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让生命更美好的请求

假定你的学生这周已经5次没做作业就来上你的英语课了,由于你已经决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对待你的学生,你把说他懒和不负责任的话都咽回去了。相反,你告诉他你的观察,不带一点评论(“当你回答我的问题,说你没有阅读这项作业”),告诉他你的感受(“我感到困惑”),并把感受联系你的需要(“因为我需要帮助我的学生学习,如果你不阅读,我不知道你要怎么学美国文学”)。到这一步还不错。

最后一步是清晰表达你的学生可以做什么来满足你的需要。这有时候是最难的一步。你让他读《费恩历险记》(HuckleberryFinn)的某些章节已经5次了,他并不照做,所以再让他那么做也没有意义。你要做出怎样的提议,才能与他建立连接,并且最终让你们双方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呢?

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让我们思考一下非暴力沟通的请求是什么。首先,非暴力沟通表达的是我们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当有人告诉我们什么事情不能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我喜欢举的例子是,老师告诉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觉得其他小朋友惹她的时候不能拧他们。所以下一次一个孩子拿走她想要的玩具时,她用牙咬了那个孩子。

除了提出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提出的请求还要包括具体的行为,避免模糊、抽象的语言。当我们用清晰的行动性语言表达请求,我们增加了他人友善回应的可能。

一组漫画有趣地表现了在提出请求时,模糊或有歧义的语言会造成怎样的困扰。画面中一个人掉到了湖里,还不会游泳。他向他在岸上的狗喊道:“莱西,快去找人帮忙!”下一幅图中,他的狗躺在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椅上。

一次我应邀去帮助一些高中学生,他们认为校长有种族歧视,所以对校长有些不满。一位熟悉这群学生的牧师,留意到他们正在计划用暴力方式报复校长。他对此忧心忡忡,要学生们跟我见面。出于对牧师的尊重,他们同意了。

在会面中,学生们一开始就表示他们坚信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听过一些解释之后,我建议他们搞清楚究竟要向校长提出什么请求。

一位学生不耐烦地说:“那有什么用?我们已经找过校长,告诉他我们想要什么,他说:‘滚出去!我不需要你们这些人告诉我要怎么做。'”

我问学生们他们提出了什么请求。他们告诉我,一开始他们先跟校长说,他们不想他干涉他们的着装和发型。我跟学生们分享我的看法,如果他们表达他们想要什么,而不是他们不想要什么,他们或许会收到更为积极的回应。

他们接着告诉我,他们已经告诉校长他们想要更为公平的对待。我再一次跟他们分享了我的看法,我相信如果他们提出请求的时候,能描述希望的具体行动,而不是用一个像“公平对待”这样模糊的表述,他们或许会收到更为积极的回应。

我们一起找方法,使他们可以用积极的行动性语言表达请求。在会谈结束时,学生们清晰列出了他们希望在学校实施的38项行动。

会谈第二天,学生们再次去见校长,对校长表达了他们的请求,只是这次他们用了我们之前演练的清晰的行动性语言。当天晚上,他们兴高采烈地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校长同意了他们全部的请求。三天后,校区代表给我打电话,请我去把我教给学生的方法也教给行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