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拒绝口才

第240天

说“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核心提示

“不”字谁都会说,但怎样说才能既不伤害对方,又不使自己为难,非动点脑筋不可。

理论指导

对许多人来说,拒绝别人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当别人提出要求时,一般人不好意思张口说“不”,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造成两个人的关系疏远。但是有时如果答应别人的要求自己又确实有难处,或者自己会丧失许多东西。许多人在面对这种矛盾时都十分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在自己确有难处,或者如果答应别人的要求自己的利益会损失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拒绝别人。但是拒绝别人也要考虑对方的情感,尽量做到不伤害双方的感情。怎样说“不”,也是一门学问。

你在拒绝别人时应该注意不使他们的面子受损。如果既拒绝了别人的要求,又让他们丢了面子,那么他们心中产生不满之情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不让对方丢面子,让人非常体面地接受拒绝,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华歆在孙权手下时,名声很大。曹操知道后,便请皇帝下诏召华歆觐见。华歆启程的时候,亲朋好友千余人前来相送,赠送了他几百两黄金和礼物。华歆不想接受这些礼物,但是如果当面谢绝肯定会使朋友们扫兴,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于是他便暂时来者不拒,将礼物统统收下来。并在所收的礼物上偷偷记下送礼人的名字,以备原物奉还。

华歆设宴款待众多朋友,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华歆站起来对朋友们说:“我本来不想拒绝各位的好意,却没想到收到这么多的礼物。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想我单车远行,有这么多贵重之物在身,诸位想想我是否有点太危险了呢?”朋友们听出了华歆的意思,知道他不想收受礼物,又不好明说,使大家都没面子。他们心里对华歆的敬意油然而生,便各自取回了自己的东西。

假使华歆当面谢绝朋友们的馈赠,试想千余人,不知道要推却到什么时候,也不知要费多少口舌,搞得大家都很扫兴,非常尴尬。而华歆却只说了几句话便退还了众人的礼物,既没有伤害大家的感情,还赢得了众人的叹服,真可谓一箭三雕。

华歆在拒绝朋友时,没有坦言相告,而是找了一个“自己人身不安全”的理由。虽然朋友们也知道他是在故意推辞,但不会以此为意,因为华歆的委婉拒绝没有让他们丢面子。

总之,当你无法满足别人的请求,而又不能或无需找任何借口时,就用最委婉、最友善、最真诚的语言拒绝他,不要似是而非。

第241天

先发制人,堵住对方的口

核心提示

在知道了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让你办一些你不想办的事情时,不妨抢先开口,给对方一个明确的暗示,把对方的要求堵在嘴里,从而达到拒绝的目的。

理论指导

运用先发制人这一招,重在一个“先”字,贵在一个“制”字。在你知道了别人将要说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或让你办一些你不想办的事情时,你不妨抢先开口,或封、或堵、或围、或压、或劝、或截。这样就能牢牢掌握交际的主动权,达到拒绝对方的目的。

曹操一直都在准备攻打吴国。吴国主将周瑜足智多谋、精通兵法,是曹操灭吴的一大障碍。曹操就派蒋干去东吴说降周瑜。蒋干风尘仆仆到了江东。周瑜听说蒋干来了,就知道他来干什么。于是决定来个先发制人,挫败蒋干的企图。

两人一见面,周瑜就开门见山地说:“子翼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是为曹操做说客的吧?”蒋干没想到周瑜竟有这一手,犹豫了好久,方说道:“老朋友相逢,你怎能说这话呢?”席间,周瑜又对众将说:“这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来,却不是曹操的说客——你们不要怀疑。”并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你佩上我的剑作监酒,今天宴饮,只叙朋友交情,如有谁提起曹操和东吴军旅之事,就斩下他的首级。”蒋干大吃一惊,于是再不敢开口提劝降之事。宴后,周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生在世上,遇到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听,计必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陆贾、郦生那样的人再生,口若悬河,舌如利剑,又怎么能说动我的心呢?”就这样,周瑜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让蒋干始终不敢提起半句劝降的话。

