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自己的嘴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说不同的话。在说话时一定要慎重,不该说的千万不能信口乱说。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将“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要讲究说话的方式;同样,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说好该说的话。

打工妹李梅找到了一份在饭店做服务员的工作,却只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辞退了。其实她的条件并不是很差,也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小心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

那天,李梅刚一上班,店里就进来了三位客人,她随即拿出菜单,去让这三位客人点餐,第一位客人点的是糖醋里脊,第二位客人点的是宫爆鸡丁,第三位客人点的是京酱肉丝,但是,他特别强调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倒啤酒。

很快,李梅将这三位客人所点的菜,用盘子端了出来,一边朝他们坐着的方向走来,一边还大声地向这三位客人问道:“你们谁要用干净一点的杯子盛酒……”

就凭李梅的这一句话,老板当然会毫不客气地向她下辞退令,因为她的问话很使老板脸上无光。

可见,在社交场合中与人讲话,“嘴上得留个把门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说不同的话,同时在说话时要慎重考虑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当然,“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是谁,都免不了随时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个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后果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在生活当中,当你的言语出现失误也是可以弥补的,只要你善于运用其中的技巧,你的言语表达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说,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作何答复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由此可见,话语乃世上最好的东西,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各种你想要的成果;但是它也是世上最不好的东西,因为它能够给你带来足以让你遭灭顶的灾祸。如何运用,就在于你自己。如果你嘴上没有把门的,喜欢到处说人是非,又不会及时地进行补救,那么你面临的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所以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做到纳于言而敏于行。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聪明人就是慎言慎行,当心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