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能让双方放松,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借此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关系变得更紧密。然而,在聊天的过程中,或是从旁观察别人的对话,有时会发现有些人的说话方式让人感到很不自在。
连珠炮式地发问便是其中一个例子。有些人提出问题后,明明对方还在思考答案,他们马上又提出另一个问题。
这种人大多没有恶意,可能是因为提问后不想陷入沉默,或是想到更好的问题,于是再度发问。不过,发问的时间点实在太接近,对方会认为明明自己还在思考,话题就改变了,心里难免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我的回答可有可无了?
有时候,这种问法甚至会让人觉得被逼问,而且发问的人最后也得不到自己想听的答案。换句话说,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我在提问时,即使觉得对方想得有点久,还是会保持沉默。若对方看起来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才会再问下一个问题。
对话的基本原则是提问与静默。提问之后,即便有段时间陷入沉默,也无须感到慌张。
对话像是传接球,提问等于把球丢给对方。在实际传接球的过程中,你会在对方接到球,还在思考要怎么丢回来给你时,就再丢一颗球给对方吗?你应该会等对方把球丢回来吧。与人对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问了抽象问题,要立刻修正
不过,当问题太抽象时,立即修正自己的问题比较好。
“你对现今社会有什么看法?”面对这种抽象的问题,偶尔会有人侃侃而谈,但大多数人脸上都会浮现困惑的表情。因为问题本身太过抽象,不知道对方到底想问什么。
如果不小心问了这种问题,自己发现不对时,必须马上换一个没有那么抽象的问法。例如:
“我比较想问的是,你对现今的年轻人有什么看法。”
“我现在最关心的是,随着网络的发达,社会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这些问题还是很难回答。当然,问题内容合宜与否,会因为对方关心的事、兴趣、知识等而有不同。另外,即便立刻改变问法,对方也已经针对上一个问题在思考。因此,先略表歉意:“不好意思,我的问题太抽象了。”这也是不错的做法。
想让对话顺利进行,重点在于经常注意,自己说的话听在对方耳里是什么感觉。磨炼自己推敲对方感受的敏锐度,闲聊能力便会与日俱增。
POINT
不要连珠炮式地发问,要根据对方的反应和问题内容做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