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五:这是同理心聆听吗?

如果你想做个练习看看我们对于同理心的理解是否一致,请找出角色B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内在状态的对话,并在前面的数字上画圈。

1.角色A(学生):没有人喜欢我。

角色B(老师):不,他们喜欢你的。只是因为你太害羞,他们跟你不熟。

2.角色A(学生):我不会做这些数学题。我很笨。

角色B(老师):你感到很挫败,希望能更多理解数学?

3.角色A(家长):我女儿什么都不跟我说。

角色B(老师):你有没有试试多听她说?

4.角色A(校长):你要把你学生的考试成绩带起来。

角色B(老师):你有些担心,希望保护我们,免得因为成绩低我们可能会遭遇不愉快的后果?

5.角色A(学生):帕特总是老师的宠儿。

角色B(老师):我常请她帮我,你感到很生气?

6.角色A(学生):我讨厌学校。

角色B(老师):我太理解你的感受了。在我这么大的时候我也不喜欢学校。

7.角色A(学生):别的班比我们休息的时间长,太不公平了。

角色B(老师):他们年龄小啊。

8.角色A(家长):你给学生留的作业太多了。我女儿每天晚上都写到直哭。

角色B(老师):你是不是担心女儿的健康和幸福?

9.角色A(学生):我不想谈这件事。

角色B(老师):如果你不谈,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件事。

10.角色A(学生):我不想让铃响,我还没讲完故事。

角色B(老师):你是不是感觉有点沮丧,因为你真想现在讲完你的故事,并且也快要讲完了。

这是我对练习五的回答:

1.我没有圈这句,因为我听到角色B先给予安慰,然后做出分析,而不是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

角色B或许可以说:“你感到伤心,因为你真的想要有朋友?”

2.如果你圈了这句,我跟你的意见一致。我听到角色B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表达的内容。

3.我没有圈这句,因为我听到角色B给出了建议,而不是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

角色B或许可以说:“你感到难过,因为你希望跟女儿多些连接?”

4.如果你圈了这句,我跟你的意见一致。我听到角色B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表达的内容。

5.我听到角色B要为角色A的感受承担责任,而不是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

角色B或许可以说:“你感到生气,是因为你希望有更多帮忙的机会?”

6.我听到角色B以为他(她)理解了,接着谈论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

角色B或许可以说:“你感到挫败,这门课需要多一些的帮助,是吗?”

7.我听到角色B在解释,而不是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

角色B或许可以说:“你有些气恼,因为你希望学校里的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8.如果你圈出这句话,我跟你的意见一致。我听到角色B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表达的内容。

9.我听到角色B在给出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角色B或许可以说:“你有些心烦,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体会自己的感受,是吗?”

10.如果你圈出这句话,我跟你的意见一致。我听到角色B用同理心倾听角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