认真分析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周瑜先发制人的策略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先封。他抢先一步,单刀直入,直接点破蒋干来吴的企图,先封死蒋干的口,让其不便开口。第二,再压。在酒席上,他派太史慈做监酒官,并且明定“只叙朋友交情,如有谁提起曹操和东吴军旅之事,就斩了他的首级”,让蒋干慑于军令而不敢开口。第三,后围。用“大丈夫生在世上……”等话来堵蒋干的口。这番话慷慨激昂,等于告诉蒋干,是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只有小人才会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蒋干不识时务,硬要说出劝降的话来,岂不是把周瑜和他自己都当成小人吗?这就让蒋干更加难以启齿了。第四,紧接着又顺势说出了“即使是苏秦、张仪……又怎能说动我的心呢?”暗示蒋干不需开口,不必枉费心机白费口舌了。这样一环扣一环,自始至终压住蒋干,使他欲说不能,欲说无词,计划全盘落空。

第242天

借用别人的意思巧妙说“不”

核心提示

有的时候,你根本不用绞尽脑汁去想那些拐弯抹角的拒绝方式,就能把“不”字直接说出口,并且切断所有后路,让对方无法采取别的方式再对你进攻。不过,在这里你要借用“别人的意思”。

理论指导

某造纸厂的销售人员去一所大学销售纸张,销售人员找到他熟悉的这所大学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学校已同一家国营造纸厂签订了长期购买合同,学校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

拒绝不是总务处长的意思,责任已经全部推到“学校”那里,学校的规定谁也无法违反,事情就这么简单。

以别人的身份表示拒绝,这种方法看似推卸责任,却很容易被人理解:既然爱莫能助,也就不便勉强。

一位和善的主妇说,巧妙拒绝的艺术使她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宁静。每当销售人员找上门来,她便彬彬有礼但却态度坚决地说:“我丈夫不让我在家门口买任何东西。”这样,销售人员会因为被拒绝的并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而心理上得到了一点平衡,减少了被拒绝的不快。

人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来挡一挡呢?比如:有人求你办事,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决定这些事情的,像刚才的事,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托之词,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决定不了。请托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

大致来说,利用“别人的意思”表示拒绝的好处在于:(1)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2)让对方觉得你诚恳,自然不会再刁难你;(3)表现出一种对决策的无权控制,从而全身而退。

第243天

在拒绝他人之前,先为自己想好借口

核心提示

在社会交往中,谁都避免不了拒绝他人,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做,既可以成功拒绝对方,又可以避免双方的尴尬呢?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很重要。

理论指导

郑建在一家电器商场工作。这天,他的一位朋友过来买洗衣机。可是,朋友看遍了店里陈列的样品,也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类型。最后,朋友要求郑建带他到仓库里去看看。郑建面对朋友,“不”字出不了口。于是,他笑着说:“真是不巧,前几天我们经理刚宣布过,不准任何顾客进仓库。”他朋友一听,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在这个故事里,郑建是以经理的宣布为借口而达到了拒绝的目的,尽管他的朋友心中不高兴,但毕竟比直接听到“不行”的回答要好多了。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拒绝他人。

(1)用开玩笑的方式来否定。用开玩笑的方式来否定对方,通常既能达到目的,又不至于让双方都感到尴尬,是一种很好的否定技巧。例如,你若是个女孩子,男朋友邀请你“上门”,你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不可盲目造访,这时你不妨问:“到你那儿有什么好吃的吗?”你的男友会列出几样东西来,于是你接着说:“没好吃的,我不去。”这是巧妙的玩笑,不仅拒绝了对方的请求,还可避免回答“为何不去”,真可谓一箭双雕。

(2)用制度借口来否定。一位普通职员鼓起勇气走进经理办公室说:“对不起,我想您该给我涨工资了……”经理回答道:“你确实应该涨工资了,可是……”经理指着玻璃板下的一张印刷卡不慌不忙地说,“根据本公司职务工资制度,你的工资已经是你这一档中最高的了。”职员听完就泄气了,说:“哎,我忘记我的工资级别了!”于是就退了出来,几条打印出的制度使他放弃了自己本应得到的东西。他也许在想:“我怎么能够推翻那张压在玻璃板下的印刷表格呢?”这也许正是经理希望他讲的话。

