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

英国童话《小熊维尼》的作者艾伦•亚历山大•米尔恩是一位童话诗人。他的一首诗《线与方块格子》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走在伦敦的大街上,

我都会仔细地盯着我的脚步,

我要走在街道的方格子里,

还要避开狗熊的粪便,

因为那狗熊正躲在角落里,

准备吃掉那些踩到方块格子之间线上的笨蛋。

快回到你的巢穴里去,

我对它们说:“狗熊,看看我,只走在方块格子里!”

就像这首诗中写道的,人人都有小怪癖。虽然我们都希望它们不存在,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想法和习惯是一直没有办法改变的。然而,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被强迫观念围攻,自由意念失去了掌控;当我们的习惯举动变成了强迫行为,将我们拖入深渊,我们就会发现,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

强迫症,简称OCD,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官能症。具体来说,它是一个人将自我的思考和行为用一定的仪式机械地重复着,并且反复地、固执地、呆板地表现出来的病症。

几十年前,强迫症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古怪而罕见的病症。但事实上,现在每40个人中就有1个强迫症患者。在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了此病,而中国的患者大约有上千万人。一般,强迫症多发于人的青少年期和成年期早期。大量案例也证明,50%以上的强迫症患者在孩提时代就已经有“想念”“仪式”等各种烦恼不安的状况出现,但大多数家庭都对这种异常举动都没有加以注意,孩童本身又深深隐藏。所以,这种恶魔般的障碍经过压抑和沉默的酝酿,积年累月下来,最终变成了不可思议的、谜一般的症状,最终毁了很多人的生活。

简单来说,强迫症有两大症状表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侵入性强、不受欢迎的、引发紧张焦虑的念头和脑海中的画面。比如,你脑中有一段音乐很多年都难以停止,或有个数字怎么也驱赶不走。这个强迫性念头严密地围剿着你,向你进攻,消耗了你大量的精力,以至于使你生不如死。与其他一些不愉快的念头不同,那些念头我们适当开解就能消除,但强迫性观念不会消失,反而会不断地侵犯着我们的大脑,不管我们对其是多么的反感和厌恶。

心理学教授徐光兴认为,强迫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自我判断的不信任。患者性格中有不安的倾向,总在怀疑自己的任何行为,无法摆脱不安和内在的抑制不住的确认愿望。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位患者总是反复要别人告诉他,他开车没有撞到人。

强迫行为,是患者为了驱赶自身的强迫观念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感所实施的徒劳的举动。也就是说,它首先是以恐惧、不安的情绪作为内心活动过程为先导的,是一种性格化的行为。同强迫观念一样,它是人的自我意识不能调控的,因而不少人有一种特殊性质的、固执的行为。比如,反复清洗、反复检查、反复触摸,甚至会呈现出“奇妙的仪式”。

有人说,强迫行为,如避开黑色数字13.或者以一定的方式祈祷,都类似迷信行为。是的,但是它绝不等同于迷信行为。心理学专家认为,强迫行为患者的“仪式”已经远远超越了宗教迷信和日常习惯的范畴,是一种完全异质的东西。比如,有一位年轻女士,她的强迫行为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然后耗费1个小时的时间清洗墙壁。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3年时间。

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大部分患者本身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去清洗、检查或触摸的行为本身是荒谬的。但是,这种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根本挣扎不出它所制造的漩涡。

然而,为什么说它是徒劳的,甚至让事情变得更糟呢?因为从事这些强迫行为,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强迫行为暂时地缓解了某种观念所带来的不安,但是,随着这些强迫行为的持续或不断重复,我们脑中的强迫症将会越来越顽固,难以拔除。于是,患者不得不面对双重折磨——除了强迫观念的围攻,他们还不得不重复那些令自己感觉尴尬的、痛苦的强迫行为。

的确,强迫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但是,千万不要人人自危,觉得自己有一些怪癖,就一定是强迫症患者。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你可能只是强迫型人格,而不是患了强迫症,前者的危害比后者要小得多。

自测题:你有没有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考的情况?

1.你是否有强迫观念或者强迫性思考这方面的体验?

2.如果有,是过去有,现在有,还是一直有?

3.如果只是过去和现在偶尔出现,那么它是否有周期性?没有周期性的话,它是否只在特定情况下出现?

4.如果你一直有某种强迫观念,你是怎么应对的?

有强迫型人格的人,他的所谓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更像是怪癖或者是特异的行为。比如,一个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可能会留着一些老物件不扔,相信它有意义或价值;而对一个强迫症患者来说,他屋里可能堆满了那些他明明知道没有用、也不需要的垃圾。

在坚持完美这一点上,强迫型人格往往因为过于求全,所以一事无成。而强迫症患者,则会把已经相当不错的事情弄得更糟。

对于清洁和检查,我们知道,这些行为给强迫症患者带来的是痛苦,毫无快感。但是,有强迫型人格的人实际上却是在享受这种清洁,他们会认为:“家人都不太爱干净,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一样,那问题就不存在了。”或者,如果他们觉得外面脏,他们可能会每次出行都戴上口罩,备上消毒的湿纸巾。但是,强迫症患者可能会拒绝出门,而当家人出门归来后,他也会把家人“消毒”清洗一遍。

美国加州大学的杰弗里•施瓦兹教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男性多有强迫型人格,数量是女性强迫型人格的两倍;而在患强迫症这一病症上,男女的比率是一样的。

那么,如何通过自测,判断自己是否是强迫症患者呢?你可以做三套测试: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90项症状清单(SCL-90)以及YALE-BROWN强迫量表。另外,如果你有上述提及的强迫观念或行为,那么接下来要给自己打分。打分的标准是你这些强迫观念或行为每天浪费了你多少时间,对你日常生活的影响,或对你思想行为的控制力有多大。

不过,这些测试题的结果只是作为参考,并不能直接拿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强迫症,具体结果还是需要请教医生评估判断。

你是有强迫型人格,还是有强迫症?

一、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每天占用你多少时间

0没有

1轻度:每天少于1小时

2中度:经常闯入,每天1到3小时

3严重:频繁困扰,每天3到8小时

4极端严重:几乎占据了所有清醒时间

二、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对你生活的妨碍

0没有

1轻度:影响轻微,大部分生活不受影响

2轻度到中等的影响

3中度:对工作和社交有影响,但影响可控制

4极端严重:失控,对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三、对强迫观念或行为的抵抗

0没有

1念头很微弱,不需要抵抗

2大部分情况下尝试抵抗

3已经做出抵抗的努力

4完全向念头和仪式屈服,放弃了抵抗

上述的任意一条问题的答案,如果是“3”或者“4”,那么你就极有可能是强迫症患者。

强迫症是这样一个敌人:它给你发错误的信息,如“被污染”、“门没锁”、“我有罪”等,让你以为陷入怀疑和恐惧。你现在站在两扇门前,一扇门是“如果你这样做,你就该死”,另一扇门是“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死得很难看”。强迫症就像一个恶魔一样站在你身后,用长矛抵着你的身体,逼着你选择。

这个可怕的疾病损害的不仅仅是你健康的、丰富的人生。你每天和看不见的细菌、看不见的担忧战斗着,而这个战斗会让你筋疲力尽。你为什么觉得疯狂?是因为你在其他方面的心智都很健全,所以当你被强迫症袭击时,内心的无力和沮丧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信心,阻止强迫症吞噬我们的生命。

Keypoint:强迫症是一种恶魔般的障碍,无论你怎么选择,他给你的都是死路。面对这祥一个对手,需要一个真正有决心、有信心、意志力坚定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