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就是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改变人们的行为,或是得到我们想要的,非暴力沟通不适合我们。如果我们渴望他人只有在他们真心愿意,并带着爱去做的时候,才对我们的请求说“是”,非暴力沟通是为我们准备的。

非暴力沟通的目标是建立有品质的连接,让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我们使用这种语言,并不是试图让人们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当人们相信我们竭力追求的是有品质的关系——以诚实和同理心为基础的关系——以及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他们会相信,我们的请求确实是请求而非命令。

因此,之前那个想重新安排教室的老师,如果渴望了解为何学生不愿意挪动座位,她或许会发现,那位学生视力有问题,想要留在教室前面坐。在双方对话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有可能就会自愿挪动自己的座位为化石展台留出空间。这样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没有人会被批评或陷于内疚。

关于要求,我自己的孩子们给我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不知何故,我觉得作为家长,我的职责就是发号施令。我的孩子们让我学到,我尽可以提任何要求,他们仍旧什么都不会照做。

如果你觉得因为你是家长、老师、校领导,你就有责任改变他人,让他们规规矩矩,那确实是一堂有深度的教我们谦卑的课。我的孩子们让我学到,我无法让他们听命行事,而只能让他们后悔没有照做。他们更让我明白,我如果傻到让他们后悔没照做,他们之后的行为会让我更加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