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点到为止即可
每个人都难免有缺点,并且可能会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来,破坏气氛。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是当众大声地指出别人的缺点,还是私底下暗示呢?私底下暗示地指出可能是我们采取的最好方法,但是有人却常常不能容忍,直接的指出来,在批评别人时一点都不注意方法,狠狠地将对方批得体无完肤。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很可能就会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却对你产生反感的情绪,认为你伤了他的自尊,让他没有面子。
会做工作的人,在对人批评教育时,总是三言两语见好就收,不忘给对方留下一定的余地;然而有些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总是不肯善罢甘休,非要将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不可,结果是过犹不及,往往将事情推到了反面。
某学校的一位女大学生与人发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件事让学校领导知道了。领导将这位女大学生狠狠批评了一通。女大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很诚恳地向领导认错。这件事本该到此为止,但领导却非要她写下书面保证,并公开在系里认错。书面保证可以写,但公开认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这种事本来就不怎么光彩,如果让系里师生知道,一个姑娘家以后还怎么见人啊?女大学生难以接受领导的要求,只好离校出走了。
一般来说,批评要适可而止,没有必要非置对方于死地。因为我们批评人的目的是为了救人,为了帮助人。一个人犯了错误,我们对这个错误的某一点提醒一下就行了,再翻来覆去地批评就没有必要了。将过去的错误多次批评,总是纠缠不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也显得有些愚蠢。
卡耐基建议我们不要乱批评他人,因为这是人立身处世的信条。虽然不值得我们去完全照搬,但也应引以为戒。然而,事情有时也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有时也不能不批评,比如父亲批评儿子,主管批评下属,甚至相当好的朋友有时也免不了批评几句。所以,绝不批评人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怎样去批评人。
首先,批评者要有同情心。只有这样,你才不会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且对他人犯错误的原因也会客观进行分析。你要时时想着自己和他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他对立的,说话时先要对他人所犯错误表示理解和同情,使对方减少不安,然后再用温和的态度指出他的错误。当然,说话要委婉和蔼,不用过分刺激或让人听了刺耳的字眼。比如“你真糊涂,这件事完全搞错了!”用这种语气说话是没人愿意忍受的。
其次,指正的话越少越好,能用一两句使对方明白即可,然后将话题转到其他地方。不要喋喋不休地唠叨个不停,让对方陷于窘境,产生反感。对方做一件事情,其中有错误的地方应该指出,但做得正确的地方也应加以肯定,这样对方才会因为你赏罚分明而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