(3)寓否定于感叹之中。一个女孩子过生日,男朋友送她一套衣服,但女孩子不喜欢。当男朋友问:“喜欢吗?”女孩子若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喜欢,土里土气的,像什么样!”男朋友此时一定会觉得很伤心。如果女孩子说:“要是素雅些就更好了,我比较喜欢浅色的!”这话的表面意思仿佛是说:你买的也不错,不过如果素雅些就更好了。

(4)巧妙地推托。你若不想参加某个约会,可以礼貌地对对方说:“谢谢,下次我有空一定去。”若有人想找你谈话,你又不想与他谈,你不妨看看表,告诉他:“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个会,改天行吗?”表面上,你并没有拒绝别人,只是改个日期,但这个“下次”却是没有具体时间限制的,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在委婉地拒绝,但这比直接说“我没空,不能去”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5)用商量的口气表示否定。也许你的恋人希望你们一同参加某个朋友的聚会,可你觉得目前不便或不妥。这时你不妨用商量的口气说:“我现在没时间,以后行吗?”显然,恋人此时的邀请有着特殊的意义,等到以后还有什么意思呢?可你如果找到这样的借口,对方也就不好再勉强了。

第244天

把话题引导到不着边际的地方

核心提示

当你不愿答应别人向你所求的事情时,可用巧妙变换话题的方法,让对方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改变对方的意图,达到拒绝的目的。

理论指导

转换话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拒绝方法,它能够转移别人的注意力,避免引起正面冲突,很好地维护双方的面子。

日本有个叫井上的青年,有一天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把一块地卖给他。

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井上的讲话,一直没有说话。

听完井上的陈述后,本田宗一郎并没有做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从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井上看,并对他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不知道。”井上老实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明的材料,我想用它做我们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非常详细地向井上讲述了一遍。

本田宗一郎这一讲就是半小时,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讲了他明年拟采取何种新的汽车销售计划。这些内容使得井上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很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井上走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本田宗一郎如果刚开始就告诉井上自己不想买那块地,那么势必要引起一场说服与反说服的争论,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想进行这样的论辩,于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从而成功地拒绝了对方的销售要求。

很多时候,使用转移话题的方法需要把话题转移到对方身上,有时需要把话题引导到不着边际的地方,关键是看你所应对的事情和人物,以及你所要达到的目的。如果你是想拖延时间,迂回地拒绝,当然最好是把话题引到丝毫不相干的地方;如果你是想让对方知难而退,那就需要将话题巧妙地转移给对方。

第245天

拒绝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

核心提示

向权威人士表示拒绝或反对,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技巧。

理论指导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考虑,要尽可能把拒绝的理由讲充分,从接受者的心理考虑,要让对方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此,可以采取这个办法:先不拒绝,充分阐明不利因素,埋下伏笔,再在适当时机用适当方法加以拒绝,这样,即使对方的要求没有达到,但至少感到你已经尽心尽力了,也不会怨恨你。

比如有人托你找一份工作而你又难以办到。他若问:“前些日子拜托你的事,现在怎样了?”你答道:“不好办啊。上次同你讲了,你学历不符合规定,难度比较大。何况名额又那么少,僧多粥少啊。不过,我会尽力争取的。当然你也不要太乐观哦。”“学历不符”“名额太少”,充分展示了对方的不利条件。“不要太乐观”,则为以后没办成事埋下了伏笔。虽然没有拒绝,实际上已为后来的拒绝做了充分准备,以后再拒绝对方也就会顺理成章了。

但是,不管你怎样“委婉”,对方遭到拒绝总归是不愉快的。怎样才能使对方的这种不愉快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反而使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呢?这就要求你的态度要诚恳,然后在拒绝时间上要早一点。通常而言,拒绝的时间,一般是早拒比晚拒好,因为及早拒绝,可以让对方抓住时机争取别的出路。无目的的拖拉,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向有权威的人士表示拒绝或反对,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还要注意技巧。

