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民营企业,无论大小,总是由一个或大或小的英雄开始的。
时势造英雄,并不是说有了某种时势,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而是说时势为英雄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能成为英雄者还是才华卓著的极少数人。改革开放,民营经济放开,为民营企业家的成功创造了条件。少数人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或者是原本处在赤贫状态,空有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就像温州人虽然素有经商传统、奋斗精神,但计划经济体制把他们牢牢地拴在贫瘠的土地上,一有动作就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现在他们压抑了许久的创造力爆发出来,成就了一番事业。或者是在机关国企中过着安逸而无聊、饿不死、富不了的日子。他们的本性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但无可奈何。现在他们可以抛弃那顶值不了几个小钱的乌纱帽,义无反顾地下海拼搏。对外开放给他们搭起一座桥梁,这就有了最早的利用外资,出口加工。
最早投身于民企的这一批人无论成功与否,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英雄不在成败,而在那种气概。在政策刚刚裂开一个小缝时,他们敢于闯向未知的世界,在人们把民企作为歪门邪道时,他们敢于离经叛道。这就是作为英雄的首要条件:勇敢。当然,这些人中的成功者,不仅有勇,而且有谋。这就在于他们知道怎么做。他们没有市场调研,但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他们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管理理论,但知道如何经营一个企业;他们不懂技术,但知道出钱请人。总之,他们的悟性,他们的人生经历,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处理闯天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乍暖还寒的日子里,他们走向一条从未走过的路。有几多困难,几多风险,但他们闯过来了。他们作为英雄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事,吃过常人没吃过的苦,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艰辛。他们成功了,他们成为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成为中国第一批百万富翁。
这第一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受到社会赞扬,众人仰慕,头上戴满了光环,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英雄之后怎么办?有人找不着北了,有人不知自己姓什么了,有犯法者,有堕落者,有更多的昙花一现者。个人的没落对社会是无所谓的,重要的是白手起家创建的企业不仅是个人财富,也是社会财富。企业如何基业长青是后英雄时代的问题。
一个打天下的英雄,如果没有堕落,能使企业基业长青吗?无论如何伟大,英雄总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全知全能,永远正确。在世界企业界,亨利·福特是一个大英雄,是他开创了汽车工业的今天,但他晚年对T型汽车的执迷几乎断送了福特公司。英雄会犯错误,会不能与时倶进。如果这时企业仍然是由英雄一个人说了算的人治企业,灭亡就是必然结果。不用去翻阅世界企业史,看看这些年我们一些民营企业的兴衰,就会明白这一点。
使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不是盼望另一批英雄的出现,而是结束英雄时代,用制度代替英雄。英雄的时代是草莽时期,几乎没有什么规则,全靠人去闯,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初期都是这种情况。但草莽时期过去之后是法制时代,这时有英雄也不是草莽英雄。从企业来看,一开始必然是人治,但做大之后,人的能力难以驾驭一个企业,需要制度。这时一个企业的好坏固然与人有重要关系,但从根本上说还要靠制度。人要在制度的框架和限制之下来发挥作用。离开了有效的制度,再大的英雄也会一事无成。
我们的许多民企都面临从英雄时代到制度时代的转型。转型成功,英雄之后仍然是企业的辉煌,转型失败,企业就会随英雄而去,甚至先英雄而去。没有实现转型的企业,即使今天仍然很辉煌,但衰亡只是时间问题。这种转型包括由人治转向法治,用制度化的决策与运行代替一个人说了算的状况。这就是说,民企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许多企业来说,制度的建立比任何事都重要、迫切。
结束英雄时代,开创制度时代,也是一件说易行难的事,其阻力正在于英雄自己,习惯了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真不习惯受制度的约束。从迷信自己个人能力变为相信制度是一场头脑风暴。许多英雄跨不过这一步,这才有企业的衰亡。英雄是要识时务的,这时务就是环境与企业本身的巨大变化。
英雄暮年难免留恋往日的辉煌,难免固执、保守、墨守成规。民营企业家们只有抛弃这一切,自觉地结束英雄时代,企业才有希望。不要犹像,不要观望,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