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沟通口才要诀
掌握“见面熟”的诀窍。
善于观察,主动发现陌生人的兴趣爱好。
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不得不和陌生人打交道。打破与他们之间的界限,消除无形的隔膜,顺利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传达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并赞成拥护,甚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要做到这些绝对需要一定的沟通智慧。
威尔逊刚当选新泽西州州长后不久,有一次赴宴,主人介绍说他是“美国未来的大总统”,这本来是对他的一种恭维,而威尔逊又是怎样回应的呢?首先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接着说:“我转述一则别人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就像这故事中的人物。在加拿大有一群钓鱼的人,其中有位名叫约翰逊,他大胆地试饮某种烈酒,并且喝了很多。结果他们乘火车时,这位醉汉没乘往北的火车,而错搭往南的火车了。其他人发现后,急忙打电报给南开的列车长:‘请把那位叫做约翰逊的矮人送到往北开的火车上,他喝醉了。’约翰逊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儿。我现在只确定知道自己的姓名,可是不能如你们所说的一样,确实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儿。”听众哈哈大笑。威尔逊接着又讲了一个很滑稽的故事,使听众们心情非常愉快。从此,大多数人都成了威尔逊的好朋友,威尔逊也因他和陌生人交谈的口才而名声大振。
富兰克林·罗斯福刚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参议员竞选。因为他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子,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师,自然知名度很高。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所有的来宾。同时,他看得出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显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了一个接近这些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道:“博士,请你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便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了大致情况后,罗斯福借口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经过交谈,罗斯福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知道了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的是什么。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交谈的话题,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1933年,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依然采取和不认识者“一见如故”的沟通技巧。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麦克逊曾经对罗斯福总统的这种“见面熟”评价道:“在每一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如指掌。大多数人都喜欢顺耳之言,对他们做适当地颂扬,就无异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并且都记在心里。”
当今世界人际交往极其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见面熟”的诀窍,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对工作和学习大有裨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见面熟”呢?
第一次和别人打交道时,双方都不免有些拘谨,有层隔膜。如果能有人主动、大方地打破这层隔膜,对方也能很快地融入进来,这种假的“一见如故”在双方看来,就变成真的一见如故了。很多时候我们只和一些人“擦肩而过”,但世界如此之小,在社会中生存的我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需要他们的帮助。到那时,你过去跟他“一见如故”的交往,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当你有机会预先知道你将遇见一位陌生人,那么你就要预先向你们双方都认识的朋友们,探听一下对方的情形,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过去的历史等,你能够知道得越详细越好。不过,在其中的某些方面,你要提防,你的朋友或许对这位你将认识的人有偏见。当你走进那位陌生者的住所时,你要能够善于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使你对于他了解得更多一点。
在主人公的墙上,常常会找到了解对方的线索。要知道那墙上的东西,不同那些笨重的桌椅家具。一般家庭的家具往往不是完全根据主人公的口味购置的,也不是随时可以更换的东西。可是墙上、桌子上、窗台上那些装饰、摆设,却常常展示着主人公喜爱的情调、兴趣的中心。如果你能把这些当作一个线索,不仅可以由此深入主人公心灵的某一方面,同时也可能使你自己对人生、对世界增多一些见识。只要你能加以留心,在你所到过的别人房间里面,无论是新交的,还是旧识的,你都可以发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里许多宝贵的东西。你只要能够欣赏这些宝贵的东西,你不但可以交到无数的亲切温暖的好友,在你本来认为平庸无奇的人身上发现许多值得你同情的品德,而且也会使你自己的心胸日益开阔,使你自己的人生日益丰富起来。
墙上挂着什么画呢?是什么画家的画呢?如果墙上挂的是些摄影,你能不能因此揣测对方是一个摄影的爱好者呢?如果他挂的是自己的杰作,你能不能因此晓得他对摄影的技术修养和爱好情趣?如果他所摄的景物不是本地的风光,是否可以从中了解一下他过去的“蛛丝马迹”呢?他会告诉你这是他在何地拍摄的,往往因此会引起一段主人公最有兴趣、最想让别人知道的故事,也会引起一段极愉快、极投机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