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会让我们更强烈地意识到,他人的言行激发了我们的感受,但绝不是原因。我们的感受源于我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以当用积木打了莱昂内尔的头的时候,莎伦并没有让老师感到害怕,老师感到害怕是因为他需要确保教室里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和幸福。如果那一刻他的需要是休息,因为他前一天夜里照顾生病的孩子没睡好,他可能会感到精疲力竭而不是害怕,他可能会检查一下莱昂内尔的头皮有没有受伤,而完全不管莎伦,因为他实在没有力气了。
对他人的解释、批评、诊断、评判都是对我们未满足需要的悲剧性表达。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说:“那不公平!你从不选我!”学生或许是在表达他公平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说:“你这周每天都迟到。你根本不在意你有没有学到东西,是吗?”老师可能在表达他对感谢的需要未被满足,他每天都为班级做了准备和计划。
用这种间接的方式表达我们的需要,往往事与愿违。越是直接把我们的感受联系到需要,就越容易得到他人友善的回应。另一方面,当我们的需要通过解释和评判来表达,他人会更容易听到批评。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如果人们听到任何类似批评的言语,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都放在防御或反驳上,而很难放在友善的回应上。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并非从自身需要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被言传身教的思考方式反而是,我们的需要未被满足时,他人做错了什么。因此如果学生没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会说他们“懒”,如果作业落在家里,就是“不负责任”。我的经验一再验证,从人们谈论他们需要的时刻开始,而非谈论他人的过错,找到满足每个人方法的可能性会大幅提高。
人类共有的一些基本需要:
自主选择
选择梦想/目标/价值
选择实现梦想/目标/价值的方法
庆祝/哀悼
庆祝生命的创造和梦想实现
哀悼失去:亲友离世,梦想破灭,等等
一致性
真实
创造
意义
相互依存
接纳
欣赏
亲密
社群
体谅
服务生命
心理安全
同理心
诚实(可以让我们从自身的局限中学习的、赋能的诚实)
爱
肯定
尊重
支持
信任
理解
滋养身体
空气
食物,水
运动/锻炼
保护生命(免受病毒、细菌、昆虫、食肉动物的伤害)
休息
性表达
住所
身体接触
玩耍
乐趣
快乐
精神交流
美
和谐
启迪
秩序
和平
我把建立一个如上的需要词汇表看作是一个持续的工作,总是欢迎对它进行修改和添加。我的一个教师朋友创建了她自己的需要词汇表,她发现在与孩子们互动的时候很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