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庞是一个人心灵的晴雨表,是一个人内心消息的发布牌,是一个人的自我推荐信。一个人展示的是一张自信的脸还是一张自卑的脸,很大程度决定着他被成功欢迎,还是为失败所收容。自信走向成功,自卑通向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自卑是人生的慢性毒药,所以我们应该拥抱自信,拒绝自卑。
◎认识“自卑”
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不好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会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主要表现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产生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地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会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3)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对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的研究,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感。
(4)成长经历。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短暂,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5)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故他们产生自卑感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他们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他们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地接触社会上的人。
◎克服自卑
(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自卑的人往往倾向于接受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时,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自然会产生自卑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自己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
(2)善于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任何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增强自卑感。因此,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目标都不要订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必须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每次取得的成功体验,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是十分有利于恢复自信心的。
(3)坦然面对挫折,加强心理平衡。
自卑的人心理防御机制多数是不健全的,自我评价认知系统多数偏低。因此,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
(4)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
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自卑者如能多参与社会交往,便能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的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