第246天

善用缓兵之计

核心提示

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有些要求如果不便或无法做到,就要采取缓一缓、拖一拖的方法来处理。

理论指导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缓兵之计的用处有很多,比如说在遇到有人向我们提出一些要求,但是我们没法办到,又因为碍于面子,或对方来头不小,不能过于直接地拒绝,这时就需要使用缓兵之计先答应下来,然后再做打算。

有位经理正和一位新客户谈生意,这时突然一位老客户打来电话说要撤销他们以前答应的购买许诺。

在这种情况下,该经理就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要从老客户那儿挽回败局,另一方面又不能在新客户那里泄露失利的信息。面对这种局面,如果他惊慌失措,拿着电话对老客户大叫大嚷,斥责对方言而无信,结果只会是既留不住老客户,又赶跑了新客户,导致鸡飞蛋打的结局。

这位经理非常聪明,他很客气地对那位老客户说:“没关系,不过,我现在正在和一位朋友谈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我们明天再详细谈一谈,你看如何?”

听经理这样说,老客户就没有在电话中继续纠缠,答应了他的请求。经理获得了一个通过谈判维持原有交易的机会,同时新客户也很高兴,因为他觉得经理很重视他,同时又为经理因他拒绝一次约会而感到歉意,于是当场就与这位经理签了单。

可见,在面临紧急情况时,缓兵之计不失为一种理智而聪明的做法。

第247天

用故意错答拒绝陌生人的无理要求

核心提示

错答是一种机警的口语表达技巧,既可用于严肃的口语交际场合,也可用于风趣的日常口语交际场合。

理论指导

错答的主要特点是不正面回答问话,也不反唇相讥,而是用话岔开对方所问的问题,做出与问话意思错位的回答。

一个美丽的姑娘独自坐在酒吧里,她的打扮像是出身豪门。一位青年男子走过来殷勤地问道:“这儿还有人坐吗?”

“到哪家旅馆去?”她大声说。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儿有其他人坐吗?”

“您说今夜就去?”她尖声说道,比刚才更激动。

这位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到另一张桌子去了。许多顾客愤慨而轻蔑地看着这位青年男子。

这就是很典型的错答,是用来排斥对方和躲闪真实意思的交际手段。

大致说来,运用错答的语言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对象和场合;第二,使对方明白既是回答又不是回答,潜在语是不欢迎对方的问话;第三,有时要利用问话的含混意思,答话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但对方也无法责怪。

第248天

怎样拒绝领导又不会让其生气

核心提示

当领导提出某种要求而下属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下属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其要求,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理论指导

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要善加考虑:这件事自己是否能胜任?是否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然后再做决定。

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情面,把无法做到的事也接受下来,那就是“心太软”。即使这位领导平时很照顾你,当他托你办事时,若觉得实在是做不到,就应该很明确地表明态度并向他说声对不起;否则,不仅事情没办成,还会因此得罪领导。

当然,拒绝领导是要讲究方法的,因为领导不是一般人,他有可能决定你一生的前程,不可轻易得罪。但如果你能采取一些巧妙而又行之有效的拒绝方法,领导就会谅解你。

当领导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时,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可能会让领导有损颜面,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有难度而主动放弃这个要求。

当领导提出某种要求而你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你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自己的要求,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当领导提出无法满足的要求后,你可以先答复:“您的意见我懂了,请放心,我保证全力以赴去做。”过几天,再汇报:“这几天××因有急事出差,等下星期回来我再去找他。”又过几天,再告诉领导:“您的要求我已转告××了,他答应在公司会议上认真讨论。”尽管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你也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因为你已尽力而为,领导也就不会降罪于你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总是念念不忘。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音,就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的问题,反感、不满由此而生。相反,即使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只要能做出些样子,对方就不会抱怨,甚至会对你心存感激,主动撤回已让你为难的要求。

