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是一种人生哲学。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对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在做事方面,对于别人的请求,你可以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或“我试试看”等话语。对于上级交办的事,你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与人交往时,如果出现意见分歧,你不要口出狂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人不要太早下结论,如“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
说话不留余地等于不留退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已经不适合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是你无法承受的。与其和自己较劲,不如改变一下说话方式,多用一些不确定的词句,给自己留条退路。
用不确定的词句一般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假如你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而能用谅解来代替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假如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会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考虑的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钱财任意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不答应。
长孙皇后说:“做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担心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皇后派人做哥哥的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确实做到了“为自己留余地”。
此外,把话说得太满,并不能与自信划上等号。谦虚是一种人生哲学。从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自信。真正有自信的人,懂得谦卑,不会把话说得太满。
总之,说话留有余地,不把话说得太满,太绝,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