事时,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事,你将逐渐发现周遭的亲朋好友,也开始看见你的优点、赞扬你的表现,这将回过头来刺激你主动替人隐恶扬善,渐渐地原本心中那些想批评和谩骂的念头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活中也不再遇到那些对自己进行不理性的攻击。
然而听了我上述的这些建议,如果阁下还是无法接受,也不愿意改变的话,这我也可以理解。除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以及有人就是对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恶痛绝外,我想大家一定也发现了,有些人因为在成长过程里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负面的教育和影响,或是曾经受过某些不为人知的伤害,总觉得必须靠骂人来抬高自我,必须借由贬低他人,以获得自身的优越感,于是极尽心力用言语攻击,希望达到摧毁对手的目的。对于这种人来说,再多正面思考或在行动上采取正向改变的建议都显多余,他们想要冷眼看人生,甚至是“恶眼看人生”!
对手强弱决定谩骂的频率
可是我在这里想告诉那些以为用骂人手段能达到个人目的的人,你们的方式虽然是惯用的伎俩,也多半行之有年,但通常很难成功。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谩骂和攻击别人时,首先得慎选你的对手!
如果对手太弱,每次都让你一击毙命,根本挑不起想要攻击对方的快感,久而久之,就会觉得无聊无趣,便会自动停止这样的行为。既然到头来都会自动停止这种行为,当初又何必开始呢?
另一方面,你所挑选的对手如果太强、太厉害,任何谩骂与攻击都无处发挥,你终会遭遇极大的挫折感,最后选择半途而废!
任何用言语谩骂他人的人,都希望能借此摧毁他人的自尊,让对方正在进行的发言与行动能就此画下休止符。可是问题就在于,如果对方是一个坚定自我目标的人,而且那个目标正是靠着他目前发表的言论与采取的行动作为实践的保证时,怎么可能因为别人随随便便的三言两语,便打消继续前进的动机和努力?除非你的论证内容真的能够说服他,或者可以采取任何肢体上的强制行为来强迫对方不采取行动,否则再怎么样的叫嚣谩骂,都只能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勾销,根本无法成为对方在意的事项。
毕竟人对追逐梦想的热忱,还是比锁定他人进行攻击的兴趣要大得多,随着时间消逝,谩骂者看到每次攻击都石沉大海,便容易心灰意懒,再也提不起攻击的兴趣了。人家专注自己的目标,在前进的过程里当然跃跃欲试、兴奋异常,而你把焦点关注在别人身上,对他的言行锱铢必较,必定容易感到疲惫倦怠,兴起偃武休兵的念头。早知如此,当时就别选择攻击别人这条路,不是省事许多吗?
这就像有些跑来我的留言版或博客留言骂我的朋友,每次看到他们的言论,不管是叫我去吃屎下地狱、停止写作别再浪费纸张,或者不要再推广搭讪免得遗害人间时,看完后也只能摇头一笑置之,并感到无奈与不解。然后觉得这些人会不会太不了解我啦?如果他们真的看过我的书,也把网志上的文章全部浏览完毕,怎么会不知道我从一开始写作,就已经规划好未来至少十年要做的事情,从推广搭讪变成畅销作家开始,慢慢当个亚洲知名的多语记者会主持人,最后再成为亚洲、甚至是全世界知名的激励大师。如果我的目标如此清楚明确,付出全心全意,且脚踏实地一步步往那个方向迈进,又怎么可能被他们的三言两语给打击了士气、放弃了努力?
至于说我文笔烂,写的书连火都不见得烧得起来的朋友们,你们大概不知道,不要说你,连我都觉得自己的文笔不好呢!不过正因为自己的文笔不好,才要一直不断地写下去啊!任何专家的高超技术,都是不断反复练习后所成就的扎实结晶,我一直将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于是每天都在多国语言、演讲技巧以及撰文写作这几件事情上勤下苦功,希望能日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不知你们有没发现,从第一本《全民搭讪运动》写到现在,文笔还真的比刚开始时进步不少呢!至少从读者的反应看来的确是如此。要改善文笔不好的缺点,只有坚持不断地写下去,从中培养出优美的文采,才能向那些骂我的人们做出交代,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最佳方法!
