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信需自我超越 人生低谷可坚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在人生的低谷也能坚守住,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自卑的感觉。

◎自信需自我超越

人生需有自我超越,解决现阶段的局限性。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促使自己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紧张状态。

19世纪70年代,在法国的瑟儿堡,有一户家财万贯的大资本家,家里有一个男孩,叫维克多·格林尼亚。由于家里有的是钱,父母对他又过分地溺爱,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他想干什么就让干什么,一切都任着他的性子来,这使他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游手好闲、骄纵放肆的恶习,成了一个有名的“二流子”。他对学业压根儿就不感兴趣,整天盛气凌人,到处称王称霸,甚至小小年纪就发展到近于荒淫的地步。家里有权有势,父母又宠着他,谁还愿管他呢?又有谁能奈何他呢?他继续在邪路上滑下去,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快要毁掉了。

可是有一次,有人给了他当头一棒,使他大受刺激。从此他顿然猛醒,毅然下决心抛弃恶习,弃旧图新,走上了正道。

有一天,瑟儿堡的上流社会又举行盛大的午宴。维克多·格林尼亚自然是少不了的出场人物,他大模大样地前往参加。在这次宴会上,他又被一位姑娘的美貌着迷了,傲然走上前去邀请她跳舞。这一次,维克多·格林尼亚万万没有想到,那位姑娘断然拒绝了他,并对他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大概是这位姑娘对维克多·格林尼亚的表现早有耳闻,故意要给他碰个钉子。这对格林尼亚来说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当时他非常狼狈和气恼,简直有点儿怒不可遏。可是当他打听到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从巴黎来的著名的波多丽女伯爵的时候,不禁吃了一惊,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冒失鲁莽。格林尼亚于是走到波多丽女伯爵的面前,向她表示歉意。格林尼亚又万万没有想到,波多丽女伯爵竟冷笑了一声,不屑地说:“算了,算了,请走远一点儿!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了视线!”格林尼亚当时羞愧得无地自容,心灵深处遭受到了剧烈的刺痛,并认识到自己过去那种自以为得意的生活和作风是多么没有出息,多么被人看不起!

格林尼亚也许原本是一块钢材,重锤之下终于迸出了火花。他憣然悔悟,决心与过去决裂,鼓起勇气重走一条新路,把失去的一切追回来。他深感自己过去的浪荡生活与家乡瑟儿堡的恶劣环境有关,与自己优越的家庭条件有关,于是决定离开瑟儿堡,离开家庭。格林尼亚离家出走时,给家里留下一封信:“请不要打听我的下落,让我刻苦努力地学习吧,我相信自己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

格林尼亚来到里昂,想进里昂大学学习。可是他小学、中学都没有好好学习,根本不够资格入学。但他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一位老教授,老教授把他留在家里,为他补课。格林尼亚废寝忘食地学习,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耽误了的功课全部补完,然后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

8年以后,格林尼亚由于以顽强奋发的精神埋头学习和研究,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里昂大学破格授予他科学博士学位。这一消息轰动了整个法国。他的故乡瑟儿堡更是一片欢腾,他的父母沉浸在幸福之中。瑟儿堡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但是这时的格林尼亚仍然为自己少年时代的荒唐行为悔恨交加,觉得无颜见家乡父老,并没有回家乡参加庆祝盛会。他再次下定决心,以新的成就来报答父老乡亲的盛情。

在此后的4年里,格林尼亚马不停蹄,勤奋努力,相继发表科学论文200篇,先后被里昂大学、南雪大学聘为教授。1912年,他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这时,他收到一封贺信,贺信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你!”这是波多丽女伯爵在病中伏榻写给他的。这使格林尼亚激动万分。他对这位女伯爵当初的严厉训斥和现在的真挚鼓励都无限感激!格林尼亚一生之中著有科学论文6000多篇,对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维克多·格林尼亚说:“如果能正确地对待自卑,它也能成为成功的本钱。”其实,自卑是自信的俘虏,自信需要自我超越,当你通过自身的努力树立强大的自信后,自卑也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了。

从自卑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从渺小到伟大的光辉灿烂之路,这条路人人都可以走,只要你相信自己并愿意改变自己,那么,就没有你走不通的路。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自卑不应该成为进取的阻力,相反,应成为发愤图强、走向成功的动力。

◎人生低谷可坚守

我们不仅要学会领略巅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还要学会享受深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低谷是人生的常态。也许,人生当中的低谷并不如巅峰那样耀武扬威、占尽风光,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坎坷、泥淖和密布的荆棘,但是,正因有了这些挫折和磨难的出现,才塑造了我们精彩的人生。

