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是用轻松的对话交流,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并且建立良好关系。前面在说明联想时也提过,当我们期待聊天发挥这种功能时,沉默可能是最大的敌人。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种经验:明明觉得得提出什么话题才行,却迟迟找不到适合的话题,使现场气氛变得很尴尬。有时为了避免沉默,有些人会勉强提问,结果有些问题很难回答,或者太过私人,反而造成对方的困扰。
如果对话时陷入沉默,可以运用过去的话题,找出和对方的共同体验。比方说,如果对方是同事,可以抛出这样的话题:说到这里,那个时候的客户后来怎么样了?对方就能立刻理解你的提问意图,顺畅地回答。
谈论过去的话题,好处是话题不一定要和现状有关。只要说“谈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即便话题很唐突,也不会显得不自然。
若这个过去的话题伴随着某种情绪,效果更好:“那时真的好有趣!”
“上次真的令人很生气。”
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共享情绪。提出这样的话题,就会一起回想过去发生的事和当时的情绪,很自然地让气氛热络起来。
除了过去的经验,附近也很容易成为话题,简单地说,便是聊聊附近的事物,例如:对方服装和发型的变化,甚至是房间内的摆设等,这些都是现在对方和自己同时看到、体验到的事。
因此,这也是容易产生共鸣的话题,不太会踩到雷。如果相处时间还不是很长,没什么值得提出的共同体验,建议你使用这类话题。
最理想的关系,不需要在意沉默
前面说明了避免沉默的技巧,不过如果彼此的关系很好,像是夫妻、情侣或知心好友等,沉默其实是很常见的状况。而且,即便沉默一段时间,对方也不会太在意。
不需要在意沉默,是最棒的信赖关系。为了避免沉默,设法使闲聊继续下去,就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在建立即便沉默也无须在意的关系。想测试和对方的心理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刻意保持沉默。如果沉默几分钟后变得坐立难安,便表示双方尚未拉近距离。
就像一开头提到的,聊天的目的是和对方建立良好关系。所谓的良好关系,是指不会因为沉默而感到痛苦。从这个角度来看,聊天的最终目标说不定就是沉默。
POINT
以建立即便沉默也不觉得尴尬的关系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