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自然时序

对于正处在热恋之中的情侣来说,他们只能看见眼前的甜蜜,而不去考虑明天的现实。一谈到这个话题,可能就会有许多过来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然而,大多数人始终相信这样的鸡汤文:“我们既不能徘徊在过去,也不能生活在将来,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因此,有人会抱怨:我们就不能让事情保持现状吗?为什么一定要逼着我们给现在的关系下个定义呢?这样说的人往往很害怕改变。亲密关系也是有生命的,就像所有的生命一样,亲密关系同样需要滋养。因此,每对情侣都应该珍惜眼前人,好好呵护亲密关系,否则再美好的恋情也会凋零枯萎。如同飞鸟乐队唱到的那样:“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稳定的伴侣关系。那么,一段关系的自然节奏是什么?该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呢?

20世纪70年代末,当同性恋伴侣关系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两位心理学家决定对其进行研究。戴维·麦克沃特博士和安德鲁·马蒂森历时5年,在加州追踪了156对20~69岁的男性同性恋伴侣,发现他们的关系发展可以被划分为6个阶段。我以麦克沃特博士和马蒂森的发现为基础,研究了30年间找我做咨询的情侣和夫妻,总结出适合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在内的一切伴侣的相处之道。

亲密关系的第一个阶段叫作“合二为一期”。处于迷恋期的情侣们只想整天腻在一起,仿佛世界末日都与他们无关。对于他们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旦分开,就会感到手足无措,因此他们之间不分彼此,心里总是惦念着对方,动不动就会互送小礼物,还经常迫不及待地在朋友面前秀恩爱,完全无视别人的感受。很多人以为自己和伴侣可以这么一直幸福下去,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32岁的调解员托马斯就遇到了类似的困境:“我们刚刚恋爱的时候,即使我知道她不在家,也会从她家门前路过,只为了透过窗户看到她房间橙色的墙壁,想象她在那里吃早餐,想象她在里面和我煲电话粥的样子。我一直觉得我们就像一对神仙眷侣,所以当她谈论未来时,我的回答总是,我们现在这样难道不好吗?我真害怕稍有不慎,就什么都没有了。可我们之间的蜜月期很快就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争吵。直到有一天,我们之间好像连一丁点儿共同语言都没有了,朋友们都劝我实在不行就放手吧!但我们之间曾经那么美好,我怎么能放得下。”幸运的是,托马斯和他女朋友在咨询中就相处中的分歧达成了一致,但前提是他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合二为一期”。当一段恋情进展到18个月的时候,恋爱双方应该为“筑巢期”做准备,并将“共同建造一个家”作为表达爱意的主要方式。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年半。第三个阶段被称为“自我肯定期”。在此阶段,恋爱双方都会记起被忽略已久的个人需求,并确定共同需求。在这个阶段,恋爱双方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又彼此独立。第四个阶段是“合作期”,恋爱双方利用他们在上个阶段形成的个人认同感和来自爱情的安全感一起完成一项共同的愿景,比如一起养育孩子。合作阶段通常在关系发展的第5年,那些在事业有成或性格成熟时才认识的情侣尤为经典。显然,孩子的到来似乎可以更早一些,但许多享受“合二为一期”或“筑巢期”的情侣却总是对未来忧心忡忡。“我爱我的男朋友,但我不知道我们之间是否有未来。”27岁的克莱尔说。她已经和男朋友在一起整整一年了。“从记事起,我就觉得做妈妈是件很幸福的事,因此我一直很想要一个孩子。我和他已经很认真地讨论过这个想法,但他现在有点犹豫不决。我想在30岁之前结婚,享受几年二人世界之后再要孩子。可这样的计划会让我错过生育的最佳年龄。如果我的男朋友不能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做出一个让我放心的承诺,我觉得自己真的应该考虑重新找一个有共同生活目标的人。我应该给他下最后通牒吗?”克莱尔似乎并没有遵循亲密关系的自然时序,而是想努力地向前跳跃。难怪她会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无法做决定。

第五阶段叫作“适应期”,指两个人在一起的第15~25年这10年间。这期间携手相伴多年的夫妻忙于适应生活带给他们的变化,而不是处理伴侣关系的内部变化。他们面对的变化可能是包罗万象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成年离家的孩子,到年迈需要照顾的父母。最后一个阶段是“重燃恋爱期”——两人相识相恋的第25~50年,甚至更加久远。这期间,老夫老妻通常与热恋期中的男女一样亲密无间。当爱情刚刚萌芽时,亲密是对未来的承诺;而当一段关系经历岁月的洗礼后,亲密意味着两个人要携手走完余生。对于两个风雨同舟半生的人来说,未来还有一路幸福可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