风生水起的房地产市场造就了很多建筑业精英,在建筑业这一行摸爬滚打多年,却依然干着自己的老本行,凭良心盖房子,用信誉去说话的陈华亮,即使多花钱,也要用最好的材料,这样才能盖出质量一流的房子,而自己才能“吃得香,睡得好”。他后来入选为《中国建筑骄子》。

陈华亮出生在小蚌埠镇的一个普通农家,还是少年的他就暗自发誓一定要跳出农门,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这个农家男孩走上了高考之路。1980年高考落榜后,心有不甘的他迫于家庭的重负只得先在市郊一个建筑公司找了份工作。但是机会还是辗转地来到他的面前,1984年,蚌埠电大首次招收工民建专业的学生,这次他说什么也不能让机会再次溜走了。

22岁的陈华亮再次回到校园,在城里上学一天要花几毛钱的生活费。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课余时间他就在建筑工地上推小车、搬砖头,一分一毛地攒着钱。

毕业后,陈华亮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质检科,当上了一名技术质检员。那时去各个工地检查,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雪交加,技术人员得骑着自行车驮着检测仪器去工作。为了争取时间,混凝土浇铸、钢筋的检查及隐蔽验收就得在当天完成,打着手电筒忙活到深更半夜是家常便饭。那时,一个月上百元的收入已经足以让他在一群同龄人中“抬头挺胸”,这些收入逐渐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

可是在一段时间的安定后,陈华亮毅然选择了“跳槽”,1992年,他进入市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当上了项目承包人。从一名技术人员换上项目承包人的新身份,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一块砖、一根钢筋都牵涉着工程质量的优劣,陈华亮带着施工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在工地上奔忙。说起当年放弃稳定的饭碗选择“自己干”,陈华亮说:“不能只顾自己安逸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平台,让亲朋好友都富裕起来。而且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努力挑战自我,渴望着通过这个途径实现自身价值,对家庭和社会多做一些实事。”

18年弹指一挥间,陈华亮的施工队盖出了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蚌埠日报社业务楼、阳光水岸小区、沁雅凯旋城、金地苑1号楼(淮上投资大厦)、沁雅锦绣城、金奥华府等一批质量过硬的建筑工程。工地上,陈华亮把工人安全和工程质量看得一样重要,他说:“工程质量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更是珍贵。”一位在陈华亮施工队里工作的安检员告诉记者:“只要一进工地,陈经理就会对我们反复强调安全问题,他常说‘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无小事’”。

“工人安全第一,工程质量更不能含糊,如果要我偷工减料,那我肯定吃不香,也睡不着,‘实实在在做人,脚踏实地做事’,是我的座右铭。”陈华亮说。正是凭借着这个“朴素”的信仰,他负责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工程称号。而他个人也是“荣光满满”,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安徽省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首届全国优秀建造师等荣誉披挂在他的身上。2006年,他入选《中国建筑骄子》的项目经理,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这些年,不少当年一起盖大楼的人都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身家上千万,陈华亮却选择了坚守一条路。他说:“选对一条路不容易,我是做建筑出身的,这才是我的强项,我希望在建筑这个领域能做得更出色,走得更远,盖出让所有业主都满意的房子。”

永远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因为,只有一个穿越了生命低谷的人,才是苦难的征服者,而不是挫折的臣服者。一位哲人说过,人生之树的伟大之处,不光体现在他蓬勃向上、蓊蓊郁郁的枝叶和树干上,还在于他埋头向下、孜孜以求的根须上。一个只懂得仰头而不懂得低头的人,是无法汲取生命的土壤所带给我们的宝贵营养的。

低谷处的崛起才是伟大的崛起。在我们生命的河道里,每个人都应该是一尾鱼,而不是像蝌蚪一样,一味地顺着安逸的水流而下,那样的生活虽然自在,却也时刻潜伏着被汹涌的溪水甩向岸边礁石的危险。真正倔犟的生命,应该是像逆流而上的鱼群一样,昂起头,一路顶水而上,那头顶上翻卷的浪花不就是最动人的诗章吗?那摇曳多姿的水草不也正在为我们鼓掌吗?在逆境里拥有一颗顺境的心,在逆流里怀抱着一颗顺流的憧憬,便没有人能阻挡你!

一颗没有在峡谷的溪水里洗礼过的心,我们不能说他不坚强,但他至少是不够坚韧的;一个没从低谷的丛林里走出的猎人,我们不能说他枪法不准,但他至少是不够勇敢的;一朵没有经过寒冬就绽放的花蕾,我们不能说它不够绚烂,但它至少是不够刚毅的;一粒没有被土壤和黑暗深埋过的麦子,我们不能说它不是粮食,但它至少不是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