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点滴中培养自信 不灭的信念之火

信念是成功的内在原动力,决定了信心和自信的努力方向和倾向,信心和自信分别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能力方面演绎和补充了信念。所以,对于既定的目标,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拥有信心,找到自信,从而使自己的信心更有力量、自己的信念更充实、自己的成功更有把握。

◎点滴中培养自信

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营养不良,差别只是程度不同。同样地,世界上信心不足的人也有三分之二,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营养不良,使人的身体无法正常发育;信心不足,则使人的才能无从发挥。生活中你要相信自己,你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心创造的。

信心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平静稳定的心理现象,更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资本。有信心的人,总是显得稳健安定、仪态优雅、从容机智;缺乏信心的人,则惶惑畏惧、优柔寡断。信心是精神生活的舵,它能维持我们生活的方向;信心是生活的存储器,它能使我们强壮有力,无坚不摧。

《艾子杂说》中讲到一则寓言:

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

龙王说:“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说完,问青蛙:“你呢?你的住处如何?”

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沃沃,白石映天。”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出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

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

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青蛙在龙王面前,表现出了充分的自信,龙宫固然美丽,青蛙居所也别具一格,可谓不卑不亢。只有心灵健全的人,才能切实地做到这一点。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的人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去逢迎那些在某一点上比自己强的人,哪怕被逢迎者对自己傲慢无礼。这种“卑己而尊人”的行为着实不妥。自卑的人怎样建立自信心呢?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1)始终想着自己的长处。许多人在工作中,由于没有像别人那样聪明、漂亮或灵活,总感到低人一等。其实,那是因为没有发掘和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实际作为。如果认识了自己的自我价值、确立了自信,有了积极的自我形象感,就会积极进取,充分发掘自己潜在的聪明才智,那么伟大对我们而言仅仅是机会而已。

(2)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智者说:每一个人都拥有天上的一颗星,在这颗星星照亮的某个地方,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专属于你的工作。因而你必须百折不挠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需要时间、知识、才智、技巧,需要整个心力的成熟发展,不要因为看到别人似乎轻易取得成功而气馁。

(3)时刻想着自己能成功。不少人心中老是出现“糟糕,我又讲错话了”等内容的语句。无数个这样的信息每天在脑中闪现,就会削弱自我形象感。一个克服这种怯弱自责心理的良好方法就是想象。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在脑中“看”到你取得成功的形象,在脑中显现你充满信心地投身一项困难的挑战形象。这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在心中呈现,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引导你走向成功。这种成功的“白日梦”,是一个能确立成功的自我形象可以普遍采用的方法。

(4)不要为别人的期待活着。别人对自己的期望是一种信任的期待,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但是,它有时会成为束缚你的桎梏。所以,你不要看到别人成功而对自己妄自菲薄,不要错把人家的期待作为自己沉重的精神包袱。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凭你的知识与经验以及直觉去寻找你的位置,你有着属于你的成功,它在等待着你。

(5)多寻益友。最能增强你的良好自我形象感的途径是使你感到你的生活中充满着爱,这要通过你的努力去实现。向别人贡献你的爱,你会得到别人的爱。当然,要记住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要被别人吞没了自我。如果你忘记了自我,那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

自信是根魔棒,一旦你真正建立了自信,你将发现你整个人都会为之改观,气质会更优秀,能力会更增强。鲁迅先生说:“不要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别人看成自己的阿斗!”要充分自信,平等待人。

◎不灭的信念之火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朋友这样说:我不行,我做不到,我的智商不如别人,我的能力不如别人,我的情商不高,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我不擅长管理,我总是做不好销售,他是他,我是我,他能做到,但我就是做不到……这种信念的言外之意,其实就是在告诉自己:我不成功是有理由的,我不自信是有理由的,因为我比别人“缺斤少两”。

其实,活在这世间的人,除了极少数特别聪明的人(如爱因斯坦、达·芬奇、牛顿等)和极少数特别笨的人(如智商低于75分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在智商、情商等方面都是差不多的。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差异,完全是因为人们在内心对于自我的认定不同。

释迦牟尼佛在悟道时曾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都具有圆满的智慧与德能,只是因为我们有严重的妄想、分别和执著心,才被世相障蔽了自己本来圆满的真心本性。

正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都是无限圆满和光明的,所以,我们相信自己是谁,我们就会成为谁,我们相信自己能做什么,我们便会胜任什么。我们相信我们自己,我们内在那个伟大的力量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和信念来呈现。

有句话说:我是我认为的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个人价值和生活形态,完全来源于我们头脑中对于自己的认定。如果我们相信自己是一个农民,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那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农民;如果我们相信自己会成为企业家,我们就会以企业家的身份在世间生存,那么无论我们的学历、背景、家庭出身如何,我们的愿望很可能会变成现实;如果我们相信自己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或文学家,那么灵感与创意也将会在我们的生命中源源不断地涌现。

相信是万能的开始。当我们的心没有限制时,我们的生活就没有界限。一切的限制,都是人为的屏障,一切的限制都是自我设限!当我们能坚信“我具足一切智慧与德能”时,所有的困难与挑战,都会在我们面前败下阵来,成功与幸福将向我们敞开大门!