你也可以利用某个群体来掩饰自己,含蓄地表示拒绝的意思。例如,领导要求你做某一件事时,其实你很想拒绝,可是又说不出口,这时候,你不妨拜托其他两位同事和你一起到领导那里去,这并非所谓的三人战术,而是依靠群体替你做掩护来说“不”。可以先商量好谁是赞成的那一方,谁是反对的那一方,然后在领导面前争论。等到争论一会儿后,你再出面含蓄地说“原来如此,那可能太牵强了”,而靠向反对的那一方。这样一来,你可以不必直接向领导说“不”,就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方法会给人“你们是经过激烈讨论后,绞尽脑汁才下的结论”的印象,而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有哪一方有受到伤害的感觉,从而领导会很自然地自动放弃对你的要求或命令。

第249天

拒绝他人要委婉含蓄

核心提示

巧妙拒绝朋友违反原则的请求,很重要的一点是委婉含蓄,切忌太过直白。

理论指导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朋友提出的要求违反了你的处世原则时,这时你既没必要给予他强烈的批评,也没必要直接回绝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对方知难而退,这样既不伤朋友间的和气,也不违反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

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是好朋友相求,如何拒绝是好呢?

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位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之后便不再打听了。

后来,罗斯福的这位朋友仍然和他交往着,感情也并没有减淡,因为他很清楚罗斯福做事一向是很有原则的。

在上面的故事中,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高超的交际艺术,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相反,如果罗斯福表情严肃,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存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这个、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做,有煞风景?其结果必然是两人之间的友情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朋友向你提出要求是不符合原则的,那么你就不能答应给他办,这叫坚持原则。聪明的人都不会为保持一团和气而丧失立场,不论什么样的关系,该拒绝的时候一定要坚决拒绝。但是,要讲究说话方式的灵活性,根据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根据双方交往的内容、场合和时间等的不同,采取灵活的策略。

第250天

得体地拒绝下属的不合理要求

核心提示

领导者对下属说“不”时,既要坚持自己的工作原则,又应维护下属的自尊心,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展现自己作为领导的风度。

理论指导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位员工经常请假,领导很不高兴。一次这位员工又向领导请假,领导对员工说:“你想请一天假?看看你在向公司要求什么:一年里有365天你可以工作。一年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一共104天,剩下261天工作。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4天,剩下87天。每天你至少花30分钟时间上网,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4天。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18天。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16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0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而你还要请这一天假!”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罢了,但该领导拒绝他人的思路却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领导拒绝下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大致来说,领导拒绝下属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顾及下属的感受。领导对下属说“不”虽然很容易,但是,如果一点都不顾及下属的感受,就难以赢得员工的尊敬,带来的只有记恨和背叛。因此,领导者对下属说“不”,在坚持自己的工作原则时,又应保护下属的自尊心,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也要讲究“巧”和“善”。“巧”就是灵活多变,抓住下属的心理,就坡下驴,让下属没觉察时就被你拒绝了。而心怀“善”念,即使下属被你拒绝了也不会怀恨在心,你友善的态度消除了下属可能产生的敌意。

(2)敢于说“不”,善于说“不”。在现代社会,领导必须要敢于说“不”,善于说“不”。因为,有的时候,下属的观点、行为并不正确,而他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觉察不到,这时领导者就应勇敢地加以拒绝。如果对方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话,他一定会很感激你的,因为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你的行为,肯定了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能够认识、承认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这一层意义上,可以看出说“不”其实是激励的孪生兄弟。虽然它们表现的方式有所差别,达到的效果却是一样的。如果从被激励者的心理反应上来看,只要使对方达到了一种心理满足,产生了良好效果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激励。

(3)做到真诚与委婉。在决定拒绝之前,领导者首先要注意倾听下属的诉说。这样既能让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也能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避免让他感到受到了伤害,或避免让下属觉得你只是在应付。同时,领导者要在倾听完下属的意思后再拒绝,还可以针对下属的情况,建议怎样解决,同样能赢得下属的感激。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领导在拒绝下属时真诚相待。

第251天

记住,拒绝是你的权利

核心提示

你有权利说“不”,你不必因为拒绝了别人一件事而感到不好意思。

理论指导

很多人在想要拒绝对方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不好意思”的心理。这种心理阻碍了人们把拒绝的话说出口。由于这种矛盾的心情,态度上就不那么明朗,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欲藏又露。在这种心理的制约下,最终往往是依照对方的意图行事。即使拒绝了对方,其态度也容易使对方产生误解,认为你成心拿架子,不够朋友。

