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38岁的丽贝卡一直渴望能找到真爱。她说:“如果40岁还单身,我就躺在铁轨上一了百了。”然而,她的恋爱经验比较少,上一任男友是42岁的电视制片人亚当。他是个让人心动的好玩伴,却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出于工作缘故,他经常在最后一分钟打电话取消约会。“他总是把我搞得云里雾里。比如,我们约好了一起去看球赛,临去前他突然说自己必须去一趟曼彻斯特,可我明明看见他坐在球场附近的酒吧里。当我告诉他我知道他去喝酒了,他只是笑而不语。我倒不是很介意被放鸽子,只是无法再信任他。”亚当曾经身患肿瘤,多亏前女友一直照料他,病情才得以好转,可后来他们还是没能走到一起。和前女友分手后的第三天,他就开始和丽贝卡约会了。“就在他临时取消约会那天,我发现和他一起去酒吧的人竟然是他的前女友,他解释只是把前女友当成朋友见个面而已。”丽贝卡抱怨道。尽管丽贝卡非常失望,可她还是和亚当交往了6个月。“他比我大几岁,很善解人意,有时也会对我说说心里话。比如,‘我没打电话,不代表我没想你’。”

在认识亚当之前,丽贝卡还和一位名叫丹尼尔的男子交往过。他们是多年的朋友,但只约会了9个月。“我和他的关系有点复杂,他是我妹妹前夫的继兄弟。他真的很可爱,但很脆弱,是一个生活颓废的人,患有抑郁症,还经常酗酒。我试图拯救,但无济于事。”丽贝卡的另一位前男友哈里,是她驾车穿越南美时的导游。他们在那次旅行中两情相悦,可回到伦敦后就不再经常见面,关系变得若即若离。“他总是独来独往。白天总是不理我,很冷淡,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到了晚上,我们会在篝火旁相拥取暖。后来他解释说,他认为白天和我聊天就相当于给了我特殊待遇,这样对其他客户不公平。可我只是希望他能给我回个信息,告诉我他在忙,这样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丽贝卡解释,哈里的母亲在他13岁时离开了家,父亲在他15岁时遇到了另一个女人,随后也从家里搬了出去。从那时起,哈里就开始了独居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哈里很难找到一个让他足够信任并放心相处的人。丽贝卡在20岁时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杰。当时她在美国做交换生,杰是一个魅力十足、让人心动的美国男孩,但他在交往过程中劈了腿。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丽贝卡时间最长的一段恋爱。丽贝卡快30岁的时候遇到了亚历山大,他们谈了两年恋爱。她这样描述亚历山大:“他是个老实沉稳的IT男,父母婚姻幸福,老家在多塞特郡。虽然,在我所有的男朋友中,我最不喜欢他,可是在与他相处的时候,我感觉很放松,也很平静,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段关系可以维持这么久。可问题是我感觉自己对他一点儿性趣都没有,虽然他对我很有耐心,还带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可并没有什么效果。我以为他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但他背叛了我,把我甩了。”和丽贝卡分手不久,亚历山大就结婚了。

为了帮助丽贝卡,我们整理她的恋爱史,绘制了一张关系树图,她能通过这张图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益的资源。我用树枝来表示前任,用生长在树枝上的叶子表示对这段关系的观察评论(见下页图)。

我把丽贝卡的名字写在树干上,又找到一些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她的每位前任。咨询结束时,我把丽贝卡的首要需求写在了树根处——我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当看到自己的过去被呈现出来时,丽贝卡立刻发现了一些重要问题:“我总是对那些能激起人同情心的男人情有独钟,但实际上,他们要么经常玩消失,要么不值得信任,要么难以接近,或者三者兼而有之。唯一的例外是亚历山大,他是个很可靠的男人,然而,他太老实了,根本吸引不了我。丽贝卡认识到自己的约会模式总是处于两个极端,于是她决定让自己折中一下。

本书这一部分的核心概念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当你的境遇很好时,就会吸引那些和你一样生活得很好的人;如果你的状态很糟糕,就会吸引那些糟糕的人)。丽贝卡还从自己的经历中领悟到了哪些事情呢?她马上就明白了:“我觉得我和丹尼尔就是物以类聚,因为我也经常陷入抑郁状态。他经常酗酒,而我在进食方面也有问题。”幸运的是,自从她摆脱了进食问题,就再也没有吸引过那样的男人了,这个发现也让她更有信心了。她还反思了自己,如果40岁时因为单身而自杀,就太像悲剧女主角了。此外,这次咨询还引导她发现了自己最重要的需求(树根的位置):婚姻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