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保护性强制力还是惩罚性强制力的一项主要区别就是使用强制力的人唯一的意图,保护性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而惩罚性强制力是为了惩罚(通过恐吓、使用体罚或企图引发羞耻感或罪恶感)。以下情景中,请在老师清晰运用保护性强制力的例子前画圈。
1.午休时间,老师看到一个学生打了另一个学生。老师担心有人会受伤,就让打人的学生马上去校长室,直到她能去跟他谈话。
2.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回答。老师想:真没礼貌!我要让你好看!然后让学生放学后必须留下来。
3.一位家长来到班里播放他们一家到巴西旅游的照片。在播放照片时,一个学生发出很大的声音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老师制止了好几次都没效果。万分沮丧的老师想要班里剩下的学生能专心看照片,便让那个学生去走廊上坐着,直到照片播放完。
4.当老师注意到一群学生正在拿棍子互戳,她告诉他们:“马上停止,免得有人伤着。我想让你们过来坐下,直到你们一起想到一个安全的玩法。”
5.老师对学生说:“我一直跟你们说别朝其他人扔球,但我还是看到你这么干。下面两个课间你就在班里待着擦黑板吧!”
6.老师离开了教室5分钟,回来发现学生们跑来跑去,而不是照她之前说的在座位上读书。她说:“看起来你们不知道怎么坐在座位上,午休的头10分钟你们就练习坐在座位上吧。”
7.老师对班里的学生说,最近的标准化考试中低分人数太多,她很失望。然后,她开始发考卷,每发到一个学生就把他的分数念出来。当发到最低分的时候,她还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8.一位学生在走廊里跑得飞快,撞到一位老师。老师喊他别跑了并请他坐下来。她接着解释了在学校建筑物内禁止奔跑的原因,举出了因为在走廊上奔跑而造成伤害的例子。
我对练习七的回答:
1.如果你在这个数字上画圈,我们的意见一致,这个情景中老师很可能是运用了保护性强制力,而不是惩罚——假定她相信校长不会惩罚那个孩子。
2.如果你在这个数字上画圈,我们的意见不一致。老师的想法显露出的评判,常常伴随惩罚的意图。
3.如果你在这个数字上画圈,说明对于这是不是个保护性强制力的明确例子,我们的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给出的信息不能判定老师的意图。
4.如果你在这个数字上画圈,我们的意见一致,这是个保护性强制力的例子。
5.如果你圈了这个数字,我们的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给出的信息无法判定老师的意图。我倾向于假定其意图是惩罚。
6.如果你圈了这个数字,我们的意见不一致。同上一个情景一样,老师的意图不明确。我倾向于假定其意图是惩罚。
7.如果你圈了这个数字,对于这是不是保护性强制力的例子,我们的意见不一致。公开宣布考试成绩,持续向低分学生表达她的失望,我会将老师的用意解读为通过引发愧疚来惩罚学生。
8.如果你圈了这个数字,我们的意见一致。老师的想法与保护性强制力的理念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