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锚(Anchoring)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它源于NLP(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神经语言学),指的是透过某些气味、声音、手势、动作、话语、想法等媒介的触动和引发,让我们迅速转换自己的心理与生理状态,以渡过眼前的低潮或难关。心锚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原因在于人类对周遭的生活与发生的事情,不断地试图定义和回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社会文化的牵制以及过去的生活经验等,都不断地形塑我们对各种人及事物的定义。
以读书这件事情来说,某些父母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而且认为考试的分数高等于书念得好,甚至是好学生的代名词,于是非常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够优异。在他们的定义下,在学校或联考拿不到高分,就表示不是认真念书的好孩子,以后也将成为社会中的loser(失败者)。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件极端不能接受的事情,于是他们会用循循善诱、打骂教育或言语讽刺等各种方式,试图让自己的孩子认真读书、成绩变好、大学顺利毕业甚至拿到硕博士学位。
但也许对另外一个家庭的父母来说,读书指的是学习知识与个人提升,跟考试成绩无关;读书是充实自我和脑力激荡的过程,它应该是终生的习惯,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高分的短暂行为。犹有甚者,某些父母还担心学校的制式教育方式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与学习动机,因此故意不把孩子送进一般的公私立学校,而是进入以开放式和启发式教育精神为导向的森林小学、中学,甚至是在家教育。
我看过最极端的例子,是台湾旺旺集团和中时媒体集团的董事长蔡衍明先生,居然不让自己的孩子高中毕业之后继续进入大学就读,而刻意让他仅有高中学历便投入职场,跟在父亲身边学习如何做生意。蔡先生的观点是,书读得越多,应该说学历拿得越高,就越容易眼高手低,自以为是,恃宠而骄,目中无人,这样在干事业时不但容易到处树敌,也容易在失败后因为自尊心作祟不肯向人低头,或者直接认输,以至无法东山再起。于是,尽管他和他的儿子都身家过亿,却还是仅有高中学历而已。他强调,学历比人家低才容易谦虚,也才容易听得进去他人的建言,避免刚愎自用导致失败的下场。
同样是读书,却因为定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行为,也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每个人的人生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定义不同,于是采取不同的行动,进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再举一个例子,面对犯错这件事,某些人会把错误的行为及其带来的结果扩大化,导致日后想要采取任何尝试时,都裹足不前胆战心惊,因为他们觉得错误带来的伤害太大,对他们心理造成了太大的阴影。但也有人把错误当饭吃,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尝试并且犯错,才能从错误中学到教训。这比完全不去尝试,虽然不会犯错,但更不可能有什么突破的人生,要有意思得多。大家看看,对事情采取不同的定义,是不是真的就会有不同的行动,也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所谓的心锚,则是触动你某种感觉、想法和回忆的催化剂。例如,我前面提到的蔡衍明和他儿子的故事,对于某些因为自己学历不高而倾向于妄自菲薄的人,就是最好的正向心锚。因为当他一自怨自艾、抱怨连天之时,只要刻意让自己想起我说的这个例子,又或者去看更多关于蔡老板的故事,便能兴起一种有为者亦若是、学历比不上街头战场实力的想法,进而重新看待自己的价值,抬头挺胸,做出最好的表现。这就是运用心锚的力量马上转换自我心理状态的方法。
心锚可以是故事、影像、触碰,甚至是声音。例如,大家小时候都看过史泰龙编剧及主演的电影《洛奇》,近期则有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以及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些电影里面都有一些让人难忘的音乐和画面,可以当作个人遭遇挫折或沮丧时的最佳心锚。我自己就喜欢在心情低落的时候重看电影《洛奇》,只要一看到里面洛奇为了训练自己不断地健身,并且在台上被击倒后一次次站起来的画面,搭配里头振奋人心的音乐,马上就让我热血沸腾,沮丧的心情和士气便能再次高昂起来,为寻求解决眼前困难的方法而努力。
