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人也不能“随心所欲”

虽然赞美被看作是孩子的营养剂,但不当的夸奖对孩子是毫无益处的,心理学家伍德尔曾说:“一个依赖于夸奖的孩子,往往只追求让父母满意而不是让自己满意,时间长了,即便是做一些日常的家务活,孩子都期望得到父母的称赞,或者,假如没有赞扬作为动力,孩子就无法完成一项工作。”所以在与孩子说话时也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斟酌一番。

做父母的大多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孩子过分的指责也是非常有害的,假如一个人总是没完没了地专挑孩子的缺点去指责,那么“失败”可能真的要跟孩子相伴一生。而对赞美,一般都觉得多多益善。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认为,总体而言,赞美应超过批评二至三倍,假如你赞美得太多,就会显得不够真诚或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假如太少,则会显得过于挑剔了,这两者都是不好的。

在运用赞扬和奖励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存在一些误区。经过归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不管什么事,都赞美一番

一味赞扬是毫无益处的,对孩子的赞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等因素。比如,6岁的孩子第一次擦玻璃窗,就算留下许多污迹,也应该给予赞扬;但如果是一个10岁的孩子敷衍了事,擦过的玻璃仍然有斑斑点点的话,那就不应该夸奖了,因为他有能力完成得更好。

有的年轻父母,起初对孩子要求极严极高,甚至近乎于苛刻,总是毫不留情地指责孩子。后来,听别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就改弦更张,一反常态,再也不批评孩子半句了,就算是发现了缺点也不指明,而是采取一味赞扬的教育方法。孩子做什么、怎么做,都说“好”,简直成了“好好爸妈”。这么做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

既然一味赞扬不是教育好孩子的灵丹妙药,那么,做父母的要怎样改进教育方法呢?

(1)父母要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孩子,不能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2)假如孩子做错了,父母一定要批评,绝不能放任。

(3)批评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必须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第二,奖励孩子应该做的事

对孩子应该做的事给予奖励,将孩子的“分内事”渲染成了不起的成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比如,有的父母一看上学快迟到了,孩子还不愿意起床,就用奖励承诺的办法:“乖宝宝,快起床,起床妈妈请你吃冰淇淋……”、“快走快走,爸爸上班要迟到了,晚上回来买玩具给你……”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奖励就是在纵容孩子的恶习,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

第三,从来都不给予孩子赞扬和奖励

其实,这是另一个极端。父母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不能够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眼睛看不到孩子的长处,总是在孩子的面前,向同事和朋友诉说孩子的缺点和不是,或者拿自己孩子的缺点跟别人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甚至得出一些刺激孩子的结论。

如果父母这么做,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和伤害,孩子很可能因此处处畏缩,找不到明确的努力方向,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的赞扬和奖励是很有必要的。

赞扬和奖励的运用误区还有很多,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针对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赞扬有方、奖励有度,才能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才。

轻松学得说话技巧

(1)炒热气氛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与其硬是挤出话题来化解沉默,不如保持优雅的微笑就好。

(2)别人的事情千万不要随便散播,守不住秘密的人,朋友会无形之中变少。

(3)要想破除无法解决的僵局,不妨试试“钝”一点的武器——装糊涂。

(4)要使朋友不交恶、家庭不失和,“对不起”这三个字就是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