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感——语言表达的催化剂
画面感就象是在布景,你的故事最好需要有画面感。不然人们会索然无味。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
“我今天在餐厅看见个姑娘,很正点!”
你的兄弟们可能会说“无图无真相”“没照片你说个鸡巴!”
那么我们来换一种表达方式:
“二楼的空间并不大,零零散散的摆了几张桌子。余光告诉我,有几个身材火辣的美女正坐在这里吃饭。我没敢抬头扫视四周,默默的跟在女友后面走到一个空餐桌面前坐下。坐定之后我抬起头。斜过我女友的脸,两点钟方向有一桌三个女生组成的小团体。其中一个女生面对我。
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死娘炮,我惯性的瞄了她几眼。
黄色的中分,很平顺。一身清凉至极的露肩装。露出圆润滑腻的珍珠肩。两条大长腿白的反光。脚底穿着一双透明彩丝带的玻璃凉鞋。足踝浑圆线条优美,十个脚趾头上丹蔻朱红,抹着鲜艳的指甲油。
如果不是女伴在身边,这种进入我涉猎范围的尤物,我怎么可能放过她。”
你是不是已经可以想象到想要描述的画面了?你是不是不看图片,也能想象出那个女生的样子了?这就是通过画面感带来的即视感,或者既视现象,也可以翻译成“幻觉记忆”,指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简而言之,让你感觉“身临其境”。
让我们来看一看,哪些“东西”让这段文字有了画面感,有了灵魂。
(1)形容「细节
“零零散散”“火辣”“习惯性”“平顺”“清凉至极”“圆滑细腻”“反光”“透明丝带”“浑圆”“线条优美”“丹蔻朱红”“鲜艳”细节让形容更准确!
(2)描述「动词」
“余光”“扫视”“默默地”“坐定”“抬起”.“斜过”“露出”“抹着”动词让微观更精准。
(3)给予「数字」
“几张桌子”“几个身材”“一个空桌”“两点钟”“三个女生”“两条”“十个脚趾”“涉猎范围”数字让布局更清晰。
想要有画面感,「具象客观」的部分必须占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