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中国人大多好面子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楼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Ihelpyou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电影《大腕》中的这段经典台词,令人爆笑之余,也折射出许多国人的面子心理。

咱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其他东西可以不要,面子却不可以不要。人们指责那些贪婪的家伙,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面子不要!”有时候人们心甘情愿地放弃物质利益,为的就是不丢面子;有时候人们千方百计地获取物质利益,为的也是争点儿面子。面子,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为人处世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上以有无面子作为日常生活标准的人,也时有所见。

那么,究竟什么是面子呢?面子现象的深层意义又是什么呢?

◎何为面子

面子,顾名思义,就是人的脸面,古代称为颜、面或面目等。人的脸面这种东西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既属于自己,又不属于自己;既属于他人,又不属于他人。因为脸面长在自己头上,当然是自己的,可是自己却无法看见(除非你拿一面镜子来,才可以自我观察)。自己的脸面只能展示给别人看,可以说是被别人用的。古语道“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面子,实际上就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别人对你首肯,对你赞扬,对你恭维,称之为有“面子”;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别人对你否定,对你批评,对你谩骂,称之为没“面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面子只是印象而已。印象者,刻在脑子里的表象也。

◎为什么中国人大多好面子

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文(《且介亭杂文·说“面子”》)分析面子问题。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而其实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富于变化,这里至少有两种类型:

一是“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做‘丢脸’。”相反的,如果“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情,就‘有面子’,或曰‘露脸’”。不管中国已经落后到什么地步,清朝皇帝总还是上国天朝的真命天子,即使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得到许多好处的洋人仍是夷蛮、鬼子,而只要皇帝的架子没有丢,守住原先那一条身份的界线,则面子就算保住了。

另一种类型是“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阿Q头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别人嘲笑他,他就想:“你还不配……”自己特有的这疤乃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

鲁迅尚未提到为他人保全面子也正是自己有面子的一种表现,但这一条已似乎包括在做了超出脸面线以上之事的类型之中,能顾及他人的面子是难能可贵的,肯这样做的人当然也就露了自己的脸,所以大有面子。

事实上这种“古怪奇妙”、争取“有面子”的想法和做法,在当今社会仍然相当活跃。为了顾全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人们显得相当忙碌,然而许多是非优劣却因此而变得混沌不明。面子是个好东西,你有我有大家有,连贪官冗官也都有,不让他们“有失尊严”,这与其说是幽默和善良,不如说是糊涂和危险。可为什么中国人大多都好面子呢?

(1)面子心理的渊源。

中国社会最早是以家族为核心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荣辱与家族紧密相连。例如,历代士子状元及第后,都要衣锦还乡、祭祀祖先,好用他的荣誉为整个家族挣到面子。

我国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儒家提倡的是“和为贵”的人际交往原则。所以,给别人“留几分薄面”就成了维护人际和谐的重要手段。而且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间的共生共荣,即使朋友有错,也不当面揭短。对此,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光国指出,面子背后是人情法则,是人际关系的相互维持和利用,最根本的是彼此间利益的交换和满足。

(2)爱面子的心理动因

在我国的汉字中,“脸”和“面”在某些意义上是相通的,例如“洗面”和“洗脸”。但在“脸面”这个词中,“面”和“脸”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在黄光国看来,“脸”是指道德法则下的判断,如骂某人为“不要脸”;而“面”则更多包含着权力的意味。这就揭示出了好面子的第一个心理动因,即炫耀权力的欲望。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就表明拥有他人没有的资源和权力。如时下有些人总是乐此不疲地愿意替人办事,当别人称赞他有本事时,他炫耀的心理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此外,自卑也会导致好面子。宋真宗认为“澶渊之盟”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在对手面前感到自卑,于是,他一口气把“五岳”都封禅了,以此来维护他的脸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明明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但他们又不愿意让别人看低自己。于是,只能用所谓的面子来聊以自慰。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如此,他在赵老爷面前唯唯诺诺、自卑得很,但是他被打之后,总是用“儿子打老子”来努力维持那点儿可怜的自尊。

在心理学上,“羊群效应”(即“从众效应”)也是导致好面子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羊群效应”就是盲目心理的表现。现在有很多“名校”,你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如果不去那显得多没面子啊。于是,名校就像是羊群喜爱的绿洲,只要一个家长给孩子报名,许多家长就跟风而至。这些人好面子主要是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随大流。

◎善意奉劝

讲面子要知进退,“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们早已认识到太好面子的危害。小到家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后生活拮据,甚至举债度日;大到一个企业,如香港的八佰伴,为了给企业脸上贴金,不顾现实盲目扩张,导致最后陷入困境。

但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面子的作用,毕竟适度地讲些面子还是有好处的。适当给别人留面子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看待面子这个问题呢?五个小提示会给你一定的启发。一是讲情面不能放弃原则,二是讲面子不能没有节制,三是强调面子要顾及后果,四是不要因为没面子而感到自卑,五是不要因为有面子就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