在这个世界上,最令人灰心失望的三个字就是“我不能”。这三个字会将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人轻易埋没。如果我们听过“无腿超人”约翰·库缇斯的故事,当我们再说“我不能”的时候,一定会感到难为情。

1969年,约翰·库缇斯出生于澳大利亚。出生的时候,他只有可乐罐那么大,腿是畸形的,而且没有肛门。医生断言他根本不可能活过24小时,就连他的父亲也信以为真,忙着为他准备后事。可是,当悲伤的父亲给儿子准备好后事之后,却惊奇地发现,约翰居然还活着。医生又断言他活不过一周、一个月、一年……但直到今天,约翰依然活着。他不仅学会了游泳、潜水、举重和开车,而且周游了世界,成为在全世界享有很高声誉的、与乔·吉拉德、汤姆·霍普金斯齐名的超级激励大师。他也曾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同台演讲,并且得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亲切接见。

童年时,约翰曾经遭受非人的痛苦,饱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和折磨,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学校里有很多调皮的学生,个头矮小、行动不便的约翰几乎成了他们的玩偶。他们经常掀翻他的轮椅,弄坏他轮椅上的刹车,让他从学校走廊直接“飞”进老师的办公室,甚至把他绑在教室的吊扇上,随风扇一起转动……

有一次,几个同学用绳子绑住他的手,用胶纸封住他的嘴,把他扔到垃圾箱里,接着在垃圾箱外点起了火。约翰恐惧极了,滚滚的浓烟令他感到窒息,垃圾的恶臭令他作呕,可是他没有能力从垃圾箱里出来,幸好一位老师及时赶到把他解救出来。其他同学都走了,只有约翰一个人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边哭泣,一边慢慢组装被同学拆散的轮椅。

后来,约翰进入了高中。高中学校有1000多个孩子,而对于约翰来说,则是面对着几千条腿。他每天坐在轮椅上,在无数条腿中间小心地穿行,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手不被别人的脚踩伤。

在一次幻灯片课上,约翰出去上厕所。可是,在黑暗中每移动一步,他都感到双手钻心的疼痛。当他来到光亮处,才发现自己手上扎满了图钉,鲜血直流。这些图钉都是那些调皮的学生事先摆好的。

约翰终于无法忍受了。回到家,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他号啕大哭,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和折磨,他想到了自杀。这时,他的母亲走了进来,流着泪紧紧拥抱着约翰,她说:“约翰,你永远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孩子!”

在母亲的劝解下,约翰终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1987年,17岁的约翰·库缇斯做了一次大手术。那两条从来没有派上过用场的、总是像尾巴一样翘起来的畸形的腿被全部切除。约翰成了“半”个人,但这反而使他的行动更加自如。

中学毕业后,约翰决定给自己找个工作。他趴在滑板上,敲开一家又一家店门,问店主是否愿意雇用他。人家打开店门,很多时候都没有发现趴在地上的约翰,就又把门关上了。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失败,约翰终于在一家杂货铺找到自己生平第一份工作。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每天凌晨4:30起床,赶火车到镇上,然后爬上他的滑板,从车站赶到几公里之外的工厂。尽管生活艰辛,但是能够自食其力,约翰感到很快乐。

约翰有着希腊血统,他全身上下总是充满竞争和拼搏精神,天生有着运动员的气质。从12岁起,约翰就开始打市内板球,他还喜欢上了举重和轮椅橄榄球。因为从小被人孤立,运动成了约翰唯一的寄托,他对自己的训练要求特别严格,做完腿部切除手术后不到三天,他就出现在室内板球俱乐部。

他打球时非常卖力,经常会把其他球员撞到轮椅外面,有人也会因此抱怨他打球太狠,但是在约翰看来,这样的抱怨是缺乏献身精神的表现。由于坚持不懈地锻炼,约翰的运动成绩非常的好,他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当约翰戴着运动头盔出现在赛场上时,小孩子们总会喊道:“看哪,那个‘会走路的头盔’来了!”

