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幽默口才要诀
反唇相讥是一种生活智慧,是后天习得的。
反唇相讥能起到一种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
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可巧用
幽默智慧,给企图伤害你的人有力的语言回击。
反唇相讥幽默法由来已久,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亚西比德是古希腊的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一天,他同比他大四十岁的佩里克莱斯大谈如何才能治理好雅典,可老佩里克莱斯对此并无兴趣。
“在你这个年纪,我也是像你现在这么说话的。”佩里克莱斯冷冷地对亚西比德说。
“哦,那时我要能结识您该有多好啊!”亚西比德回答说。
两人的年龄相差四十岁,一般由于代沟的原因,年龄大的人往往听不进年轻人的意见,亚西比德说:“那时我要能结识您该有多好啊”,正是用反唇相讥法指出了佩里克莱斯老态龙钟。
人们总把激烈的语言交锋称为唇枪舌剑,有时候两片嘴唇、一条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海涅是犹太人,因此经常而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义者”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自称是“素有教养”的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了他在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接着他说:“在这个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这个旅行家一眼,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我和你一块儿到小岛上去,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说海涅是犹太人,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作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与反对苏维埃政府的人进行论辩。
反对者问:“马雅可夫斯基,你和混蛋差多少?”
马雅可夫斯基怒而不露,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对者跟前说:
“我和混蛋只有一步之差。”
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位攻击马雅可夫斯基的人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演员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时,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无丝毫内在的联系,在这里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幽默,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反讽。
1984年10月,在里根与蒙代尔的总统竞选过程中,里根竞选班底的人们认识到,里根要克服的大难题是他给人一种年纪太大的感觉,不宜当总统了。所以,里根利用每一个机会就年龄问题说笑话。
第二次论战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的,里根和蒙代尔就范围广泛的各种问题相互进行十分单调的攻击。老资格的记者亨利·特里惠特向总统提出了一个事先预料的问题。
“总统先生,您已是历史上最年迈的总统了。您的一些幕僚们说,最近在和蒙代尔先生的遭遇战之后,您感到疲倦。我回忆起肯尼迪总统,他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不得不连续干好几天,很少睡觉。您是否怀疑过,在这种处境中您能履行职责吗?”
解释一下这个既棘手又彬彬有礼的询问,其意思就是你是否过于年迈,不宜当总统?里根用反唇相讥法幽默地笑着说:“我希望你能知道,在这场竞选中我不愿把年龄当作一项资本。我不打算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对手的年轻和缺乏经验。”
在里根与蒙代尔的最后一次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蒙代尔抓住里根已近古稀之年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公开对里根是否有能力履行总统之职表示怀疑。里根听后,朝蒙代尔一笑,说:
“对方的年轻幼稚,我早有耳闻。但我不会抓住对手的年轻无知、经验匮乏这一弱点来攻击我的对手。但是,这一弱点怎能使美国人民相信、放心他能完美地履行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责呢?”
里根说“我不会抓住对手的年轻无知、经验匮乏这一弱点来攻击我的对手”,实际上已经反驳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了。
政治上的口角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歇过,反唇相讥的要点就是以快打快,以强击强,起到一种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
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菲律宾前外长罗慕洛和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罗慕洛批评维辛斯基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维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无礼之举,他说道:“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维辛斯基刚说完,罗慕洛就站起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对他的形容是正确的,但他又接着说:
“此时此地,将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检点些,这是矮子的责任。”
罗慕洛的话博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而维辛斯基只好干瞪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在这则事例中,维辛斯基作为苏联代表团团长,虽然来自一个超级大国,却出乎意料地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别国外长进行人身攻击,完全违背了国际友好交往的基本道德和礼仪,表现出十分低劣的思想和业务修养,所以受到与会者的唾弃是可以相像的。反观作为“小国之臣”的罗慕洛,虽然菲律宾小得还远不如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而且罗慕洛穿上鞋子后,身高也只有一百六十三厘米,但他面对一个超级大国外交官员的严重失礼的言行毫不畏惧,为了维护自己及国家的尊严和形象不受损害,他勇敢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众抨击了对方的卑劣行为。虽然他谦逊地自称为“矮子”,但却不是一般的“矮子”,而是能举起“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的人,真理在他手上;虽然他也把对方比作“巨人”,但这却是一个在国际交往上“行为不检点”的“巨人”,这正好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力地表现了菲律宾国虽小却不容侮辱的严正立场,准确而有分寸地批评了身为大国之使的苏联代表团团长行为有失检点的恶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