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面试口才要诀
推销自己的时候,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抓住自己最能打动别人的优点。
新奇的思想与坦率的语言有时恰恰就是你“个性突出”的最佳体现。
我们买商品往往看重商品的品牌,人也一样,也应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求职面试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特色,秀出自己的个性,是一种显示个人魅力和创造力、超人一等的自我推销方式。
款式新颖、造型独特的物体常常是市场上的畅销货,见解与众不同,构思新奇的著作往往供不应求,独特、新颖便是价值。物如此,人亦然。他人不修边幅,你则不妨稍加改变和修饰;他人好信口开河,你最好学会沉默,保持神秘感,时间越长,你的魅力越大;他人总是扬长避短,你可试着公开自己的某些弱点,以博得人们的理解与谅解;他人自命清高,孤陋寡闻,你应该尽力地建立一个可以信赖的关系网;他人虚伪做作,你要光明磊落,待人坦诚;他人只求可以,你则应全力以赴,创第一流业绩;他人对上级阿谀奉承,你却以信取胜。倘若你愿意试试以上方法来表现自己,就一定可以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招聘者有时会出些尴尬情境中的难题,看应试者怎样应答。应试者如果表现出色,就能在一时之间赢得招聘者的好感。
一家旅馆老板测试三名男性应试者,问:“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看见女房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A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个对答无称呼,虽简洁,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B答:“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这个称呼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旅客的窘迫感。
C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C被录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打破常规思维,别出心裁,以这种故意误会的说法,维护了旅客的体面,非常得体、机智,表现出一个侍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给了招聘者思路上的冲击。
推销自己的时候,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抓住自己最能打动别人的优点。
在一次选“青春形象大使”的征选决赛中,为了测试参赛小姐的思维速度和应对技巧,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
“假如你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个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其中有一位参赛小姐是这样回答的:“我会选择希特勒。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我相信我能够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家破人亡。”
这位小姐的巧妙回答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因为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回答“选择肖邦”,则答案没有特色,显得平淡;如果回答“选择希特勒”,则很难给予合理的解释。那位小姐选择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又寻出了合理而又充满正义的回答,从而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特色,以幽默、机智给观众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招聘者有时会出些尴尬情境中的难题,看应试者怎样应答。应试者如果表现出色,就能在一时之间赢得招聘者的好感。
招聘者所出的那些难题有时恰恰是你表现自我特色的机会,只要把握得当,就能将难题轻松打破。
迈克第一次参加应聘面试,到达该公司时,已有三十个求职者排在他前面,他是第三十一位。
怎么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迈克很快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交给老板,这非常重要!”
那小姐很称职,点点头把那张纸条取走,并很快送到老板的桌上,老板看后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三十一位,在你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
最终迈克得到了工作,这是他善于用脑的结果。确实,一个会动脑筋的人,一定是个富有创意的人,而这家广告公司所要的人才,就是要求其相像力丰富,有创意。
“个性鲜明”的回答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怎样回答才会突出个性呢?
有的人为了要想突出个性,不惜弄虚作假,矫揉造作,其实个性往往来自于实事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例如,当你被问到:“你喜欢出差吗?”你可以直率地回答:“坦率地说,我不喜欢,因为从一地到另一地去推销商品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但我知道,出差是商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推销员的主要工作之一。所以说,我不会在意出差的艰辛,反而会以此为荣,因为我非常喜欢推销工作。我想这一点更重要。”又如,主持面谈的经理问你:“如果我们接受你,你会干多久呢?”如果你这样回答:“没人愿意把一生中最为宝贵而有限的时光花在不停地寻找工作当中,也不会有人甘愿把他(她)所喜爱的东西轻易放弃。就拿这份工作来说,如果它能使我学以致用,更多地发挥我的潜力,而我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与技能,并且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我没有理由不专心致志地对待我所热爱的工作。”那么你所表现出的机敏、坦诚与个性,一定是招聘者最为欣赏的。
所以说,真实的思想与坦率的语言有时恰恰就是“个性突出”的最佳体现。我们不能走入一个误区:为了突出个性而过于去造作,那只会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