1994年,约翰获得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冠军;2000年,约翰拿到了澳大利亚体育机构奖学金,并在全国健康举重比赛中排名第二。同时,他还获得了板球、橄榄球二级教练证书,用成绩回击了所有的嘲笑和侮辱。

一次偶然的公开演讲,给约翰带来了全新的人生。

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对自己的经历作简短演讲。这次演讲,约翰表现得非常出色,他毫无隐瞒地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这些经历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一位女观众甚至跑到台上,哭着告诉约翰,她非常不幸,身上还带着手枪,正准备自杀,听了他的演讲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活下去。

演讲结束之后,约翰独自来到海边,坐在沙滩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午餐会上热烈的掌声,他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他的一生中,第一次有人如此关切他的讲话。这时,约翰突然清楚地发现,站到讲台上,讲出自己所经历的恐惧和忧伤,讲出自己的挣扎和拼搏,给他人以启迪,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从此,约翰开始了公众演讲的道路。在演讲过程中,约翰尽量削减他的身体对听众造成的影响,而尽可能地讲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话。他希望观众是来分享他的人生经验,而不是来看“怪物”的。

约翰有着天生的演讲家气质,语言幽默,反应敏捷。在演讲台上,约翰用强壮有力的胳膊支撑着身体,眼神炯炯,声音洪亮,仿佛一名将军在激励千军万马向前冲锋一样。

到现在为止,约翰在世界很多国家,做了近千场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和影响了无数人。

通过演讲,约翰很快成为澳大利亚的知名人物。在一次聚会上,他遇到了可爱的里恩。那时候,里恩已经离婚,有一个先天体弱多病的儿子。几乎是看到里恩的第一眼,约翰就爱上了这个善良的女子。然而,他的内心告诉他,里恩是不可能喜欢他的,虽然他已经在演讲事业上取得成功,成了澳大利亚的知名人士。但是,他的身体让他们的距离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那次聚餐后,约翰忍受着相思的煎熬,经常彻夜难眠。最后,他告诉自己,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总应该去努力尝试,否则,永远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约翰开始追求里恩。刚开始,里恩并没有注意到约翰的爱意,她只是被这个有着坚强的生存意志的男人吸引,但这不是爱情。后来,她渐渐发现,儿子克莱顿特别喜欢约翰。由于儿子从小疾病缠身,很多时候也有过类似约翰的遭遇,他们在一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很多时候,克莱顿生病或者遇到什么麻烦,约翰比里恩还着急,总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里恩渐渐被约翰打动了,终于决定嫁给他。1999年下半年,约翰和里恩订婚,并准备结婚。然而,一个巨大的灾难向他袭来。

一段时间,约翰常常感到腹股沟处相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一个不幸的消息:他患了睾丸癌。听到医生的话,约翰差点儿疯掉——他多么想要一个孩子。

为了保住生命,约翰只得摘除睾丸。更糟糕的是,手术不久,约翰又得到一个更坏的消息: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估计他最多只能活24个月。

听完医生的话,约翰挥动着他铁一般的胳膊,在医院的床上乱打乱抓。他咆哮着:“为什么宣判我的死刑?我要到自己想死的时候才会死!”

回到家里,约翰鼓起勇气把患癌症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用看似很平静的语气说:“约翰,先是你的腿——砰!它们没了,现在是你的睾丸——砰!它也没了。我担心,下次你就只剩下一个头了。”约翰听完,大笑起来。是啊,他的生命中已经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再失去一些又何妨?

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约翰都在与病魔抗争。他阅读了大量关于癌症的资料,几乎成了癌症咨询专家。他到处咨询,希望人们能够给他的治疗带来一些好的建议。在此过程中,约翰始终都没有绝望、放弃。

2000年5月,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惊讶地发现,约翰居然痊愈了,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他。

2000年,约翰和里恩结婚了,同时还拥有6岁的儿子克莱顿。约翰很爱克莱顿,尽管克莱顿患有自闭症、肌肉萎缩症、大脑内膜破损和心肌功能障碍等病症,但约翰依然坚持说:“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最棒的人!”

约翰的一生似乎都在与恐惧、侮辱、病痛甚至死亡抗争,而他一直是最后的获胜者。回想往事,他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伤痛和苦难。面对命运,我们应该拥抱痛苦,笑对人生,而不只是与之苦斗。任何苦难都必须勇敢面对,如果赢了,则赢了;如果输了,就是输了。一切都有可能,永远都不要说不可能。”

约翰·库缇斯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一切可能性。看了约翰的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你还会自我设限、自我否定说“不可能”吗?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就必须在内心中建立起“我具备一切智慧与德能”的信念。要发自内心地相信:同样是人,别人能做到的事,我经过努力,找到正确的方法,也一定能做到;我并不比别人“缺斤少两”,在他人身上看到的才能,我也同样具有;如果我暂时还没有做到,并不是我不能做到,只是我暂时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只要我找到正确的方法,我就一定能成功!只要我真心想要成功,我就一定能成功!我们相信,一旦我们能建立起这样的信念,我们想不自信、想不成功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