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还须你的妙语

想象一下,当你正在眉飞色舞地向你的朋友讲述你怎样从池塘里钓上两条大鱼时,而你的妻子却在一旁插话说:“别听他的!他钓了两天,一条小鱼的影子都没见着!那鱼是他花钱买的!”

你正在和新结识的女友吹嘘:“我最近拍了一部戏,这是我头一次独立执导,故事非常精彩,上映后一定会引起轰动。”旁边却走过来一个朋友说:“嘿,不怕西北风煽了舌头!姑娘,别听他瞎编,他哪是什么导演,只是个场记而已!”

你正在帮助你的领导修理电视机:“原因可能在天线,也可能是显像管出了毛病……”这时,你的亲戚走过来说:“嗨,他只会拆零件。前天我那台彩电,没修前能看两个频道,让他一修,只能看一个频道了!”

妻子、朋友、亲戚有时会开玩笑似地揭你的“短”,弄得你有点下不来台。你想默认又觉得窝囊,想还口又觉得理亏。

怎样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你不妨运用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从这尴尬的处境中解脱,活跃气氛。

你可以接着妻子的话说:“不错,我往池塘里扔了五元钱,那两条鱼就自动跑进我的网兜里了!”

你可以接着朋友的话说:“场记怎么啦?导演都得先干场记,不信你去问问黑泽明!”

你可以对亲戚说:“每个电视机都有不同的毛病,修不好你的,不见得修不好他的!”

显然,设法改变处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动,但有一点你应明确:那些“揭短”的人通常是你的配偶、亲友,你不能说气愤的话予以还击,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办法。

有时候在特殊场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境,他人的问话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这就需要运用你的聪明才智、适当的幽默解嘲为自己解围,从这种尴尬的境地中挣脱出来。

一天,林肯在擦皮靴。某外交官不无揶揄地问:“总统先生,您总是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是啊,那你是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林肯的高明在于他巧妙地绕开对方所提出的一个判断性问题,进而找出破绽,给对方回敬了一个特指性的反诘。

有一次,一位客人造访,其中一位女客人还带着一个五岁多的小女孩。交谈中,男主人见小女孩活泼可爱,便不时逗她玩。在亲近中,小女孩突然惊奇地叫起来:“叔叔,你脖子上怎么有个疤?”天真而又很不合适的问话,使在场的人都陷入了尴尬之中,倒是男主人急中生智,作了巧妙的解答:“这不是疤,这是花,这叫‘颈’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解答,不仅顿时使众人解脱了尴尬的局面,而且,更活跃、融洽了交流的气氛,使主客之间进入了欢快轻松的佳境。

在这里,主人用的便是引喻解说技巧。“疤”和“花”本是互不相干的两种事物,男主人的巧妙回应,使事物在人们的印象中实现了美的转化,从而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缺乏镇静,大惊失色,或是缺少智慧与口才,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因此,遇到这样的场合,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镇静,然后随机应变,自己给自己解围以应对尴尬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