国外研究拒绝艺术的专家强调,要建立这样一种意识:“你有权利说‘不’,你不必因为对人拒绝了一件事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你在拒绝时就会心情坦然、举止大方、态度明朗,避免被误解和猜疑。

即使对方开始会对你的拒绝产生一点失望和遗憾,但由于你的态度表情向对方表明你是坦诚的,使对方受到感染,容易弱化对方心中的不快。如果你自己都觉得拒绝不应该,心里发虚,那么你的态度表情就会迟疑不决,对方也会觉得你拒绝的理由是不可信的。

在服装店,你挑选了一件衬衣,样式和做工都令人满意,但在价钱上你却觉得太高了,但看到售货员的热情服务,你又不好意思不买它。售货员就是利用你的这种心理,越是看到你在犹豫,就服务得越热情周到,帮你量好尺寸、试大小,甚至动手包装好,放进你的购物袋里,造成既成事实。

初次交女朋友,你也许会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她的某个方面实在让你不能接受,但是,由于是你的上司介绍的,或者是上司的女儿,使你在拒绝上产生了犹豫,虽然每次会面都使你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恨不得马上逃得远远的,但你一想到姑娘的身份,上司的威严,你就不得不仔细斟酌。姑娘却对你一见倾心,脉脉含情,你的上司也觉得好事可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一再丧失拒绝的机会,勉强从事,这样的婚姻是注定不会有什么幸福可言的。

不知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不好意思说出那个“不”字,而买了不称心的衬衫,娶或嫁了自己本不喜欢的异性,答应了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耽误了自己本不应该耽误的前程。

第252天

巧妙拒绝他人的劝酒

核心提示

酒文化中既有劝酒词,也有拒酒词,若你没有酒量,凭借你的机智和口才也可以在交际场上应对周旋,游刃有余。

理论指导

面对别人劝酒时,你不好不给面子,扫大家的兴,但喝得太多会伤身,那么如何才能拒绝别人的劝酒,又不扫大家的兴呢?

1.满面笑容,好话说尽

唐文乔迁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黄也在其中,然而小黄平素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席上,小胡提议和小黄单独“表示”一下,小黄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儿地扮笑脸,一个劲儿地说好话。“酒不在多,喝好就行。”“经常见面,不必客气。”“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小黄的一番推辞使小胡无可奈何。

在筵席上一些“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敬酒的人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这种“满面笑容,好话说尽”的拒酒术往往能让对方拿你没办法,最后只好作罢。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小吴的朋友郑群,人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郑群已经恭维在先,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这天在酒席上,郑群又故伎重演,劝小吴喝酒,可小吴怎么也不想喝了,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郑群也不好意思再劝了。

小吴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为小吴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弱点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不闭口。

3.实话实说争取谅解

陈民去参加一个宴会,黄莉好久没与他见面了,坚持要和陈民痛饮三杯,陈民说:“你的好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正在吃药,滴酒不沾,只好请老朋友你多多关照了。好在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此言一出,宾客们纷纷赞许,黄莉也就只好作罢。

事实胜于雄辩,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表明自己的苦衷,再配上得体的语言,那就能取得劝酒者的谅解,使他欲言又止,辍杯罢手。

4.巧设圈套,反守为攻

宿军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三位上座的来宾一起喝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三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酒仙随即说:“是的。”来宾又问:“你是不是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喝?”酒仙答:“不错。”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三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这一招叫“巧设圈套,反守为攻”,就是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言争辩,从而回绝劝酒。

5.强调后果,表示感谢

饮酒当然是喝好而不喝倒,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作风,说到底,也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中的大忌。作为被劝者,实在不能喝时,就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

“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儿’了,还望你能体谅。”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善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

第253天

拒绝求爱要干脆而无伤害

核心提示

如果拒绝得恰到好处,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也可以免去许多麻烦。如果你不讲方法,不能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的求爱,你就可能犯错误,不但伤害他人,说不定也会伤害自己。

