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自己的原则,但别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加诸在他人身上——以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被朱学恒骂的事件为例在上文和本书的第一个章节里头我曾提过,很多骂人者之所以口无遮拦、出言不逊,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都是正确无误的,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再受到“以匡正天下邪恶思想为己任”这种过度责任感的驱使,于是倾向于“路见不平,放嘴开骂”。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态度和做法非常值得商榷,因为往往我们所坚持相信的原则,不见得个个完美无瑕,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更何况在这个复杂的人世里,有太多所谓的人生道德与至理名言,操作时会因时空背景的不同而必须做出调整,我们既然不是事件的当事人,又凭什么将我们自身的看法与原则,强行加诸在他人身上?难道这不是一种凌驾他人意志又强人所难的过分举动吗?即使我们自身奉行的教条法则,真是所谓的金科玉律,也应该试着尊重别人和我们拥有不同的信仰戒律及处世态度,不要任意否定别人的自由意志,向对方发出激烈的言语攻击。
接下来将引用两位台湾名人之间发生的冲突,来就此观点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说是冲突,其实也不算,因为被骂的一方到现在都没有对骂人者做出任何回应,只不过这两位当事人都是赫赫有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人士,因此发生在他们间的蛆龋纷争,相当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分析缘由,然后引以为戒。
勿强植个人的价值观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一直都有在网络上搜寻其他作家或名人资讯的习惯,目的在参加他们的演讲或座谈会来学习成长,并进一步试着联系邀请他们举办讲座的主办单位,以毛遂自荐,好让自己也可以有机会到各单位演讲,宣传自己的理念。有一天我照例到王文华大哥的网站,试图寻找有没有什么演讲邀约的新讯息时,看到某位“好事的读者”留言给王大哥,希望王大哥去看看朱学恒那篇特别为文“酸”他的文章。
说到朱学恒,虽不像王文华大哥名气那么大,不过知道他的人应该比知道我的人多出许多吧?朱学恒喜欢以“阿宅”自居,连自己的博客都取名为“朱学恒的阿宅万事通事务所”。大家看到这个名称可千万别把他想成是一个成天躲在家里打电动、无所事事又有人群恐惧症的惨淡阿宅,相反地,他可是一个充满热血的有为青年呢!除了翻译《魔戒》,创造出台币3千万元的身价,接着将财富投入创办的“奇幻基金会”,举办“奇幻文艺奖”鼓励科幻小说创作外,目前更投注无数的时间与心血,号召全华人世界的有志之士,试图打造中文版的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网络课程。他的传奇事迹和杰出表现不仅登上了《纽约时报》,平日更是马不停蹄、四处奔走,积极地将正面的影响,通过写作与演讲带给无数的青年学子及企业人士。当有人问我“做一个阿宅到底有什么不好?”时,我都会告诉他们:当阿宅没有什么不好,不过要当阿宅,麻烦请当个像朱学恒一样充满热情、拥抱群众的阿宅吧!
但是,就那篇朱学恒写来挖苦和“酸”王文华大哥的文章看来,朱学恒意有所指的最终标的不是王文华,而是与王文华一起创办“若水国际”,打算利用社会企业的方式来创造财富与公益的“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从另一篇网志文章里头,读者们大概可以看出朱学恒和张明正之间的爱恨情仇。
若只就朱学恒那篇文章和他使用的文字语气来看,似乎与趋势科技的张明正董事长及其夫人陈怡蓁有着不小的过节,因为文章通篇充满了挖苦与讽刺。仔细推敲内文后你会发现,他们之间所谓的“过节”,其实也不过就是张明正和陈怡蓁夫妇曾经承诺要出资三百万台币,给朱学恒及他正在推广的“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开放式课程中文版”作为营运的资金,但事情临时出现变化,张明正夫妇出尔反尔,不给他那笔钱而已嘛!
虽然我同样认为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绝非好事,但以朱学恒这么具有影响力的人,对张明正夫妇提出如此尖锐刻薄的批评,却有不同意见。对许多生意人来说,没有白纸黑字签下合约的事情,就不能算数,当下也许和朱学恒相谈甚欢,决定对他的计划给予支持并投资,但事后考量后却有了其他的顾虑,而不愿意捐款,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夫妻俩有违诚信原则,未将自己口头承诺付诸实现,也不能就因此无限上纲,把他们描绘成害得整个“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开放式课程中文版”计划灰飞烟灭的无耻小人啊!
也就是说,朱学恒似乎是把自己奉行的价值观,企图强行加诸在他人身上。这种“因为我这样想,别人也应该要这样想;我这么做,别人也应该要这么做”的念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也正是人与人之间容易引发冲突与不满的原因。我真的不觉得,只因张明正未实践捐钱的承诺,便要把他写成是那么不堪的人,甚至完全忽略张明正夫妇与趋势科技基金会曾经捐了很多钱资助公益,也举办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坚持美好的良善原则
我的人生哲学是,人生在世,最好能不断地替别人隐恶扬善,只要人家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就应该多多想着他曾经做过的好事,若是人家对我们有一点点的恩惠,更要时常牢记在心,就算无法在日后回报,也应该多多向他人宣传这个人的优点。
但是,当我们自己对别人施予恩惠时,却千万不要老想着人家是否会回报,还要小心或许我们给的帮助,对方觉得不满意,进而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有些人的思考逻辑跟所谓的普世价值不太一样,总觉得别人对他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还想要将别人的东西整碗捧去,只因他嫉妒对方所拥有的东西,觉得对方不配享有一切。
各位想必听过类似的故事吧?把钱借给朋友,他却抱怨你老是跟他讨债;好心替对方把麻烦解决,他却在事后嫌弃你过程处理得不够漂亮。我父亲的朋友还发生过因为移民,将台湾的房子免费借给自己的妹妹住,却发生被侵吞房屋产权的事情,只因那对夫妻觉得父亲的朋友已经够有钱了,根本不需要台北的房子;甚至连受害人告上法院,夫妻俩仍认为错不在他们,而是父亲的朋友太小器不够意思、枉顾亲情。天底下居然有这种事,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非常支持推广教育和消灭贫穷的原因,因为当贫穷蔓延,人类的劣根性就容易伺机出动,从羡慕嫉妒的想法,演变成夺人财产的犯罪行径;只有当每个人都透过教育来发挥自我潜能与专长,在社会上拥有发展和维持基本生活的能力,才不会老想着攻讦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而能让整体社会往一个更好的方向迈进。
做一个好人,坚持那些良好的原则道理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在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请多多发挥同理心,去体谅别人因为个人因素,无法遵守某些道德与基本价值的种种苦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隐恶扬善当成是自己的处世原则及座右铭,便不容易与他人发生龈龋冲突,更不会强行将自身信仰奉行的价值观,强行加诸在他人身上,这样将能减少自我内心不必要的怨恨与无奈,也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