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讲课,经常有人告诉我,他们的父母辛苦了一辈子,下岗前得到了几万元买断工龄费。当时社会上盛传某某人在股市如何发财,于是他们也把钱投入了股市。现在股市低迷,被“套牢”了。眼看几万元钱要打水漂,该怎么办?
我无言以对。“逝者如斯夫”,过去的事无可挽回。对于有几个闲钱,想进股市的人,我倒有几句话说。
股市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场所,并不是人人都适于在这个市场上“牛刀小试”。经济学家把人分为两类。一种是风险厌恶者。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这种情况。对这类人来说,得到同样的钱带来的效用要小于失去同样的钱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钱带来的边际效用,即多增加1元钱所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举个例子说,你现在有1000元,你丢了1元钱,即第1000元带来的边际效用,要大于第1001元,即增加1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就是第1001元所增加的效用要小于第1000元。用在股票市场上,就是你承担风险损失的1000元的边际效用要大于你为此赚到的1000元的边际效用。
这样说也许太抽象了。回到我们开头的例子。我们把股市上赚到的和失去的钱的边际效用作为对入市者生活的影响,以及由此给他带来的幸福和痛苦。对一个并不富裕的下岗工人而言,在股市上增加1000元收入所带来的生活状况改善要小于损失1000元收入所带来的生活状况恶化。因为增加1000元收入对生活是“锦上添花”,换一台新彩电,或添置一些时尚的衣服。但损失1000元却要影响到基本生活,是“雪中减炭”,或者孩子的学费没有了,或者有病不敢去看。你想想这1000元带来的痛苦是不是要大于幸福?增加或减少同样一笔钱给一般人带来的幸福或痛苦并不同,痛苦总大于幸福。所以,一般人都是风险厌恶者,即宁可保险一点儿少冒险,也不会为了多一点儿收入去冒险。这就是我劝一般百姓入股市要谨慎的原因。对于只有点儿保命钱的下岗工人而言,更是如此。
那么,谁进股市呢?还有另一类人属于风险喜好者,即爱冒风险的人。我又把这类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天性就爱冒险,觉得刺激。比如玩极限运动的人。说起来玩极限运动万一出事就是丧生或残疾,这个代价比一时的刺激要大得多。但他们就是爱玩,死也不在乎。这是人的一种天性。这种人进股市有点“赌”的意思,玩一把,赢了大富大贵,输了一无所有,甚至欠了债也心甘情愿。这种人在心理上输得起,我们讲的输与赚同样钱的边际效用不同的理论不适用于他们。另一种人是有钱的人。他的钱多,边际效用甚小,损失点儿也无所谓。或者说,损失点儿钱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拿点儿钱到股市上就当是玩一把,输赢都无所谓。这种人在经济上输得起,心理上也输得起。不像普通百姓那样,一看股市下跌,心理上都承受不了。这两种人都可以入股市。风险喜好者可以入股市搏击。玩的就是股市上下波动那种心跳的感觉。
当然,我在这里说的不包括公款炒股者。他们玩的是公款,赚了自己有好处,输了也无所谓。这就是玩别人的钱不心跳。经济学所有的分析都不适用这些人。因为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是产权明晰,用自己的钱才有得与失的考虑。
劝大家进入股市要谨慎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股市太不规范了。在美国这样较为成熟的股市上,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从近十年的情况看,银行存款几乎无风险,年均收益率为3%,股市风险大,年均收益率为17%。所以美国成年人中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进了股市。
中国的股市不正常首先在它的表现上。按经济学的规律,股市波动与经济状况是同方向的。这就是说,经济增长迅速,股市通常是牛市,经济增长放慢或停滞,股市才是熊市。中国这些年每年经济增长都在10%左右或更多,但股市却以“熊市”为主。这种情况大概在其他国家并不多见。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当年股市开始时就有问题。最早上市的不少是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它们的经营状况本来很差,但却是“包装上市”。许多人并不知情,加上炒作,这些烂企业的股价反而一翻再翻。这种股价暴涨又促成一种投机心理。于是,股市火爆得不得了。但这属于典型的股市泡沫,或非理性繁荣。一旦大家知道了真相,泡沫破裂。人们对股市和那些上市企业失去信心,这股市就一蹶不振了。这些年,经营好的企业到美国纽约、中国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市场上市去了,留在国内的,无论国企或民企,问题都不少。谁还买这些企业的股票?股市不“熊”才怪。
其次,我们的股民也太不成熟。市场经济把压抑多年的金钱欲释放出来了,再加上舆论“向钱看”的引导,“快发财,发大财”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媒体又不断报道某某人如何在股市暴富。于是人们不顾一切进入了股市。这么多人进入,股票价格就炒上去了,这造成更大的“泡沫”。吴敬琏先生批评股市成了一个大赌场,投机性太强,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确实还是苦口良药。“泡沫”是先进去的股民无理性地造成的。没有及时退出或后进入者就要承担损失了。
最后,股市太缺乏规范。有多少上市公司是假造报表“包装上市”的?哪里有像国外那么严格的会计准则或规范的做法,更别说现在更为严格的“萨班斯法”了。美国那么严的立法还有安然、世通这些大公司在造假,欺骗股民;我们立法在股市上较差,“安然、世通们”岂不更多?股市是一个信息相当不对称的市场,再没有严格的立法,股民的行为当然更谈不上理性了。这就形成股市繁荣也好,停滞也好,都是非理性的。
政府也想改变股市的不正常状态。但忘了一点,股市不是政府能操纵的,它有自己的规律。政府的直接干预有时适得其反。其实政府该做的事是严格立法与执法,为股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企图按自己的愿望来改造或控制股市。可惜政府的有些做法表明,某些人还不明白这一点,总抱住“人定胜天”的想法不变。
股市本来就有风险,即使完全市场经济下的规范股市也是这样,何况我们这个并非完全市场经济下的不规范股市呢?所以,不仅收入并不高的人切勿冒失进入股市,就是爱冒险或有钱的人进入的时候,也要多想一想。这世界上可以玩风险的地方很多,何必非要进股市呢?
理财的基本原则首先是保值,而不是去冒险。只有记住这一点,理财才能成功。记住这一点就必须树立一个观念: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即使掉馅儿饼,落到你头上的概率也并不比出门就能捡到大钱包的概率高。
进入股市要三思而行,即使股市牛气冲天时也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