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如果不受到他人的言行刺激,大部分人不会有攻击他人的念头。但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正常,因为你经常会有一种冲动去攻击别人。这令你恐惧不安!
这不是你疯了,也不是你有反社会人格,而是你可能正被攻击性的强迫观念控制了。
南女士就有这样的困扰。
南女士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很幸福:她的丈夫是一家研究所的骨干研究员,夫妻关系和谐,女儿漂亮活泼,她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福利颇佳。
但是,南女士的内心经常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幻想着自己去杀人,场景血腥。尤其是当她拿起水果刀或者其他尖锐工具时,都会有一种刺向家人的冲动。而更可怕的是,她的这种想法只对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才会有的,对陌生人或朋友却没有。这些怪念头像魔影一样挥之不去,而南女士本身特别害怕血淋淋的场景,因而这种对峙加剧了她内心的痛苦。
南女士现在住在高层的公寓楼上,每当她站在阳台或顶楼晾晒衣物时,她都有一种想往下跳的冲动,甚至会想象身体在空中飘落的感觉。更糟糕可怕的是,当她抱着4个月的女儿在阳台后或栏杆边上时,会忽然产生一种要把她扔下去的念头,然而,每次她都不由自主地把女儿抱得更紧,赶紧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事后,南女士总是大汗淋漓,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痛苦和害怕。
心理医生和南女士交流之后发现,南女士生长在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南女士从小就目睹脾气暴躁的父亲经常殴打哥哥,这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虽然她憎恨父亲打哥哥,但潜意识里又不断涌现出亲人互相残杀的念头,而这又严重影响了南女士的心理。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强迫性思考案例。强迫性思考的主要症状就是对自我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攻击性念头而感到苦恼,甚至觉得疯狂。这种攻击性困扰,轻则为对脱口而出的污秽或卑鄙语言感到恐惧,重则是对自己抱有暴力性、妄想性的念头而感到不安,这些念头多为杀人、抢劫、打架等冲动性的犯罪观念。
南女士对有血缘的亲属有攻击性,然后又把这种攻击性转向了自己,产生了一种毁灭和自我毁灭的恐惧念头。她那种因要刺杀亲人而发生的不安和恐惧观念纠缠在内心,而这种观念常常是不现实的,没有实质性的东西,是不合理的意识在内心中构成的冲突。
加州大学的杰弗里•施瓦兹教授还提出一些其他的表现,如担心自己可能造成了严重的惨剧,脑中不断闪现暴力画面,对自己是否已经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持一种非理性的担忧。
举个例子,有一位先生,严格遵守所有的道路交通规则,他没有撞到任何人,但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念头总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可能撞到了什么东西,是一个人!”这种出了“不存在的交通意外”的恼人焦虑,让他痛苦不已。
是不是只有攻击他人的攻击性念头才是强迫性思考呢?不是,更多的强迫性思考患者表现出的是受攻击的恐惧念头。比如,时常担心他人加害自己,或者为不能预测的灾难、事故而感到恐惧。
1909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发表了“鼠男”一文,文中介绍了一位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他有一种观念是“老鼠会咬屁股”,这是一种酷刑,他害怕自己和所在意的两个人——他的父亲和他爱慕的姑娘——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受到这种酷刑的折磨。举个例子,当他和姑娘分别的那天,他用脚将路中的一块石头踢到路边,只是因为想到几个小时后姑娘的车从那里经过时会碰到那块石头。然而,几分钟之后,他就觉得自己这个想法荒谬而跑回去把石头放回原位。类似如此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常常出现。
无论是南女士的伤人念头,还是“鼠男”的恐惧受攻击念头,实则是强迫思考,都与他们童年的经历和人格有关。事实上,徐光兴博士认为,许多强迫性思考者都具有受创性的人格,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存在受害的感觉。
比如,有一位男士有一种大逆不道的念头,即幻想弟弟和母亲被自己杀死。而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他产生这种念头是因为在其童年时代,母亲偏爱弟弟,他渴望父母之爱的念头得不到满足而心理受挫,所以产生了劣等感和不满情绪。
如果你常年被攻击或受攻击的强迫观念和强迫思考所折磨,那自我治疗的基础就是认识到这种观念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它与打算预防的事件并无现实的联系,并且你实行这种强迫行为只是为了缓和紧张情绪而不能从中获得快乐。在这之后,你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去寻找患病的诱因,并有针对性地治疗。
Keypoint:暴力性攻击念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担心自己伤害他人,另一个是担心他人伤害自己。这可能与你的成长经历有关。你应该能正确辨别哪些念头是合理的,哪些念头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