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豁达、自信、开朗的性格更容易成功,拥有这样性格的人能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待自己的事业。一个人如果经常被孤独感笼罩,会变得情绪抑郁、精神委靡、寂寞忧愁、寡言少语。由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会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与人交往,甚至做出一种清高孤傲、气势凌人的姿态,故意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就会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使自己陷入更强烈的不良情绪体验之中。
◎认识“孤僻”
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孤僻常表现为独往独来、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如果与人交往,也会缺少热情和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有时看上去似乎也较活跃,但常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仿佛有点儿神经质,因而别人都不愿主动与之交往。
◎主要表现
孤僻常在以下几种情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自身不受别人理睬而不得不独处时,常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尊心受伤感,这时就会显得更加孤僻,从而不愿与人交往。
当与别人交往而当众受到讥讽、嘲笑、侮弄和指责时,常会产生神经过敏,以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这时就会闷声不响、郁郁寡欢,或者恼怒异常、撒手离去。
当遇到各种挫折时,常会产生虚弱感和自卑感而心灰意冷,这时就会自我孤立起来,闭门谢客,拒人于千里之外。
如果这些情景不明显或不存在,尽管时不时也会流露出孤僻的征兆,但一般未必有明显的自我感觉,即自己未必会意识到有孤僻人格表现缺陷。
◎产生原因
(1)幼年的创伤经验。
研究表明,父母离婚是威胁当代儿童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嘲讽等不良刺激,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境甚至诱发心理疾病。缺乏母爱或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子女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2)交往中的挫折。
必要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方法的缺乏,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屡屡遭到拒绝或打击,如耻笑、埋怨、训斥,使他们的自尊性受到伤害,久而久之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
◎克服孤僻
(1)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与他人。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缠绕;另一方面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
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恃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优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命不凡,认为不值得和别人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和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
(2)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
可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从而获得友谊,愉悦身心,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你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3)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议你尝试以下几种做法以提高自信:
①重新审视自我。你有没有试过在一张纸的左面列出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右面列出弱点和不足,不假思索地尽情罗列,然后再归类整理。此时,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平时不太留意的长处,而且优点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缺点的数量。
②适时地进行自我激励。卢梭曾经说过:“我不比别人更好,但我就是我。”这句话让我们很受鼓舞。当我们确实不如别人时,我们要试着对自己说:“我会抓紧锻炼自我,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要试着会对自己说:“只要全力以赴就不会愧对自己;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就会做得更好。”
③必要的时候应该放弃。与他人不必要的比较应该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应该放弃,百分之百的完美主义标准应该放弃。运用“二八定律”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即10件事情中做好了8件就应该感到欣慰和满足。
④培养某方面兴趣。在自己的优点、专长、兴趣中,找一样(刚刚开始时,一样就够了)来加以特别培养、发展,使之成为自己的专长。虽然还不是专家,但在小圈子中,一提到某件事,大家都会提到你。专长不必太困难,如弹钢琴、气功治病那么高深莫测,可以简单到做蛋糕、剪头发、游泳、看星星、记电影的中英文名称……什么都可以,有了专长,就有机会做主角。做主角,自然神采飞扬!
⑤肯定自己的能力。每天找出3件自己做成功的事,不要把“成功”看成登上月球那么大的事,成功可以是顺利跟医生约了治疗时间、上班交通一路畅顺、处理的文件档案没出一次错等,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有“成功”与“挫折”之分,一日至少顺利地做了3件事,又怎能说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呢?知道能把事情做好,等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可振作精神。
⑥计算已做妥的事。计算自己做妥的事而不是检讨自己还有多少件事没有做,人还没做的事永远多过已做妥的事。如果老想着这个没做,那个没做,便会越想越沮丧,结果就会真的觉得自己能力低,无效率,大为失意。但已做妥的工作并列出来,可是长长的一张单子啊,能力还真的高呢。这样想想,自信心便立刻大增。
(4)改掉交往中胆小的毛病。
首先,要时时想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堂堂正正的人,自己和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可不必“未曾开言矮三分”。人各有优势,通过交往,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只要你有信心,胆子就会壮大。
其次,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即把主动和别人说一次话,或主动邀请别人做一件事,当做一次胜仗来看待。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己,我主动与你交往,即使你不理我,我也算取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一旦你经常品尝到“胜利”的滋味,你的胆怯心理就会被逐渐克服。总之,要面对现实,主动和别人交往,树立信心,增强自尊,这样你会体会到与人交往是一件平常的、正常的事。多一分自信,胆怯就会减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