我们还可以上网搜索关于力克·胡哲(NickVujicic)的视频。力克从一出生就是一个“怪胎”,他没有四肢,必须忍受他人异样的眼光,以及自己心中的自卑。他曾经三次尝试自杀,终于在十岁那年,因为无法忍受家人将因为他的死而终身悔恨,转念一想,决定终止自杀念头与尝试。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对自己的快乐、自己的人生负责。他还想到,如果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岂不是能成为史上最激励人心的故事,可能还能帮到那些曾经受伤和绝望的人们?于是,他到世界各地演讲、写书,把他的生命故事分享给别人,感动人心,也振奋了所有曾经沮丧的人。人生不设限,只要你不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你的世界便无限宽广,没有边界。
透过我介绍的这两个影片,以及它们的背景配乐,相信正在看书的你,一定也回想起某些曾经让你振奋不已的故事,让你心情为之放松的音乐,以及让你破涕为笑的笑话。只要能妥善运用这些工具,它们都会是你转换低落心情的最佳心锚,你将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永远处于巅峰。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装置如此地方便,能随时上网的地方又如此地多,你可以把这些影片、音乐和激励故事存在自己的随身装置中,一遇到挫折困难时就拿出来听,拿出来看,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等习惯成为自然之后,你只要闭上眼,花个十秒在脑中想几个画面,立刻就能神采焕发,精神抖擞,微笑面对眼前的失败和挫折。
那么,上面学到的NLP定义决定法以及心锚,又可以怎样运用于克服紧张、精进我们的演讲技巧呢?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当你下次需要上台演讲或公开发言时,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把它当成是演讲,而是“分享”,不是等着别人的刁难和批判,而是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提出来跟在座的所有人交流,当作是一场集思广益的分享会。如此一来,你的紧张感便会大幅降低,能更从容自在地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有条不紊地分享出来。
而针对克服紧张的心锚使用与心境转化,则可以在上台之前,紧张得心跳加速双腿发软之际,找张椅子坐下来,听一段平时最喜欢的交响乐、看一段自己最喜欢的短剧,或者用MP3听听自己从网上下载的演讲大师例如安东尼·罗宾、约翰·麦斯威尔或大前研一的演讲,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脸部因为短剧的幽默而放松,或想起大师们上台时从容不迫、极具魅力的台风,甚至把自己待会儿上台的形象跟大师的影子做结合。当你进入这样的状态后,会忽然发现自己的自信心得到极度的膨胀,然后你便刻意带着满满的信心,走上讲台,做出一场属于你自己的最棒的演讲!
以我自己为例,大家看我平时在台上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不断练习、运用预示的力量,并且适当地自我欺骗后的结果呢?而且不瞒各位,我在受邀前往演讲的时候,因为刚开始名气不大,某些主办单位的宣传功力又不足,真的时常遇到台下小猫两三只的状况。面对台下听众不到十人,甚至只有五六人的状况,一些排场比较大、自尊心比较强的讲者,要么生气地拂袖而去,要么意兴阑珊地草草虚应了事,只求时间赶快过去。但我从来不会这样!
遇到观众少的时候,我同样也能异常兴奋,而且我会告诉现场的同学,像我做演讲这一行的,跟歌唱家或歌星艺人也没什么两样,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听我说话,我就有责任上台说下去!而且,只要有一个人听了我的演讲,并且真的采取行动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对我就是莫大的鼓舞。
每当我这样说时,台下的同学也都为之一振,现场效果出奇地好,甚至因为会场热烈的互动与震天的笑声,引来其他路过同学的参与。私以为,连这种小规模,甚至我自己都有点觉得自己大概是没什么吸引力、自尊有些受损的场子,若都能表现得精彩绝伦,那我遇到大场子的话,岂不是更加兴奋莫名,更能鼓舞群众热情,让笑声和掌声掀翻屋顶?总而言之,不管怎样的场合,我都认为是训练自己演讲能力和处事心态的最佳训练场,它们不断堆高了我的实力,也让我渐渐声名远扬。
再偷偷告诉大家,每次我在做演讲的时候,不管台下有多少人,哪怕只有五到十人,在我眼中仿佛都是千军万马,而我就是那个手舞大旗、举着大刀引领军队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的将军,而且每到一个不同的城市,我心里都有种征服天下、打下江山的感觉。你问我演讲时的自信如何累积,我认为只有像这样经过一场又一场的实战,搭配心中正面的想象,才能不断进步,臻于化境。
我在《你就是自己的激励达人》(简体字版的书名为《我的自励书——搭讪教主成长笔记》)中,还提过一个我大学时期参加演讲比赛的故事,因为它是“适当地自我欺骗”的经典例子,特别提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是在1997和1998年,我连续两年得到了大专演讲比赛的冠军。当我1997年第一次参赛的时候,心里真的紧张不已,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演讲比赛,之前可以说毫无经验,只有在小学5年级被班导师派去参加全校演讲比赛当炮灰,铩羽而归的惨烈过去。但我为什么会想要参加这场演讲比赛呢?
