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以伙伴方式参与目标制定,并不像起初看上去那么激进。无论学生作为伙伴决定他们目标的权利是否得到认可,学生仍然有选择。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老师和行政人员用建议的方式给出目标(当然,假定这些目标都有丰盈生命的可能),而非强制性任务,会有更多学生选择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换句话说,丰盈生命教育和控制体系教育的差异,不是前者给出选择而后者没有。两者的差异在于,丰盈生命教育重视和尊重这种选择,而在控制体系教育里这一点却很含糊。
我跟美国一位大城市的高中校长交流时,我提出让学生参与学习决策,他对此非常生气。他驳斥道,有些决定不能让学生做。我请他举个例子。
他说:“本州法律规定未满16岁必须去上学,所以,上不上学这件事他们别无选择。”
我觉得有点滑稽。当初我为什么会去他的学校呢?校董事会聘我与他们城市每天旷课率高于30%的学校一起工作,希望我能为学校想想办法来提高教育对学生们的吸引力。虽然那个校长声称学生们不能选择上学与否,但至少30%的学生意识到他们有这个选择。
当天下午下课时,一位老师对我说:“如果你想看点好笑的,你得到我们学校来,看看校长向学生们宣布必须每天上学时,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那30%该听到这些话的学生根本不在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