理论指导

约会是男女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恋爱的标志,所以,接受别人的约会请求也意味着接受别人的求爱。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示爱者,首先,你应该拒绝与其约会,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使对方误会,导致真正明确两人关系时牵扯不清,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拒绝约会应该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因为这不仅仅代表对一次约会的拒绝,而且暗示着自己对对方的爱的谢绝,这就要求你一方面要不损害对方的感情;另一方面要表明心意,断绝对方再次邀请的念头。

王金对同事小芳暗恋已久,这天,他终于鼓起勇气约小芳出来看电影。小芳也感觉到了王金的爱,无奈自己对他实在没有“触电”的感觉,于是对他说:“真是对不起,这一段时间我正在夜大的电脑培训班学习,每天晚上都有课。上完夜大后又要准备英语的等级考试,实在没有看电影的空闲时间。要不,你找刘伟吧,你们俩不是常在一起讨论好莱坞的影片吗?”王金听了只好悻悻而归,从此再也没向小芳提出过约会的请求。

看一场电影只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小芳愿意接受王金的话,怎么也能抽出点时间来赴约,而她的推辞却根本没有流露出任何的遗憾和改日赴约的愿望。想清楚了这一点,王金自然明白小芳的拒绝之意,只得收回自己的感情了。

由于约会是恋爱的前奏,当对方刚刚提出约会,尚未表露爱意时,你可以“先发制人”,间接说明已经心有所属。对方听了之后,明白自己希望渺茫,自然不会强求,有时甚至会为了避免尴尬,找理由取消此次约会。

如何做到既拒绝对方,又不伤和气?首先,直言相告,以免产生误会;其次,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婉言谢绝;最后,如果求爱者是那种道德败坏或居心叵测的人,你的态度一定要果断。

第254天

怎样对心爱的人说“不”

核心提示

相爱应该是互相迁就、互相体谅的,而不是无条件地顺从。

理论指导

你心爱的人是否经常会在你工作繁忙的时候突然生病,搞得你分身乏术、手足无措呢?他(她)是否经常忘带钥匙,急呼你回家开门,让你只得放下手中的工作,应声而去呢?

如果你的爱情出现了上述的情况,你可能就会感叹:当初他(她)可不是这样,那时我们都能互相体谅。殊不知,正是你的体谅造就了他(她)的这种改变。

当他(她)以前偶尔出现上述的某种行为时,你体谅、迁就他(她),正是你的温情强化了他(她)的这种行为,让他(她)认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你的体谅和温情。所以,在你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事情不够重视他(她)时,他(她)就会故伎重施,以吸引你的注意力,博取你的温情和关怀。

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你帮他(她)改掉这个习惯,那就是学会对心爱的人说“不”。相爱应该是互相迁就、互相体谅的,而不是无条件地顺从。无论是谁,只要他(她)提出的条件是不合理的,你就有权拒绝。而且,在你拒绝恋人的要求时,一定要让其明白你拒绝的是他(她)的哪一个要求。这种做法是为了让你的拒绝更具有针对性,只拒绝那些过分的、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

当然,对心爱的人说“不”也要适时适量。尤其是如果你的那个他(她)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你一下子改变态度,他(她)会无法承受,很容易怀疑你对他(她)的感情。因此,你应该由弱至强,逐个击破,逐步逐条地改掉他(她)的“习惯”。

先选择你认为比较小的、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绝,然后再选择较晚形成的习惯予以拒绝。

具体的做法是:当他(她)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你首先要表现得不如原来上心,然后逐条拒绝其要求;根据“习惯”形成时间的先后,由晚至早,逐一拒绝。

当你感觉到这样的做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他(她)的不合理要求已经减少了一些时,你就应该向他(她)摊牌了,告诉他(她)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合理要求,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你,以及近一段时间为什么总是拒绝。

当然,这样的“摊牌”会有些伤人。因此,你必须根据自己长期以来对他(她)的了解,选择最适宜的方式向他(她)细说事情的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