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亲密关系是一道难题,那么破解这道难题的金钥匙就藏在我们的过往经历中。我们需要披荆斩棘,回到过去,找到这把钥匙,才能重新开启亲密关系之旅。
毫无疑问,我们都愿意和那些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人约会,或许是因为聊得来,或许是因为这个人在我们眼中与众不同。我们当初为何会怦然心动,想去认识对方呢?为什么我们会认定眼前这个迷人的女人或帅气的男人就是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呢?答案就在我们身上。或许我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恋爱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父母的翻版。
对于这个说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大笑或反驳:“我的前任和我父母一点儿都不像。”我的一些来访者甚至拒绝去思考这个说法的深层含义。这种拒绝有时会让我感到遗憾,因为理解情感遗传在寻找爱情时至关重要。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个观点如此抗拒呢?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灵魂伴侣,他完美无瑕,跟我们的父母不一样。埃莉诺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咨询室里和我讲述了她父母支离破碎的关系:“我父亲经常出轨,可他对此毫不掩饰,甚至还会带着他的出轨对象参加各种聚会。这对我的母亲来说是莫大的羞辱。我坚信自己不会像母亲那样,明知老公出轨还要忍气吞声。后来,我嫁给了一个长相英俊、很会哄女人开心的男人。从表面上看,他一点儿都不像我爸爸。我们婚后生了两个孩子,我认为我们的关系亲密无间。我们享受彼此的陪伴,性生活也很和谐,笑点也一致。我们就这样一起生活了20年,周围人都夸我们是神仙眷侣。然而,在发现他出轨后,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和他离婚了。女人的直觉很灵敏,我很快发现他在外面还有许多女人。我朋友告诉我,他在酒吧里和一群人吹嘘自己睡了很多女人。”埃莉诺还是陷入了和母亲同样的处境。那么埃莉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你也许不会相信,我们在襁褓中就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关系。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目睹了父母之间如何沟通、如何争吵、如何避免冲突,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甚至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对我们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这些都会成为我们最初的关系模式。事实上,在走进学校、接触到其他关系模式之前,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互动是唯一的关系模式。我们能够看出别人的家庭似乎和自己的家庭有所不同,但原生家庭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的确很难被抹去。埃莉诺的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离婚后,和我约会的人都和前夫一模一样,很有魅力,也很有女人缘,但就是没有责任心。我想和他们认真相处,但他们会出轨。”谈恋爱就像在游乐场里找玩伴,我们总想找人来陪我们一起重复小时候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与某个人聊得投缘时,双方的潜意识其实都在搜索对方身上与自己契合的地方。埃莉诺一直在寻找一个像父亲一样危险而有魅力的男人,她的前夫恰恰就是这样的男人。很多时候,我们和伴侣都在重复各自曾经的关系和经历。
虽然我们常说女人照着父亲的样子找男友,男人照着母亲的样子找女友,可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尽管有时我们刻意不去寻找和父母一样的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成了父母的样子。莎拉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来访者,她发现自己不知该如何恰当地表达情绪和情感。莎拉说:“我父母笃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都少说两句,就没事了。从小到大,我从没见过他们吵架。他们解决矛盾,都用冷暴力。妈妈比爸爸稍好一点儿,她会跟我解释爸爸的情绪,还经常调解我和爸爸之间的矛盾。”第一次婚姻中,莎拉在丈夫和孩子之间也扮演了和自己母亲一样的角色。那时她才体会到家庭关系给母亲带来的挫折感。莎拉的丈夫生了一场大病,最终撒手人寰。“他离开我和孩子们之后,我才意识到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问他,比如,他害怕死亡吗?他对离开我们有什么感觉?我真的不知道,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敞开心扉交谈过。如果有机会和他妈妈聊聊,我就会知道他心里究竟怎么想。”几年后,莎拉又结婚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与她的性情刚好相反。莎拉说:“他是意大利人。遇到事情时,他可能会先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开始想办法解决。这样其实挺好的,因为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论一切。但是,我发现自己只会在一旁重复爸爸曾经说过的话:‘别这么敏感’和‘我们有必要这么夸张吗’。”在第一段婚姻中,莎拉扮演了自己母亲曾经在婚姻中的角色;而在第二段婚姻中,莎拉的做法像极了父亲。
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意在伴侣身上寻找自己父母的影子,但有一个群体很愿意,那就是有成瘾问题的家庭。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父母酗酒,子女在和父母的关系互动中通常会扮演四类角色:守护者、取悦者、吸纳者和求关注者。在成年之后,他们也会在人际关系中继续类似的模式。有趣的是,这个发现引起了许多来访者的共鸣,尽管他们的家庭成员中没有任何人出现过成瘾问题。
以下是四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模式:
守护者
这类人自幼就比同龄人更有责任心,他们做事认真,解决问题的能力异于常人。成年后,他们通常会选择那些需要被照顾的人当伴侣。
取悦者
这类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尽力维护平和的氛围,总是试图让每个人都开心。成年后,他们会极力避免在关系中发生冲突。
吸纳者
这类人经常选择回避和忽略问题,无论处境多么恶劣,他们会对负能量照单全收,压抑在心里,并且表现得若无其事。成年后,他们要么沉默寡言、存在感很低,要么就是把“没事”“没什么”这类话挂在嘴边。
求关注者
这类人自幼就经常制造麻烦,以此来寻求关爱,比如夜不归宿或者乱发脾气。成年后,他们依旧会制造危机。在亲密关系中遇到问题时,有时会用离家出走或结束关系这种方式来威胁对方,尽管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
这些模式之所以会戳中我们心中的痛点,是因为有些压力是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如何平衡个人与家庭的需求,如何应对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如何做决定,谁来做决定……成瘾家庭恰恰是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亲密关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你仍然不愿相信是父母在影响你的亲密关系,不妨看看这四种模式:守护者、取悦者、吸纳者和求关注者。你能否从这四类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你的家庭成员中,也有这种类型的人吗?你的兄弟姐妹是怎样寻找伴侣的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当然,塑造你性格的不仅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你与父亲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同样影响着你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我们接下来会深入讨论几种典型的问题父母,并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子女一直单身,无法走进亲密关系。你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发,看看自己为什么找不到称心如意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