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王爷手下有个著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王府里的人喜爱,尤其是王爷,更是倍加赏识。不过这个王爷从来没有给过厨师任何鼓励,这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天,王爷有客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点了数道菜,其中一道是王爷最喜爱吃的烤鸭。厨师奉命行事,然而,当王爷挟了一条烤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说:“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
厨师说:“禀王爷,我们府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王爷感到诧异,但碍于客人在场,不便问个究竟。
饭后,王爷便跟着厨师到鸭笼去查个究竟。时值夜晚,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厨师指着鸭子说:“王爷你看,我们府里的鸭子不是全都只有一条腿吗?”
王爷听后,便大声拍掌,吵醒鸭子,鸭子当场被惊醒,都站了起来。
王爷说:“鸭子不全是两条腿吗?”
厨师说:“对!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才会有两条鸭腿吃呀!”
喜欢听表扬和鼓励的话,这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
生活中,赞美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美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美,双方心情都很愉快,精神面貌犹如芝麻开花,充满着盎然的生机。
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家庭气氛和睦、欢乐;领导经常赞美下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被调动。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这决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爱听赞美,出于人的自尊需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明白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有的人吝惜赞美,很难赏赐别人一句赞美的话,他们不懂得,多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规律。予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人人皆有可赞美之处,只不过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
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即使缺点较多或长期处于消极状态的人,只要稍有改正缺点、要求上进的可喜苗头,就应及时给予肯定、赞扬。
随便说几句人云亦云的客套话,赞美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并不难,更不可贵。贵在真心诚意,难在确有实效。
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应是“雪中送炭”。最需要赞美的不是早已美名天下扬的人,而是那些自卑感很强的人,尤其是其中被错当成“丑小鸭”的“白天鹅”。他们平生很难听到一声赞美,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就有可能尊严复苏,自尊心、自信心倍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于任何一个人,最值得赞美的,不应是他身上早为众所周知的明显长处,而应是那蕴藏在他身上,既极为可贵又尚未引起重视的优点。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你看,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并为公司奋不顾身。
内容明确,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可贵、也更可信。与其空泛、笼统地赞美对方很聪明、能干,就不如具体地赞美他办成的几件聪明事。这样才有助于他真正发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激发起更强的上进心、荣誉感、自豪感。
赞美,不一定局限于对个人,也可包括对他所从事的职业,所属的民族、籍贯、国家,及至他工作的单位、就读的学校。这种对群体的赞美,在现代的集体社交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公共关系效果。
有的人不习惯于当面直接赞美别人,或不习惯于当面被直接赞美,恰如其分的间接赞美,其意义与效果并不亚于直接赞美。如“严师出高徒”、“将门出虎子”、“名厂无劣品”之类的说法,就道出了间接与直接的关系。直接赞美劳动成果,往往就是间接赞美生产、培植出这硕果的劳动者。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玫琳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金钱在调动下属们的积极性方面不是万能的,而赞美却恰好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你对他们真诚的表扬与赞同,就是对他价值的最好承认和重视。而能真诚赞美下属的领导,能使员工们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才能。