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的一个重点是有能力表达对别人行为的观察,而不掺杂任何听起来像指责的评论。我的经验是,如果人们听到指责,任何人的需要都很难满足(例如,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指责更容易引发的是防卫性争辩或反驳而非合作。
即使他人遂了我们的心愿,他也很可能是出于羞愧、内疚或者害怕惩罚,而非出于满足任何人需要的愿望。当人们出于这些原因做出选择,任何一方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人会付出代价是因为,这些行为会因其意图而丧失其人性的光芒。我们会付出代价是因为,当我们与人性的丧失联系在一起,他人为我们的幸福做贡献时的喜悦会减少,甚至造福我们的意愿也会降低。
作曲家及诗人鲁思·贝本梅尔(RuthBebermeyer)写下了这首歌,帮助孩子们学习不带评论的观察:
我从未见过什么懒汉;
我见过的他,未曾在我目力所及跑步,
我见过的他,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某个下雨的日子里待在家里。
但他不是个懒汉。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真的是个懒汉,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贴上了“懒惰”的标签?
我从未见过什么傻孩子;
我见过这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能理解或始料不及,
我见过这个孩子的看法与我的不同,
但他不是个傻孩子。
请在你说他傻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傻孩子,还是
他知道的事情和你知道的不同?
我使劲儿看了又看,
却从未看到一个厨师;
我看到的是一个人,为我们的餐食调配食材,
那个人点燃灶头,看着炉子上正烹饪着的肉食,
我看到的只是这些,而不是厨师。
请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位厨师,还是
有个人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有些人所说的懒惰,
另一些人却说那是淡泊人生;
有些人所说的愚蠢,
另一些人称之为看法不同。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在所见中夹杂我们的观点,
我们便可以避免混乱。
可能你还有困惑,
因而,我还想说的是:
我知道这只是我的看法。
——鲁斯·贝本梅尔
我说的观察,可以是看到、听到、摸到,可以用摄像机记录下的东西。观察是描述性的,而评论则包含我们对观察做出的推断。非暴力沟通并非建议我们做到完全客观而不加一点评论。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观察到的、我们的感觉如何以及我们看重的。不过对孩子大吼:“莎伦!这样也太狠了,怎么能拿积木打莱昂内尔的头!”与后面的表达很不同:“当我看到你拿积木打莱昂内尔的头,我很害怕,我希望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很安全。”
要说清楚纯粹的观察和带有评论的观察的区别,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下表:
表中右列的例子中,有些包含了评论,作为评论表达出来而非事实;其余的没有包含评论,只是纯粹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