原因就在于,上了大学的我,因为念的是哲学系,非常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参加校内转系、校外的转学考又都失败,于是左思右想能够突破重围、扭转乾坤的方法。后来终于想到一个方法,就是借由参加比赛、举办活动,来累积自信与经验,以期毕业后找工作时能靠非学术方面的经历吸引面试官的注意,最终获得一份工作。其中,若是能够在演讲比赛中得名,岂不是最好的资历?
因此,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准备这场演讲,每天对着镜子练习,甚至把演讲内容录下来,每天走路听、睡觉听,务必使自己在正式上场时能一字不差,掌握好时间,做出最佳表现。结果你猜怎么着?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我就得了第一名!请注意,这可是全台湾地区高校演讲比赛第一名呢!
这件事给了我深入思考的机会,对我之后的人生有极大的影响。首先我深刻了解到,我们做每一个新尝试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担心,但那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以我为例,当时我很担心,既然是全台湾高校的演讲比赛,各校只能派一名代表,那么想必会有一场激烈的校内初选,我该不会在这场厮杀中便败下阵来,根本没有最后代表学校参赛的资格吧?结果,我念的政治大学根本没有所谓的初选,原因是只有我一个人看到学校公布的这则消息,也只有我一个人有意愿参加。承办的老师心想没办法,“没鱼虾也好”,既然没有其他选手,那就顺理成章让郑同学去试试吧。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很多时候你裹足不前,因为害怕失败不敢去做某些尝试,例如申请奖学金、争当学校代表怕竞争对手太强,甚至是追求心仪的女孩怕她已经有男朋友,其实都多虑了,事情根本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最棒的是,往往其他人因为也像你一样,把一切先认定为不可能,所以连尝试都不尝试,这时你凭着一股傻胆,“先去再说”,往往这个机会就落在你头上了。要知道,许多的规定和原则,其实都是用来吓唬那些“不是真心想要的人”,你只要真心想要,并且付诸行动,老天往往就会给你一个天大的好处和机会。
我的另一个重大发现是,许多人在知道我得到第一名回到学校后,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说我一定很厉害,才能够打败群雄,拔得头筹,但只有在现场参赛的我才知道,我得到冠军的原因,实在不是因为我很强,而是因为对手实力平平,我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荣耀当然降临在我头上。于是,当你想要争取一个机会或参加比赛和活动时,要知道,去就对了!因为你的对手,可能根本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实力强大,又或者他实力不错,但是懒惰没有准备,抑或骄傲轻敌,这时你像我一样做好万全准备,那么即使天生资质不是最好,也一样能后来居上,超越对手。
第二年我食髓知味又去参加了一次,再拿到一次冠军。这对我的影响是,我从此在心里便觉得,我是永远的冠军。于是之后在任何的场合,只要需要开口说话或演讲,我都觉得自己会是那个最优秀、表现也最佳的讲者。透过这两次我因为对手实力不够强而顺利拔得演讲比赛头筹的契机,我“骗”过自己,给自己一个“全国最优秀”演讲者的催眠,当有着这份自信以后,我就真的变成其他场合的第一名了。
因此我常说,当你能力还不足的时候,适当地自欺,以及放胆采取行动,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然后让这次自欺及大胆行动产生的良好经验,成为你的心锚,你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时,都有一个光荣的过去可以回想,当作是激励自己的心锚,随时调整情绪,进入最佳状态,那么,你就真的会在那个场合中,成为人人称羡的演讲高手,做名副其实的第一名!
小锦囊
准备好能帮助你转换心情,调整状态的影片、照片、文字、音乐,放在你的手机和MP3里,一遭遇挫折困难心情低落,马上拿出来转换自己的状态!还有,想做什么就去做,因为做了才有机会,不做注定只有失败与懊悔。
延伸阅读:《激发心灵潜力》《唤醒心中的巨人》——安东尼·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