如果有人想要说服我或其他读者,认为搭讪是不应该也不可取的行为,那么最起码也要像我一样,想办法找到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反对言论,或者在自己的博客上面书写跟我十本书一样分量的文字,才有可能说服我的读者或其他人相信其论点,进而对我的东西嗤之以鼻。
把副业变专业,将打工变正职
我总觉得,许多想要打击谩骂别人的人,其实都是没有耐性又不愿意付出努力的半调子!你们想打击的对象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往自己既定的目标迈进,如果想要阻止他,是不是也该付出和他一样庞大的精力和时间来抗衡他的种种成就呢?于是,如果真的想要攻击我或打倒我,那么请每天都来我的博客,不时留下一篇又一篇针对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进行批判的文章,甚至能找到出版社愿意出版那些针对我来批评谩骂的书籍,然后还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这样才有办法真正顺了希望打垮我的心愿。否则,我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每天兢兢业业多有斩获,批评谩骂者只是半调子、parttime、随便玩玩的打工族,还时常跷班迟到,怎么可能玩得过我呢?
看到我这样写,许多人心里大概会有点不以为然,心想郑匡宇你怎么可以挑逗他们的敏感神经,激怒那些不喜欢你的人呢?这样会不会太不厚道?大家可就有所不知了。我这么做,不是激怒,而是激励啊!
请想想,要是有一个人,为了攻击我而付出自己所有的精神、时间和努力,不断从事创作,还在网络上疯狂行销,并且找到出版社愿意出他的书与我激辩抗争时,他将逐渐成为一位文笔流畅、论理清晰又拥有高人气与粉丝支持的知名作家。
这个过程中,他因为不断地自我精进,成长到了一个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的境界,当他真正达到这样的地位时,怪事发生了!他将不再觉得攻击郑匡宇这样的“小咖”有什么意思,因为他已经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也不觉得应该再进行攻击别人这种小鼻子小眼睛的事。此刻在他心中,只有如何再发展自己的其他潜力的念头,并思索如何将正面影响带给更多人这样的目标。
这正是一个人自我成长、提升境界后必然发生的结果!也许一开始改变自己的力量纯粹是因为不爽、报复与仇恨,但当自身已经到达另一个境地时,眼界也将大大不同,于是慢慢开始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行为嗤之以鼻,希望脱离心胸狭隘的框架局限,来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这就是我希望那些攻击我的人能够达到的终极境界。
我常常跟读者及听众说,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讨厌我的人更加讨厌我,让喜欢我的人越来越觉得我这个人只是还好而已。此话怎讲?因为,我是一定会不断精进自我,在各个层面持续寻求突破并有所斩获的人,于是那些人看我事情越做越多、名气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的时候,只能在一旁束手无策、气到跳脚;而那些原本喜欢我、甚至有点崇拜我的读者,在看了我的书展开自我提升之路后,由于不断开发自身各种潜能,发展出了不同的能力,于是在外形、器度、能力、口才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进步,当他们到达一定的境界后再回头看我,自然会觉得郑匡宇这个人也不怎么样,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超越的对象,因此而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这就是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希望看到的情形,也是不断砥砺自我的生活目标。
善用情绪的正面力量
所以,不管正在看书的你想要提升自我的动机,是基于愤怒也好,还是基于崇拜也罢,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善用这些情绪的正面力量,都能对自身的进步与改变做出威力无穷的影响。不过与其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骂人这件事上,还不如将同样的付出用来专注于提升自己。
前文曾经提过,如果阁下对某人的愤怒能够帮助自我提升也未尝不可,但这有点像明明只要进行100公尺的直线赛跑竞技,你却偏要绕远路,往旁边跑了800公尺的半圆圈后,才抵达自己希望达到的终点,实在有些浪费时间和精神。
但当你选择看见别人的优点,并努力提升自我想要超越对方时,则象是原本身处于只能用两手奋力划桨的海上旅程,却突然给了你一艘时速100公里的快艇,帮助你尽快抵达目的地,因为你学会了别人成功的方法,更义无反顾地往前冲刺,当然就事半功倍,提前达成目标了。我想,后者应该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踏上的旅程吧,不是吗?!
总之,我们可以讨厌一个人,但是却不能因为讨厌对方而看不见他的优点,还要尽可能地学习对方的长处,用超越来抚平心中存在的不满与愤怒。当你真的到达成功的彼岸,拥有金庸小说里“剑魔——独孤求败”那种“无敌最寂寞”的感慨时,自然心中再也不存在所谓的嫉妒和愤怒,只有对他人更多的理解和欣赏,这是成为一个强者的终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